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大力发展生物柴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发展生物柴油的必要性分析

  ⑴ 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可以缓解我国石油能源日益紧缺的局面。

  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10.7%,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4.  7  t,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  262  m3,人均煤炭可采储量140  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20.  1%、5.  1%和86.2%。我国己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8.  46亿t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9.  7亿t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量为28.33亿t标准煤,将是2000年的2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能源供需矛盾将日益显现,特别是石油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石油供应安全凸现。大力发展生物柴油等可替代能源,将必然能缓解我国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局面。

  ⑵ 发展生物柴油,有助于改善和解决我国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①生物柴油来源于再生资源,增加生物柴油的生产,可以减少石化能源的开采和消耗,从而减少对地球生态环镜的过度破坏;②生物柴油燃烧所排放的CO2,远低于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CO2。因此使用生物柴油,会大大降低CO2。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积累、缓解并从根本上解决因温室气体积累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这有利于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  ③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将增加陆地土地植被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调节大气环境气候等多力面具有生态调节功能;④石化能源脱硫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其大量燃烧后形成的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而生物柴油不含硫,其大员生产和使用将减少酸雨形成的环境灾害;⑤生物柴油不含苯及其他具有致癌性的芳香化合物,其使用后排放的废气也不会产生这些物质,生物柴油的生产和使用完全不会毒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⑥生物柴油不易挥发,很容易生物降解,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泄露,不会污染地面和水体,属于环境友好的能源产品。生物柴油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使得生物柴油在石油消费中占到一定的合理比例,大气污染的状况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⑶ 发展生物柴油,使我国的相关法规与相关国际环境法规接轨,有利于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1997午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59个缔约方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为38个OECD(经合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和一些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规定了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减排的指标。中国使用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80年代以来,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是煤炭消费大幅增加。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测算,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燃煤排放的占79.3%。中国的能源需求如果按目前趋势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在本世纪20年代初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根据有关预测,中国2020年以后将不可能回避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的承诺。国际履约将使我国的能源部门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

  2.发展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分析

  ⑴ 有着可再生能源法系列法律法规的推动。我国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以及陆续公布的系列配套法规,虽然没有提出“生物柴油”的概念,然而无论从立法目的看,还是从对生物柴油的上位概念“生物质能”的规定看,或者从对生物液体燃料的财政投入和市场激励措施看,法律的规定都将必然推动和促进生物柴油的发展。如《可再生能源法》第16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国家鼓励生产和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⑵ 我国已经开始生物柴油的研发和起步,在部分地区已开始初具产业。2002年,生产规模为年产两万吨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在福建省龙岩市建成投产。该项目的建成事实上标志着中国生物柴油生产实现了产业化,生物柴油项目也被福建省列为2002年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科技人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辽河化工厂、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辽宁省能源所等分别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开发和小型工业实验。并取得重大成果:海南正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年产万吨的生产厂,标志着生物柴油这一高技术产业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生物柴油产业的初具规模,为我国大力发展该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⑶ 发展生物柴油,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福建、四川等省的生物柴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只要有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一俟技术完全成熟,成本得以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得到推广,将必然会给地方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国家的税收收入及其他相关收入自然得以增加。另外,我国国土中不适宜种植粮食的荒山、荒坡及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面积非常巨大,这些边际性土地(沙荒地、盐碱地、山坡地)完全可以开发种植特色高产能源木本油料作物,发展成生物能源的供应地。通过对土地的有效利用,生物能源的供应量必然大量增加,同时为社会增加了就业机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