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变油产业前景分析

近日,神华集团宣布,中国“煤变油”已经突破了核心技术,迈出了“煤变油”产业化的关键一步。神华集团已经计划在将先前规划的1000万吨“煤变油”项目规模提高到3000万吨甚至更高的生产规模。而一位煤炭行业人士在1月1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上透露,现在几乎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化生产的地方,都在谋划上马“煤变油”项目。“煤 变油”项目似乎正在成为中国石化业的一个新奶酪。

  据专家介绍,“煤变油”在科学上称为煤炭的液化,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这种项目拉开了我国新型能源崛起的序幕,而这种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也拉动煤炭资源以及与之配套的铁路、电站、港口、航运的发展,将会引发更多的商业机会。但这个项目投资大,风险更大,是不是一个可以开发的“金矿”还很难说。

  石油困境突围

  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每年石油进口量都在急剧增长,石油的消耗速度也在加快,而且储备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在2.7亿吨左右,但产油量只有1.7亿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4亿吨,年均递增12%,但是国内产油量却已到了极限。

  目前,我国政府正加大对核能、太阳能、氢气等能源的发展力度。但我国目前只有9座核反应堆,另有两座核反应堆正在建造,预计2005年年底投入使用,还计划在未来购入20多座核反应堆,但根据现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速度,即使到2020年全部实现核能计划,核能的发电能力也只占我国发电能力的4%左右。此外,太阳能、风能因为技术不成熟且投资昂贵,并不能普及使用。于是,新型、廉价、可普及使用的能源将成为我国现阶段能源投资的重点。

  数据表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耗国。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2004年6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为1886亿吨,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人均145吨,按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但是煤炭的利用价值低,且烧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替代石油的资源中,我国的“煤变油”计划可以满足千万吨级石油缺口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我国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了84%以上,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早在2001年,为了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对间接液化技术的迫切需要,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变油”重大科技项目。2002年9月,千吨级“煤变油”平台实现了第一次试运转,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品;2003年年底从粗油品中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这是目前世界上纯度最高、最优质的清洁柴油,具有高动力、无污染等特点。

  2004年4月,中科院与山西省政府签署了发展山西煤液化合成油产业的框架协议,明确了合成油技术的百万吨级产业化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建成千吨级中间试验和万吨级煤合成油工业示范;第二步,建成和运行百万吨级合成油厂,最终发展成为以500万吨以上煤合成油为核心产品的大型企业。根据这个协议,在今后5-10年内,山西省将依托自己的煤炭资源优势,借助产业化部门的加盟,通过国家投资和社会融资方式,在朔州和大同几个大煤田之间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煤合成油为核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004年8月底,我国第一个“煤变油”项目—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工,这个项目总投资600亿元,是中国产煤区能源转换的重点示范工程。按照目前规划,神华“煤变油”项目到2008年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产量500万吨,二期工程之后的总产量是1000万吨。但是这样的生产能力与同期石油总消耗量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若要以“煤变油”技术降低中国的石油储备风险,仅仅一个神华项目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正在以内蒙古、陕西、山西和云南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这表明,“煤变油”项目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成本难题

  虽然“煤变油”已经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可以用于万吨级的生产,但是目前“煤变油”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投资成本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说:“当前煤炭液化(即煤变油)的投入产出比,仅从设备来讲,生产1万吨油就需要1亿元的投资,而沿海炼油厂扩建 的投入产出比是每增产100万吨油投资不能超过10个亿,也就是说,每1万吨的投入是1000万元。两笔账一算,煤炭液化投资过大,没有利润可言”。

  “当前的风险在于‘过程’,是从技术到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分院院长杜铭华说,一项技术必须经过“实验—半工业实验—工业化示范—大规模工业化示范—商业化大规模生产”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很多风险是难以预测的。神华项目就处于大规模工业化示范的阶段,它的意义在于为国内发展这一产业开辟一个途径。

  事实上,现在很多投资商都因怕风险太大而处于观望阶段,而决策部门也希望等神华的工业化示范项目效果出来后再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关企业在启动“煤变油”技术的时候,可行性方案中的效益一项是按照煤炭90元/吨来计算的,而时至今日,煤价已涨了3倍多。以目前的煤价“变”出来的油在市场中已没有任何竞争力,成本问题成为横在“煤变油”大规模商业化面前的一道障碍。

  根据国家的规划,将要建设的陕西神东(即神华项目)、云南先锋、黑龙江依兰等国家煤变油项目,到现在仅有“神华项目”被批准开工。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不排除国家对煤价、设备、运输成本的考虑。

  也有专家说,虽然目前煤炭的市场价在以前的3倍以上,但主要涨价在运输和流通环节,煤炭坑口价格涨幅很小,并且各地差别较大,如山西煤炭坑口价达到200元/吨,而内蒙煤炭坑口价仅90元/吨。我国第一套“煤变油”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选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与此也不无关系。而且 “煤变油”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技术已经在北京煤化院进行了更新改善,目前“神华项目”所用的催化剂每吨只需要二三十元,而在国外,这样的催化剂每吨需要160元左右,这大大降低煤变油的成本。

  专家指出,由于煤变油一次性投入较大,只靠地方财力很难有较快发展,有关部门也应针对其市场前景,向海内外招商,利用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促进煤变油的产业化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煤变油”的技术投入,企业之间也应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分担研发成本。除有选择地对具体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外,国家也应该对“煤变油”项目进行财政贴息。

  不能忽略的是,“煤变油”产业化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的变化,如果油价长期在28美元/桶以上运行,投资煤变油项目是有利可图的。但是“煤变油”产业的发展还与国家战略有关,因为石油和煤炭不能以单纯的生产资料来看待,它们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一些特定时期,国家战略对“煤变油”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