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供需基本平衡。煤炭行业在经历2003-2005年的高速成长后,逐步过度为2006年的平稳小幅增长,煤炭价格波动较大,煤炭采选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预计今年后几个月,随着动力煤消费进入旺季和两节期间煤矿安全整治力度加大,煤炭市场仍可保持平稳运行状态。2007年,在国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周期性顶峰可能随之而至,煤炭需求增长幅度将有所回落,煤炭过剩压力将加大,煤炭价格将面临市场的考验。
一、2006年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煤炭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年初,由于重点煤炭订货合同没有签订,煤炭销售问题悬而未决,煤炭企业被迫缩减生产指标,全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速有所减慢,致使煤炭产品总体供应偏紧,电煤等主要煤种一度供不应求。进入二季度以后,随着重点电煤合同的签订,煤炭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开始明朗化,煤炭产量开始较大幅度增加,煤炭市场供求转向平衡且出现结构型过剩。2006年1-10月累计,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6728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2.24%。
(2)煤炭供应环境趋于宽松从各主要耗煤行业看,电力、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增长平稳,但增长的幅度均不大。2006年1-10月份全国火电生产的累计增速为15.1%,钢材产量的累计增速为23.8%,水泥产量的累计增速为320.2%,平板玻璃产量的累计增速为12.9%,化肥产量的累计增速为12.4%。同时,随着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的推行,耗煤行业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下降,据统计,1-8月份发电耗煤的实物单耗指标下降2.23%;7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36%,可比能耗同比下降7.7%,吨钢耗电量下降6.87%。在主要耗煤行业用煤需求增长趋缓的情况下,煤炭消费量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006年1-10月份煤炭需求增幅9.2%,比2005年全年增幅10.9%回落1.7个百分点。(3)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自9月28日国家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后,财政部于10月28日再次出台煤炭及相关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整政策。从11月1日起,煤炭进口税率由3%-6%降为3%以下,而出口关税加征5%。这“一增一减”无疑会影响煤炭的进出口。前10月累计,我国共进口煤炭2939万吨,同比增长42%;出口煤炭5249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3.6%。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完全取消,更多的煤炭转向内销,国内煤炭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4)煤炭价格振荡走高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整顿、改善煤炭区域运输结构不平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价格在高位调整中逐渐趋向平稳。一季度,煤炭价格继续上年小幅上涨的趋势,但进入二季度后,随着供需关系的逆转,煤炭销售价格开始下滑,并于7月初降到了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7月中旬以后,煤炭销售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扬。
到11月上旬末,发热量5800大卡/千克、5500大卡/千克和5000大卡/千克以上的动力煤在秦皇岛港的平仓价格已经分别达到460元/吨、440元/吨、390元/吨左右。鉴于上游地区煤炭价格不断上涨,4多数电力企业也被迫接连上调市场煤的采购价格,11月上旬,多数电力企业已经将收到基低位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以上动力煤在主要港口的平仓采购价格调整到了435元/吨以上。
(5)行业利润增长速度放慢由于安全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税上调,而煤炭销售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小,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1-10月累计,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523.23亿元,同比增长17.5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煤炭行业的亏损情况加剧。今年1-10月份规模以上煤炭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7.96亿元,同比增长44.79%。随着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加深,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亏损面和亏损额还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
2.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几个问题(1)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现前几年煤炭产业投资增长迅猛,目前已经进入新建煤矿和改扩建煤矿建成投产的高峰期,煤炭产能正值集中释放期。据统计,2001年至今年上半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76亿元,投资绝对量大大超过了前九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投资总和。截至2006年5月底,全国在建煤炭项目2743个,总投资3430亿元,剔除煤炭洗选和煤化工等项目投资,按吨煤350元左右投资计算,煤矿在建项目规模8亿吨左右。
煤炭需求与煤炭生产能力的逆向发展,使煤炭市场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过剩压力。2005年年末,煤炭市场就已经显现过剩苗头,全社会煤炭库存比合理水平多1700万吨左右。根据全社会正常存煤天数的变化规律和煤炭产需量的增长态势,2006年末全社会库存的正常水平应该比2005年末实际水平减少2200万吨左右,如果减少幅度小于52200万吨,那么煤炭市场就会存在过剩压力。而1-10月份全社会库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粗略测算,截止到8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量相对于正常水平大约过剩3000万吨左右,比年初过剩1700万吨左右又有增加,煤炭过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现有煤炭产能和在建规模合计已达30亿吨,而到2010年煤炭需求约为25亿吨,过剩5亿吨。
(2)煤价上涨空间缩小与成本大幅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煤炭市场宽松,价格上涨乏力。电煤价格双轨制取消后,重点合同电煤和市场煤价格并轨遭到了一些电力企业的抵制,个别省份制定了新的电煤指导价格,限制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上涨。上半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供发电用煤售价同比增加1.27元/吨,明显低于同期市场煤价格。受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煤炭供应充足的双重影响,冶金用煤价格普遍下降。个别省份还对煤矿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也变相地降低了煤炭价格。
另一方面政策性增支因素多。今年以来煤炭运价、煤炭资源税相继提升、安全投入加大等因素造成煤炭成本大幅度增加。根据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的一些政策,资源税将由吨煤0.3-0.5元/吨提高到2.50-3.20元/吨,煤炭资源价款平均吨煤6元,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由收入的1%提高到3-6%,安全成本19元/吨。按照山西省试点政策,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煤矿转产基金等,将增加吨煤成本近70元。
(3)铁路运力不济煤炭运输依然是制约煤炭产能发挥的一个重大因素。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2006年1-10月份全国铁路煤炭运量累计完成692641.8万吨,同比增加4025.2万吨,增长4.5%,这一数值与同期全国原煤产量及其同比增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对于北方地区煤炭产能的发挥特别是煤炭主产区山西、陕西以及内蒙等地区煤炭产能的发挥,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2006年以来,除大秦线运力增加5000万吨以外,其它运煤线路运力没有明显增加,铁路运力总体偏紧,制约了煤炭供应。7-8月份大秦线检修、候月线发生事故,一度对山西省煤炭外运造成一定影响。受运力限制的影响,2006年以来多数煤矿库存明显增加,个别煤炭主产地不得不租用场地存煤,主产地煤炭大量积压。
(4)煤炭资源不能满足煤矿建设和生产需要在“十一五”计划开工的煤矿中,60%没有精查地质报告。在2003年-2010年规划新建3.6亿吨/年的规模中,实际可供建井储量仅300多亿吨,新井的产能不足2亿吨。近些年来,煤炭供求紧张,煤价上涨,煤炭企业普遍存在超能力生产的问题,1/3的国有煤矿出现水平接续问题。开采中追求短期效益,矿井回采率低下,浪费了大量资源,大大缩短了矿井服务年限,严重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后劲。
(5)煤炭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压力愈来愈大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30%左右,比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低20-50个百分点,每年产生煤矸石7000万吨,已累计堆存30多亿吨。占用土地15万亩。据预测,20年以后,目前占全国煤炭产量48.9%的东中部23个产煤省将陆续萎缩和无煤可采,那时主要靠晋、陕、蒙等省区承担全国大部分产量,其生产、运输、环境都难以承受,能源矛盾和问题将十分严峻。
3.2006年全年煤炭预测今年后几个月,大同、秦皇岛等上游地区优质煤炭资源偏紧状况不会根本改变,加之多数电力企业上调了煤炭采购价格,对近期煤炭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因此,煤炭市场整体上将继续保持自2006年7月份以来的升势。但是,随着秋冬季的来临,全国各地的用电负荷出现回落,电煤消耗将在目前较高水平上下降,同时大秦线铁路检修完毕将使铁路运力对煤价的支撑作用消弱,煤炭供需的天平将向需求一方倾斜。
总体来看,今年后几个月,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将呈回落趋势,其煤耗指标下降幅度较大,因此,煤炭需求增幅还将进一步回落。同时,由于煤炭出口退税取消,出口增速将继续下滑。在全社会煤炭库存日渐饱和的情况下,煤炭产量增幅只能随需求增幅回落而回落。根据历年四季度煤炭产量和需求的变化规律,今年煤炭产销增幅下降的局面已成定局,煤炭产能增长速度将超过煤炭需求的增速,供求矛盾开始显现。初步预计,2006年新增产能600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可能达到23.3亿吨左右,与去年相比,增长6%左右。由于下游行业收缩明显,煤炭需求增长有所下降,预计全年需求增速增至6%-7%,全年煤炭需求约为22.5亿吨,煤炭供需的总体特征是由紧缺向平衡发展的格局。
二、2007年煤炭供求形势展望2007年,我国将继续实行“双稳健”的财政、金融政策,并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出台相应的行业干预调控政策,煤炭行业面临的8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判断2007年煤炭行业的运行形势,除了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外,还要考虑国家出台的能源战略、定价机制和产业政策对煤炭市场的影响。
1.煤炭需求预测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继续处于10%左右的高增长区间内,全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与2006年相比,煤炭需求增幅将出现小幅回落。主要理由有四:一是投资增幅将有所回落。投资建设是拉动重工业产品需求、进而拉动能源消耗及煤炭需求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将得到初步扭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0%,比2006年下降6.5个百分点。受投资增速放慢的影响,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拉动将有所减弱。二是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继续改善。投资结构方面,工业投资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将由产能扩大向产业升级转变,投资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提高,综合能耗水平将有所下降。产业结构方面,多数重工业行业面临过剩压力,目前处于产业整合的高峰期,低效率、高耗能生产工艺的淘汰步伐将加快,一度因此而膨胀性增长的煤炭需求将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三是节能降耗抑制煤炭需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年均节能率为4.4%,从而抑制煤炭需求的增长。发改委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产业划分为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三大类,通过差别电价对这些产业进行调控。2007年,限制类和淘汰类等高能耗企业的电价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一部分淘汰类企业将因此退出市场,而限制类企业节能降耗的压力将明显加大,从而降9低对煤炭这一基础能源的需求。四是耗煤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效应将体现出来。从2006年9月15日起,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提高了资源类产品的出口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耗能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将影响煤炭需求。而煤炭出口退税的取消,将使得近两年来持续萎缩的煤炭出口再遭打击,出口数量将明显减少。
预计2007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煤炭的总需求量将达到23.8吨,比2006年增长5.5%左右。煤炭产销量的增长速度将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2.煤炭供给预测与需求相比,2007年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更大。一方面煤炭产能、产量扩张的动力犹存,人民币升值趋势也增加了煤炭进口的预期;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煤炭的供应能力。目前来看,影响2007年煤炭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2007年是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期。2003~2005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约在40%以上,全国每年新增加的煤炭生产能力在2亿吨以上。2006年全国煤炭产能增加约6000万吨,煤炭行业的总产能在25亿吨左右。由于前几年投资增长较快,2007年将新增产能8000万吨左右。届时,迅猛增长的煤矿生产能力可能转化为对市场资源的有效供给。第二,资源整合导致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13个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将达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8%;并形成5到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5到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多个煤矿经过整合合并成一个煤矿之后,10煤炭产能明显增加。第三,淘汰落后小煤矿将一次性降低煤炭供给。
2005年,中国累计停产整顿的煤矿为12990个,关闭小煤矿为2157个,2006年关闭2652处,2007年关闭2209处,以平均年产能2万吨测算,每年产能将下降5000万吨左右。第四,煤矿资源权属变更成为调节煤炭供应量的重要“调节阀”。在资源权属变更中,山西省原来由个体承包的乡镇煤矿,正在将采矿权有偿转让给个人。采矿权归个人后,矿主为使其所购得的有限资源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会在煤炭价格下跌时主动采取限产措施。此外,安全准入门槛的提高,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客观上也限制了煤炭产能的增加和释放。
总体来看,国家继续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和没有安全保证的煤矿关停力度,虽然会影响煤炭的供应能力,但整体上不会对煤炭稳定供应构成显著影响,煤炭资源供应能力将明显提高。预计2007年煤炭产量将达到在24.8亿吨,比2006年增长6.5%左右。
3.煤炭运输
集中投产的生产能力能否转化为市场资源的有效供给,关键看运输。2006年煤炭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基本平稳运行,主要是铁路运力增加幅度明显小于煤炭需求增长幅度。目前来看,2007年铁路运力存在大幅增加的可能:一是2007年大秦线运力要比2006年再增加5000万吨;二是神朔黄线复线改造完工后形成较大的运输能力,同时沧州港(黄骅港)转运能力也在提高,而且2006年7月份实现全线铺通的黄万铁路为西煤东运开辟了一条新的下海便捷通道,为神朔黄铁路煤炭运量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其它运煤铁路的技术改造工程也会见到成效。总之,由于煤炭需求增幅明显回落,铁路运力增幅有可能超出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届时,迅猛增长的煤矿生产能力就可能转化11为对市场的有效供给,加大煤炭市场的过剩压力。
三、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要支持特殊煤层煤田的开采。在坚持煤炭开采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注重政府行为引导,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利用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对矿井的深部开采及薄煤层、“三下”压煤、边缘煤田的开采给予财政补贴扶持政策,以平衡老煤矿与新煤矿、一般煤矿的成本差距,调动老矿井企业回收资源、延长服务年限的积极性。其次,要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普遍较低的问题,逐步规范煤矿矿业权市场的运作程序,推行回采率与不同税率挂钩的机制,建立“回收率保证金”制度,强化资源资本化和有偿使用,对采用新技术多回收资源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2.提高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在建矿井建设速度,抓紧新建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要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小煤矿数量。支持国有大型煤矿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利用国家财政贴息政策,加快矿井技术改造和改扩建,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资源整合中,要协调好资源整合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建议合理处置整合资源的矿权,采取政府回购所有整合煤矿的矿权,然后以招牌挂的形式出让。对关闭合法煤矿,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财力用于经济补偿,不足部分通过矿产资源税和出12让回购矿权的收益支付。
3.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贯彻节约与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改造和减少小煤矿,建立储量评估和审核制度,节约煤炭资源。一是要强化煤炭开发规划管理,依据国民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规模,停止核准一切新建煤矿项目;二是继续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支持煤变油工程;四是大力发展坑口电厂,减少煤炭运输压力;五是加大洁净发电技术的投入,发展循环经济。
4.建立煤炭行业协调机制一要通过制订法规和产业政策,对煤炭行业实施规划指导、运行协调和安全管理等,保障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二是由大型的煤炭企业牵头,根据自愿原则,组建煤炭商会。在技术管理、技术开采政策、地方收费标准和销售价格方面,由商会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商,维护行业的正当权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