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一、 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应的进一步释放,目前全国煤炭市场已经由需求过旺开始转入平稳过渡期,煤炭消费需求增速将趋缓,影响需求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煤炭价格上升势头将减弱。预计今年四季度煤炭产销基本平衡,区域性、阶段性和品种上的矛盾将有所缓和,煤炭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局部地区将有所回落,全年煤炭供应将略大于需求,明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供需总体平衡。
  
  1、今年煤炭供应将略大于需求,明年煤炭供需总体平衡。与今年GDP预期超过9%的增速相比,今年国内煤炭需求增长将首次低于GDP增速,国内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观调控影响下的经济增速放缓,一些重化工业如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的逐渐减少,以及煤炭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煤炭需求增速。预计今年国内煤炭需求将达19.3亿吨,增加15200万吨,同比增长8.5%,国内煤炭需求在经历了前二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在今年增速将有所减缓。随着煤矿建设改造的加快,预计今年全年煤炭产量将超过20亿吨,总体上能够满足需求。2005年煤炭消费将进一步集中,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学原料五大行业用煤比重将达到78.8%,其中电力(火电)用煤比重将首次超过50%,增长贡献达到64.5%。2005年煤炭出口配额为8000万吨,焦炭为1400万吨,预计实际出口可能与该配额比较接近,进口需求总体依然旺盛,预计2005年进口煤炭将接近2000万吨。综合国内需求和进出口的预测结果,预计2005年我国煤炭的表观消费量将超过20亿吨,同比增长7.75%,略低于国内煤炭需求增长水平。2006年我国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可能会比2005年有小幅回升,2006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时近几年在建电厂2006年将逐渐开始发电,随着油价高涨,火力发电的原料结构将更加偏重于燃煤发电,也将形成新的煤炭需求,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不会大幅回落,从而对钢铁、电力、石化等行业的拉动不会明显减弱,煤炭需求基础比较稳固,预计2006年煤炭行业供求基本平衡,全年煤炭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1.8亿吨,比2005年增长8.8%左右,全社会煤炭产量将超过22亿吨,比2005年增长6%左右,增速低于2005年。
  
  2、煤炭价格长期趋势向上。未来几年煤炭需求依然强劲,而产量由于国家加强对小煤矿的安全整顿等原因,不可能有过快增长,煤炭市场价格运行总体依然是向上的。
  
  (1)从煤炭供给看,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并不过剩,目前2.8万家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不到10万吨,并未达到现代化规模生产,其产量不会很快增长,而且在高煤价下,目前产量也已经发挥到极致。有产量增长能力的多是近些年建成的新矿,但增加产量也要有个周期。同时煤价下跌可能带来的大量限产有可能在以后引发价格更大幅度的上升。
  
  (2)当前煤炭市场出现的只是暂时相对过剩,是由于消费心理导致的,不是实质性的。从全国情况来看,目前中国电力供给还是不足的,中国要保证电力供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煤炭供给。自明年开始,中国的许多电厂将陆续投产,这对煤炭市场将会有新的拉动。
  
  (3)电煤价格仍然有上涨冲动。目前电煤与商品煤价格“双轨制”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在一些煤炭产量较大的省份,当地过低的电煤价格竟使得电厂用煤频频告急,单单采用行政手段是很难解决问题的,预计电煤价格将会继续缓慢上升。
  
  (4)运输成本及资源税的提高也会助长煤炭价格。目前世界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运输成本的不断提升,加之煤炭资源税的提高,将推动市场煤炭价格整体继续缓慢上涨。
  
  (5)国家加强对煤炭生产的调控,关闭部分条件差的小煤窑,也会造成市面上煤炭供给量的减少,从而延缓煤价下调速度。国家安监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从7月14日起,对未提出办证申请、申请未被受理或受理后经审核不予颁证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许多煤矿将面临被关停的命运。全国目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19.56亿吨的61.3%,也就是说另外38.7%的煤炭产量共7.56亿吨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如果这7.56亿吨煤炭产量都将被关闭,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煤炭供应紧张。
  
  二、 促进煤炭行业平稳、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目前能源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国家更需要加强对煤炭生产的调控,从源头上控制行业盲目无序发展,抓紧建立、完善煤矿资源分配、转让体系,加大对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投入,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利用当前煤炭需求放缓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关闭一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规煤矿,实现煤炭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
  
  1、 加大对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投入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投资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只负责普查阶段的投资,详查和精查由业主负责,但由于煤炭行业整体尚未摆脱困境,无力提供勘探资金,导致煤炭资源勘探投入过少,可用于开发的煤炭资源储备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300亿吨左右,预计到2010年,我国煤炭精查储量缺口将达500多亿吨,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煤炭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虽然我国煤炭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国家必须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公益性勘查投入,完善商业性勘查投资体制,提高煤炭资源勘探程度,增加后备工业储量,满足新建矿井需要。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煤炭资源评价和管理体系,查清不同地区、不同赋存条件和不同煤种的经济可采储量,基本查清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等可容量范围内我国煤炭资源最大可供开发量。要尽快完善有关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加强煤炭生产过程中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依法制止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提高资源回收率。
  
  2、 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
  
  从煤炭上游行业来看,骨干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与煤炭企业的高度分散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我国乡镇小煤矿产量已超过6亿吨,尽管小煤矿在平衡当前煤炭需求中贡献很大,但小煤矿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安全隐患严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存在。国家需从能源安全和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大局出发,运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积极推动;企业应改变观念,在加快产权改革的同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谋求共同发展。乡镇煤矿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鼓励不同性质的乡镇煤矿实施兼并、合资与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方式,加快其联合与改造,提高正规开采水平,合理扩大生产规模。
  
  3、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整体上应立足于国内,从局部地区和部分资源品种看,也应充分利用国外质优价廉的煤炭资源。除进口外,国内有实力的煤炭企业还应该创造条件到国外进行开发,到海外寻找、开发、利用当地富足而国内急缺的煤炭资源,如炼焦煤中的焦煤、肥煤、瘦煤以及喷吹用的无烟煤,尽最大可能利用国外资源减缓国内煤炭资源紧张局面。
  
  4、 利用当前煤炭需求放缓的有利时机,坚决关闭一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规煤矿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仅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就死亡2672人,同比上升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进入7月份以来,又相继发生多起特大煤矿事故。而几乎所有的煤矿事故都是因为违法生产所导致,尤其是小煤矿管理混乱,是当前煤矿安全的重灾区。由于前两年我国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大规模关闭违规煤矿有可能造成供需缺口放大,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上涨。而当前煤炭需求增幅回落,供需紧张明显缓解,正是关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规煤矿的好时机,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会降到最低。对未能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要进行停产整顿,整顿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关闭。
  
  5、 通过延伸产业链、多元化发展来分散和控制风险
  
  煤炭企业对单一用户和单一业务的依赖度较高有很大风险,为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煤炭企业应该延伸产业链,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煤炭新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替代产业,推进产业升级,积极参与铁路、水运、海运等运输产业,在与煤炭相关联的行业打出一片新天地。改善能源生产的地区分布,缓解运输压力,可考虑加快煤电联产步伐,大力发展坑口电厂,变运煤为输电。?
  
  6、 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煤矿资源分配、转让体系
  
  目前煤矿资源的分配和转让还基本上沿袭计划经济年代的做法,存在较明显的行政命令的色彩,资源无偿使用,谁占有就是谁的,现在煤炭市场上体现出来的煤炭价格,没有把资源成本加进去,这是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煤矿资源分配、转让体系,实行开采权的有偿转让,防止暗箱操作。煤矿资源虽然终极所有权是国家的,但是要实现配置的市场化,应当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组织开采,中央财政投资勘探,弄清资源的地下储量、质量,再交给资源经营公司去经营,不能再将勘探和销售混在一起,由中央财政投资的东西,最后变成了局部的利益。而在资源经营方面获得的利润,要重新用在资源的开发、勘探方面,要把它变成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不断积累的一笔财富。而且资源的预期收入由于资源的质量不一样,有肥瘦之分,因此将来在资源价值评估方面的工作应该加强,而资源的使用权可以对任何资本开放,实行市场化运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