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煤炭市场步入新一轮调整期

新华社信息北京8月16日电 今年6月份以来,煤炭市场向疲软方向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朗,以地方煤矿价格、市场交易煤炭价格、主要消费地价格大面积下调为标志,形成一股降价风潮。但今后几个月煤炭市场整体供过于求、市场行情继续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不会全面持续疲软。“供求基本平衡,总体平稳运行,局部调整波动”将是今后煤炭市场运行的基本状态。
  
  首先,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的特征是总体平衡、局部过剩。据测算6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的可用天数为22.5天,比年初大约增加4天,比上月减少1.5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可见煤炭供给状况比年初有根本好转。但就总量而言,6月末煤炭供给状况比5月末略有趋紧,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同。
  
  人们之所以感觉到煤炭市场趋向疲软,主要是因为库存结构失衡日渐加剧,煤炭资源向主要消费地集中,以致主要煤炭消费地煤炭过剩。6月末全国煤矿存煤天数4.5天,比上月减少0.4天;主要港口存煤天数15.2天,比上月增加0.8天;直供电厂存煤天数17.6天,比上月增加1.7天。可见,虽然煤矿库存空虚,但仍在继续减少;用户库存已经超过正常存煤标准,其中华东、沿海地区等主要消费地明显超过正常存煤标准,多数用户、港口库存爆满,但仍在继续增加。
  
  其次,拉动煤炭需求的基本因素依然强劲。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幅一直在25%以上,而且呈加快趋势。尤其是新开工规模已经连续四个月较快扩张(环比),其中房地产业、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新开工投资项目个数及其计划总投资增长(环比)较快,冶金、建材行业投资反弹势头十分明显,以致近几个月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迅猛扩大(环比),也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投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份以来,重工业同比增幅逐月加大。今后几个月,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顺利施工,重工业还将继续保持较强增势,这将从基本层面上支撑电力产需和煤炭需求,据此判断煤炭需求继续萎缩的可能性不大,将很有可能重返旺盛状态。
  
  第三,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煤炭消费有望回升,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将基本平稳。今后几个月,受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和重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带动,工业用电将保持在较大规模,并将成为支撑电力产需的基本力量。今后两个月内,电力行业继续迎峰度夏,空调负荷也是带动电力生产的重要力量。随着油价高涨,火力发电的原料结构将更加偏重于燃煤发电。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将带动电力需求、火电生产及电煤消耗进入旺季状态,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有望扭转连续几个月的环比下降局面,恢复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国内煤炭需求恢复增长。
  
  第四,煤炭生产将受到有效调控。截至到7月初,全国已颁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6657个、生产能力达到12.1亿吨,占应发证矿井个数的26%(占申报矿井个数的36.5%)、生产能力的58%。7月13日是办理煤炭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最后期限,据悉有三成左右的乡镇煤矿没有申办安全许可证,已经提出申请的小煤矿,多数不符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国家安监总局在7月14日发出关于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从7月14日起,对未提出办证申请、申请未被受理或受理后经审核不予颁证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许多煤矿将面临被关停的命运。
  
  第五,近几个月再次出现煤炭供给紧张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港口、用户库存爆满,据国家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统计数据,今年以来除煤矿以外的各个煤炭流通环节共增加了2130万吨库存,这将成为支撑煤炭消费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去年煤炭供给紧张的关键因素是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今年以来煤炭供求之所以明显好转,主要得益于铁路运力增加,释放了“三西”地区的库存积压和增产潜能。增产潜能及其运力保障都是既成事实,安全整治虽然能够关停部分缺乏安全保障的煤矿,但安全整治的步伐也会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大局,预测煤炭产量不会骤然减小。据此判断,今后三个月内不会出现供给紧张状况。
  
  第六,煤炭行情还将继续适度调整。在去年煤炭供给紧张的市场状态下,形成了一系列结构性矛盾,一是炼焦配精煤涨价幅度较大,相对于优质动力煤形成明显的比价优势,原来供应动力煤市场的炼焦原煤转而入洗成为炼焦精煤,炼焦配精煤过度增产,同时按比例生产了大量洗副产品,以致炼焦配精煤和劣质动力煤供过于求,而优质动力煤相对短缺;二是当时受铁路运输制约,华东、沿海地区煤炭紧缺与内陆煤炭主产区库存居高不下并存,形成内陆煤炭主产区相对于华东、沿海地区的价格落差,这也是目前库存结构失衡即港口、用户库存爆满与煤矿库存空虚并存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市场交易煤价格明显高于重点合同价格。
  
  目前煤炭市场已经达到供求平衡状态,6、7两个月属于市场调整的初期阶段,今后二到三个月还将继续调整。目前,由于人们对煤炭市场走势已经形成比较悲观的心理预期,可能会有部分企业盲目跟从降价风潮,以致矫枉过正,对此还需要再进行后续调整。可以预见,煤炭价格仍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其中市场交易煤炭价格在短期内总体上还将呈回落趋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