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内地交易所条件不足 香港有望建石油期货

多年来,中国在利用期货市场加强石油安全方面一直有所欠缺。近日从一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在上周于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有关方面已在考虑把香港纳入中国打造石油期货市场的备选城市之一,此举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内地交易所条件不足

  由于国内缺少石油期货品种,一些与石油相关的大型国企只能到海外做套期保值,而“中航油事件”发生后,企业在涉足石油期货领域时更为谨慎。一个明显的例证是,这两年国际油价一度暴涨,国内航空公司大都蒙受巨大损失;但相比之下,国外航空公司大多通过石油期货进行了套期保值继而稳定了利润。

  对于石油期货,内地交易所的态度一直十分积极。此前有报道称,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石油期货申请,上海石油交易所也计划推出汽柴油等品种的中远期现货合约,此外还有消息称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在积极研究石油期货品种。但由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上述计划或迟迟未获批准,或缺少推出条件,各大交易所至今仍距一个真正的石油期货市场相去甚远。而去年开业的大连石油交易所受制于规模、定位等条件难当重任,另一家有资格成为定价中心的华南石化交易中心则仍在筹备过程中。在上述背景下,此次北大研讨会上透出的讯息无疑对云山雾绕的市场是一大冲击。

  为什么选香港?

  “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石油期货市场。而在北大召开的这次内部会议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在香港建这样一个市场:首先从成品油期货开始,再延伸到原油期货。而这幺做的理由就是香港的监管是全国最好的。”上述知情人士说。

  据了解,这次内部研讨会除了邀请业内专家外,也有不少香港的重量级人物出席,包括香港金管局的高层。更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发改委也派了官员参加会议,由此给坊间带来诸多联想。

  “尽管上海已有了石油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但监管力度和经验的不足,加上国际化程度的滞后,都制约了当地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该人士表示,在发达国家,一个统一、正规、完整的石油期货市场应该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应该容纳包括原油、汽柴油、液化气、天然气等各个类型的石油期货品种。但上述两大交易所短期内显然很难具备这些条件。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国际化的石油期货市场应该能吸引各种类型的石化企业及航空公司、运输公司等有套保需求的机构参与交易,而且不应只限于短线交易,更应着眼于长线交易。只有把中国的石油供需体制纳入到国际长线的供需体制中去,才能真正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

  入选可能性极大

  他表示,监管层目前已在认真考虑在港构建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议,而且赞同的可能性很大。“其实,国内证券市场已从大型蓝筹H股‘海归’中尝到甜头,监管层对香港资本市场的信心也由此大增。他们相信,香港规范的监管体制加上内地的交割能力将有助于在当地建立亚洲的燃油期货交易中心。”

  目前,香港并没有商品期货市场。在1977至1980年期间,当时的香港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其后于1985年改组为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曾推出四种商品期货合约,包括棉花、原糖、黄豆以及黄金。但由于当地及国际参与者的需求不大,这些合约其后在1981年至1999年陆续停止交易。

而在刚刚公布的一份有关香港配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报告和建议的“行动纲领”中,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内地耗用大量资源,如石油,而现时相关商品的期货合约主要在海外市场买卖,建议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有关交易带回本港,借此跟进推展商品期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