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电联动的困境与出路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各种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煤炭的价格节节走高,煤炭企业的日子也一天好过一天。但是,随着煤炭价格的提升,很多对煤炭依赖较高的行业却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最难以承受的就是电力行业。  

     

    作为我国能源产业内部最重要的两大行业,煤电本来是唇齿相依的上下游关系。从电力对煤炭的依存度看,我国目前电力结构中,用煤发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煤就没有电。而从煤对电的依存度看,电力生产对煤炭的需求是煤炭行业的最大用户,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销售量的60%左右,如果发电不用煤,一半以上的煤矿就要关门,说明煤炭对电力的依赖也相当大。两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价格上涨激化煤电矛盾  

     

    2004年,尽管我国煤炭年产量已经突破16亿吨(有观点认为是20亿吨)的大关,巨大的需求推动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年涨幅突破100元/吨。资料显示,2004年7月中旬,秦皇岛的离岸价每吨达到450元左右,比年初增长了155元。用煤企业把煤炭运到华东地区加上运费每吨已经达到500多元。煤炭价格的增幅和单价的增量都创历年最高纪录。

     

    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增加,资料显示,1~5月全国3354户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2.99亿元(含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收入),同比增加60.49亿元,增长142.35%,增幅再创新高。企业盈利面达86%,亏损面同比下降3.19个百分点。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07.69亿元,同比增长121.58%。亏损企业亏损4.71亿元,同比降低22.93%。

     

    而与此相反的是,随着煤价的不断上涨,电力行业利润增幅从2004年年初开始逐季回落,1~11月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665.9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了0.83个百分点,其中,火电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1~11月份火电行业实现利润397.6亿元,同比下降1.18%。  

     

    对于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电力企业认为自己已经难以承受,有的甚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发电越多亏的越多,因此干脆停止发电。去年很多地方缺电严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一些火电厂因煤价过高而停止发电。但是,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认为,煤炭价格上涨不过是偿还历史欠账。一些煤炭企业则直接指责电力企业和电网长期暴利。他们认为,在当前煤价这么高的情况下,一个煤矿工人的年收入平均也不到2万元,而电厂职工是4万元,电网职工的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都远高于煤炭企业的职工。

     

    对此,中国热电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王振铭老先生则向《新财经》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王振铭认为,现在煤炭职工待遇是比较低的,但若干年以前,还是以前能源部的时代,煤炭职工的福利待遇是比较高的。王先生表示,他自己当时在能源部工作过一段时期,对一些情况比较了解。当初进行普查的时候,发现电力系统的干部职工宿舍最差,而煤炭行业干部职工的宿舍最好,而在当时,煤炭企业还大多数亏损,但他们职工的工资奖金并不低,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奥妙的。现在煤炭职工待遇比较低,这是由于煤炭的正式职工都不下井了,下井的都是农民工,尽管也叫煤矿工人,但他们没有经过什么培训,自身素质比较差,这是其中因素之一。而电力系统的职工和煤炭行业的职工从素质上就不能画等号,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金量是比较高的,电力系统的很多工人都是中专生甚至是大学生。所以,不能单纯拿收入的多少来对比。  

     

    王振铭进一步表示,很多东西主要还是领导的问题,有的煤矿从来就不出事故,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得很严格,技术水平高,工人素质高,收入也高。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总说煤矿工人的收入水平低,但我们每生产一吨煤的成本当中,工资的含量比美国煤的成本中工资的含量还要高,因为我们一个工人一天生产几吨煤,而美国一个工人一天生产几百吨煤,他们机械化程度很高,劳动生产率很高。所以,摊到每吨煤中的工资并不高,我们尽管工资很低,但一天出不了几吨煤,完全靠体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一方面也要提高职工收入。现在煤矿工人大多是农民工,他在煤矿工作,比在家里做要挣得多得多,所以他愿意干。尽管相对于别的行业他的收入比较低。  

     

    对于煤炭企业的问题,或许煤炭业内人士的话更有说服力。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认为,煤炭企业职工收入低,福利待遇差是事实。但这里有几个问题,一个是领导问题,一个是中间环节利润太高,管理混乱。一开煤炭供货会议的时候,什么好车都有,开宝马、奔驰的大有人在,开宝时捷、法拉利的也不少。可见,煤炭企业并不缺钱,问题是钱到哪去了?  

     

    煤电两家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有道理归有道理,矛盾还是解决不了,而之所以出现矛盾,很多专家都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煤、电的定价机制不同。其中煤炭出厂价,开始国家有意实行低价政策,后来则对煤炭实行计划内外供应体制,对计划内执行指导价,计划外执行市场调节价,形成了有弹性的指导价和高于指导价的市价的双轨价格制;电力体制虽然目前已实行厂网分开,但上网电价和终端售电价,仍然实行政府定价。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导致了煤、电的长期矛盾。

     

    联动政策被迫出炉  

     

    为了缓解煤电双方越来越紧张的关系,2004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决定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其核心内容为:从长远看,国家将在坚持放开煤价的基础上,对电力价格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过渡期间,将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并按照“市场导向、机制协调、价格联动、综合调控”的思路,建立灵活的、能够及时反映煤价变化的电价调整机制,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方案规定:“原则上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相应调整电价;如变化幅度不到5%,则下一周期累计计算,直到累计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进行电价调整。”据了解,本次煤电联动方案价格调整幅度是以去年5月煤价为基础计算出来的。燃煤电厂上网电价的上涨幅度为全国平均0.0213元/千瓦时。发电企业将煤价上涨的70%部分通过上网电价转移出去,另30%由企业自己消化。

     

    但是,这一缓解矛盾的方案却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甚至还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湖南省物价局一位专家认为,按照现在设想的这种煤电方式联动,最终将形成市场都不愿看到的价格螺旋式上升局面。煤炭目前是卖方市场,是稀缺资源。电价一旦有异动,会刺激紧盯着电价的煤炭企业联手抬价,同时其他行业如冶金、钢铁、化肥等也会及时跟进、加价,加上一些发达地区如广东等参与,就会形成全社会围绕煤炭竞价的局面发生,“计划电”被“市场煤”牵着鼻子走,煤炭价格将会越抬越高。不过,这位专家的担忧现在看来有点多余了,因为经济规律决定了煤价不可能一直向上走,从现在的市场状况来看,煤价已经开始回落。当然,现在的煤价回落也可能只是一个小的波动而已。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武承重先生对《新财经》表示,当前的煤价回落只是一个波动,不是一个长期趋势,国家对煤炭的需求肯定是每年递增的,不可能是下滑的。不过,不管是波动还是长期趋势,煤价终究不可能无限制上涨。  

     

    尽管这一方案主要是为了化解电力行业的压力而出台的,但电力行业对此同样不满意。一电力系统的高层认为,上网电价是固定的,电煤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几乎是一星期变化一次。而要调高销售电价得需要一定的条件,煤电联动方案中规定的是以6个月为调价周期,这意味着电力企业要承受6个月的调价周期的成本压力。该人士认为,电力企业既要考虑企业经营利润,又得承担社会责任,在这种大压力下几乎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我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大唐更是忧心忡忡,他们认为通过增加发电量、加强内部管理等手段,最多也只能消化增加成本的2%~3%,而要完全消化高达30%多的新增成本,不吃不喝也办不到,不到半年这个企业可能就垮了。按2005年大唐需要1300万吨煤,每吨煤涨价100元计算,总成本将增加13亿元,其中自己承担30%,就是3.9亿元,而大唐一年的利润只有2亿元,这样看来亏损是必然的。  

     

    联动政策问题多多  

     

    一个政策出台后,涉及的各方都不是很满意,那就说明这个政策是有问题的。而且,现在煤电联动只是价格的联动,这和当初很多专家提倡的联动有很大区别。韩小平对《新财经》说,当初设想的煤电一体化,主要是希望电力公司去兼并煤矿,让他们能够相互捆绑到一起,这样他们的利益能够联动起来,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会自然化解了。特别是电力企业各方面的标准都是比较高的,安全也好,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