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油价下跌难撼新能源产业前景


  9月初以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大跌,9月20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价格跌至61.66美元/桶,创6个月以来最低水平。近期世界石油价格的回调除了供给面、需求面和地缘政治的因素以外,也与持续的高油价致使石油输出国渐渐出现以下两个担心有关:一是担心油价的过分上涨抑制世界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减少世界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二是担心高油价促使替代能源的过早出现。



  从实际情况看,2005年世界经济仍保持3%的较为强劲的增长,显示世界经济对高油价的良好承受能力;从替代燃料角度看,除了南非SASOL公司的煤变油进行了商业化生产外,还没有其它替代燃料的大规模出现。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和替代能源短期不会大规模推广的现实背景下,作为稀缺资源的石油,其价格不可能持续下跌。预计未来几年石油价格基本的运行态势是长期在五六十美元高位运行,但短期(几个月)有可能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跌破五十甚至四十美元。



  燃料乙醇:进入实际推广阶段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认为,油价暂时性下跌并不会影响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前景。国内目前的替代燃料能源主要有乙醇、甲醇、二甲醚、煤直接或间接液化制油等。



  燃料乙醇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部署的替代能源之一,去年在部分省强制使用乙醇汽油,估计消耗乙醇120万吨。今年乙醇汽油将推广到全国,预计“十一五”期间燃料乙醇的需求将达数千万吨。但是,燃料乙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每吨生产成本高于国内汽油价格一两千元,生产企业至今仍需国家巨额补贴。近期国家出了新的补贴政策,由原来的成本加合理利润性补贴变为每吨定额补贴,这对国内燃料乙醇龙头G丰原构成一定的压力。但从另一家国家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河南天冠集团的情况看,用玉米杆制乙醇已获得重大技术突破,据称已开始上马年产3000吨纤维乙醇项目。用玉米杆作原料解决了乙醇单一依靠粮食生产的弊端,同时大规模量产以后其生产成本可以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燃料乙醇的光明前景。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在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国际油价的暂时下跌不会导致国内汽油价格的下调,而燃料乙醇与汽油一两千元的成本差价,在原材料的改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后是有可能消除的。建议投资者可密切关注G丰原。



    二甲醚:渐进推广前景光明



  醇醚燃料新型能源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技术上以15%的比例将甲醇掺入汽油中燃烧,不用改造发动机。甲醇汽油在我国山西已推广试验运行多年,但由于甲醇有如下缺点:对橡胶材料的腐蚀性、低热值(19.5 MJ/KG)、本身具有毒性等,国家对甲醇汽油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预计未来几年甲醇汽油难获政府支持。



  而二甲醚(DME)作为替代燃料获得政府的支持。今年7月发改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DME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DME生产基地。同月,发改委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达成共识,认为DME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产品,是适合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替代燃料。DME替代石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液化石油气(LPG)中掺烧,二是替代柴油。DME具有与LPG相似的物理性能,如果掺烧比例在25%以下,原有的LPG设备无需改造,因此是现实可行的。按照2005年我国LPG2154万吨的表观消费量算的话,25%约为700多万吨。DME在汽车上的应用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却是最值得期待之处。大规模推广DME替代柴油面临着发动机的改造的问题,但在政府引导下DME代替柴油会渐进发展。日前上海市已决定在世博会期间推出一定数量的燃烧乙醇的公交 车,预计3至5年后,DME替代柴油将首先在部分大中城市公交系统上应用。



  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根据热值相等的条件下可计算不同的原油价格对应的二甲醚生产的保本成本,结果表明,在目前6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下,用于生产二甲醚的原料煤成本只须控制在450元/吨即可盈利。若考虑新型的煤气化技术,即使国际油价跌至40美元,二甲醚对LPG和柴油的替代在经济上也是完全可行的。



  重点关注G泸天化G兰花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G泸天化和G兰花。G泸天化控股子公司1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投入运行,并有进一步扩大二甲醚产能的打算;公司是氮肥行业的龙头企业,近期的收购行为符合氮肥产业的发展趋势;公司面临着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压力,但10倍多一点的市盈率已过度反映了气价上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G兰花10万吨的二甲醚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动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二甲醚产能达到100万吨;公司具有煤炭资源优势,精细化工、化肥产品的盈利能力也较好。



  煤制油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水需求量大等原因难以大范围推广,国内只有兖矿、神华等大型企业才能真正涉足,对于一般的上市公司来说几无可能。但投资者可关注与上述大型企业有实质性订单的上市公司,如中标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PSA制氢装置的天科股份等。



  从经济性的角度看,南非SASOL2005年每吨油品的利润达到169美元,2006年上半年达到315美元。国内兖矿集团煤间接液化变油项目,初步估算其生产成本为2047元/吨,相当于原油价格27美元/桶。可见,煤制油项目在经济上是绝对可行的,油价的暂时下跌远不会跌到煤制油项目的保本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