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风电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中国正逢发展风电的大好时机,其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利的价格体系基础。”

    “当前政策导致的风电价格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对国内外的制造商非常不利,他们会因无法承受价格压力而对风电望而却步。”

    “虽然这个研讨会提供给我们一个说话的机会,但结果会怎样,我不知道。”10月26日,在“2006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风电价格政策研讨会上,一位风场投资商有点悲观。

    在研讨会的上上下下,更多风电界人士表达了这种忧虑。

    “我在内蒙古搞了20多年风电,70岁的人了,想不通为何当地差不多的风电项目价格相差那么多!”

    “风机技术看似不复杂,其实有‘大’与‘转’的特点,如果关键零部件走得太快,就可能出问题。很多风力发电机组可能刚做出样品就卖了,并没有经过验证。外界希望在保证风机质量的同时把价格降下来。请给风机制造商一点呼吸的空间!”

    “我们都明了风电价格、市场和产业发展之间的逻辑联系。中国目前的风电定价方针对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不利。”

    他们的忧虑来自今年1月1日生效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可再生能源法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该试行办法并没有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采用风电固定电价的定价方法,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特许权招标方式。中国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说:“风电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行业,需要培育、需要支持。目前风电价格形成机制与实现这一目标有相当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完善。”

    风电价格政策研讨会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绿色和平和世界风能理事会共同举办,同时还发布了《中国风力发电价格政策分析研究报告》,报告希望中国风电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变化中的特许权招标

    中国风电上网电价的形成机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发展初期,由于发电设备基本上由国外援助资金购买,上网电价很低,其水平基本与燃煤电厂持平,每千瓦时的上网价少于0.3元。

    第二阶段,上网电价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报中央政府备案,这一阶段的风电价格五花八门,最低的仍是采用竞争电价,与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相当,最高的每千瓦时达1.2元。

    第三阶段从2002年开始,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并存,特许权招标项目的选址和招标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

    到今年9月,中国连续组织了4期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共涉及11个风电项目,每个装机容量至少在10万千瓦以上。特许权项目规定:为提高国产风电机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标者风电机组采购的本地化率不得低于50%。特许经营期内执行两端制电价政策,风电机组累计发电利用小时数在3万小时前,执行中标人在投标书中要求的电价;3万小时到特许期结束(特许期为特许权协议正式签署并生效后25年),执行当时电力市场上的平均上网电价。

    由此,出现了同一地区风资源相近的不同项目上网电价差异较大的问题,这不但没给风电开发商带来明确的投资信号,反而对外资和民营企业投资风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述办法试行以来,尚无一家外资和民营企业赢得国家组织的特许权招标项目,部分外资和民营企业对中国的风电价格政策产生了疑虑。世界风能理事会主席阿瑟劳斯•泽尔沃斯也指出:“当前政策导致的风电价格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对国内外的制造商非常不利,他们会因无法承受价格压力而对风电望而却步。”

    开始,项目特许权招标以上网电价为主要标准,同时考虑设备本地化率指标。从第二期招标开始,要求风电机组本地化率提高到70%,电价不再是对投标人排序的唯一依据。如果风机设备制造企业提出完整地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方案及其实施步骤,风电设备制造商也可以作为投标人单独投标。

    正因为前两期投标明确规定承诺上网电价最低的投标商中标,导致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不合理的低价进行投标。为降低投标电价,这些企业采用的手段有:过高评估风能资源和上网电量,设定较高的第二段电价,低估设备价格、风电机组基础成本和消减运行维护费。其实,过低的上网电价使得风电投资商难以盈利,不能提供所得税,不能促进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严重挫伤了贫困地区开发风电的积极性。尽管三四期调整了评标标准,但价格仍是重要因素,过低的价格使许多企业失去了参与的兴趣。

    国际风电界的成功经验

    环顾世界,很多国家都采取风电强制入网和固定电价收购政策。这种机制为风电提供固定的高于电力市场的价格补贴,为促进本地风电市场和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截至2005年底,欧盟国家风电装机总量为3970万千瓦,其中实施风电强制入网和固定电价收购政策的12个国家的风电装机容量占90%。

    在当前的中国电价体系中,使用化石燃料的环境成本没有计入发电成本,这反而使风电价格显得更昂贵。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建立了合理的审批或核准程序,并具备了相应的电网配套建设,固定电价机制将有效地扩大风电的应用,有利于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市场和产业发展。

    绿色和平国际气候与能源政策顾问苏思樵则指出,“中国正逢发展风电的大好时机,其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利的价格体系基础。”

    风电界人士的四个愿望

    风电上网,电价到底应该如何定?风电界人士表达了四个愿望:

    有利于风电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未来而言,上亿千瓦甚至数亿千瓦的发电机组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依赖煤炭的局面。风电行业的主要矛盾是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电价,要解决矛盾,只有降低成本或给予相对较高的电价。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风能资源测评数据是投资建设风电场的经济性评价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也是风电场选址的重要依据。相关方面应提供准确的基础风能资源数据,以帮助国有企业之外的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有利于风电机组制造业的本地化发展:据估计,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业在2010年之前尚不能形成市场主导能力,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工作,逐步缩小差距,提高国产风电机组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风电行业的竞争力:当前的特许权招标方式可能导致有限的投资者参与。发展风电应借鉴目前核电的经验和过去火电的经验,以电养电,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不低于或略高于燃煤发电项目的水平,使一般的风电企业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换句话说,风电界人士希望在当地脱硫燃煤电厂标杆电价的基础上增加0.25元的补贴价格,这样可使风电达到每度0.5元到0.6元,补贴电价也可因地区不同及其资源丰富程度不同而略微有所区别。自项目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随着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风电成本将逐渐下降,可以适时降低风电上网电价水平,但一定要实行最低保护价。此外,风电企业也要自律,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