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冷弯型钢行业十一五发展的战略思考


  “十五”期间,我国冷弯型钢行业经历了“第二次发展高潮”,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十五”,我国冷弯型钢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因此,“十一五”期间,冷弯型钢行业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内向型向国际型转变,产品、装备技术都要全面与国际接轨,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十五”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5年来,我国冷弯型钢产量已由438万吨发展到目前的600万吨,增长了37%,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步;所使用的钢材品种也由普炭钢向高强钢发展,屈服极限达到550MPa,还生产了耐候钢、耐火钢及专用钢材,如汽车大梁钢、传动轴钢、集装箱钢等,在向多元化钢种升级。
  
  从我国大中型冷弯型多生产线来看,2003年统计为42家,其中在建生产线11家、建成生产线31家;到2006年统计,大中型生产线达到80家,其中在建的8家、已建成的72家,增长了一倍。现有φ400mm以上机组23家,φ300mm以上机组21家,φ200mm以上机组28家,和欧美各国专家对中国发展规模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从机组规格上看,φ400mm以上机组基本饱和,发展空间不大。从φ300mm以上机组来看,市场覆盖面最大,但所占比例并不大,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成型机组普遍采用了排辊式,最先进的空弯成型FFX大型机组已在中国建成。在焊接方面,新建轧机普遍采用固态高频焊接,大型断面的切割已开始采用双刀片铣切锯工艺。生产设备的自主创新层出不穷,中国冷弯型钢行业以崭新的面貌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5年来,我国最大的方矩管规格已从300mm*300mm、400mm*400mm发展到450mm*450mm,最高达到500mm*500mm,圆管规格最终达到φ660mm,一次次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钢结构、石油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港口建设、桥梁和重大工程的需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技术标准的完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冷弯技术标准、方矩管标准、开口型钢标准做了修订工作,还编制了新的标准,如双焊缝方矩管标准、冷弯钢板桩标准等。
  
  生产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一批专业货架厂、汽车门窗厂、汽车大梁厂、汽车传动轴厂、油井管厂、铁道专用型钢厂等开始涌现,体现了高生产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模式,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由全能厂向特色专业化厂转化。近两年来,大型厂和专业化厂取得了1000万元以上利润的单位有10家以上,几乎没有亏损企业。
  
  经营方式也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量所占比例在10%-15%,出口品种有各种大型方矩管、钢板桩、货架、汽车大梁、护栏板、汽车传动轴等。国内潜在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同时开发,使我国冷弯型钢行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十五”发展教训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冷弯型钢行业的“第二次发展高潮”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和变化,但以下一些发展教训和经验也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
  
  一是市场开发落后于生产装备能力的提高,产能过剩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目前,冷弯型钢市场未开垦的处女地,仍占很大比例,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采用冷弯型钢的面还不够大,使用量并不理想。
  
  例如,大型方矩管在钢结构中的应用,由于缺乏工艺规程影响了设计、施工和推广应用;冷弯钢板桩也存在同样问题;圆管输电铁塔得到电力同部门的认可,虽然已在华北、华东、中南三大地区建设了3条试验线路,但由于缺乏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还没有普遍推广使用;汽车的大梁、火车的中梁、公路桥的加强肋等,这些量大的用户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市场开发必须向纵深发展,“到深海里才能捞大鱼”。
  
  二是在国际市场方面,低价位竞争优势促使各企业普遍都在做出口业务,效益也很好,但全球的销售网络并没有形成。当然出口产品的质量也是影响出口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笔者衷心希望,企业应由价格竞争转变到质量竞争上来,风物长宜放眼量。
  
  三是当前原材料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钢材尺寸公差、头尾公差大,镰刀弯严重,材质不稳定,同一个钢号不同厂生产性能不同,磷、硫杂质含量都远远高于国外。特别是专业化钢种的开发还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如结构方矩管专用钢中国没有,而高强度、高塑性的细化晶粒钢、纯净钢,质量差距仍然存在。
  
  四是技术装备方面,我国冷弯型钢行业借助了国外很多技术经验,但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科技创新,也没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很多新技术成果尚在孵化阶段,缺乏经验,有利于完善和提高。提高冷弯型钢轧制速度是中国冷弯机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冷弯型钢行业协会正在试验开发高速轧机工作。按国外要求,大型管材轧制速度不得低于每分钟15米,否则焊接质量不能保证,重要用户拒绝使用。另外,从结构管采用的工艺来看,中国多数采用的是直接成方,国际普遍采用圆变方。直接成方有其优点:投资少、设备简单、容易上马,在中国的发展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提高产品质量,世界一致公认的是圆变方工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国外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圆变方的新技术。
  
  回顾历史的发展,我们还得出了一条重要的教训:以前往往从减少投资考虑,快速、因陋就简地上了一些低水平生产线,在要求提高质量水平的今天就显得十分被动,要改造也十分困难。我们必须告诫正在新建项目的单位,必须高起点、高水平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前车之鉴,后人应引以为戒。
  
  “十一五”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十一五”,冷弯型钢行业面临的将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机,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内向型向国际型转变,在品种上由大型向中小精密型接轨,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为此,我们提出了“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冷弯型钢年产量将达到900万吨,占钢材比例由1.8%增长到2.2%;年均增长率为8.6%;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有钢结构、钢板桩、输电铁塔和集装箱。在质量上,冷弯型钢行业将进一步修改技术标准,在国际通用标准的基础上上升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向欧共体标准、美国标准靠拢;产品品种规格由3000种达到4000种,在钢种上高强钢和合金钢的比例由5%增长到15%,同时重视不锈钢冷弯型钢的开发。技术装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重视发展高速轧机,以达到高效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从布局上看,我国冷弯型钢行业很不平衡,目前集中于华东、华北。大力促进东北和西部地区冷弯型钢行业的发展、中南地区的崛起,实现全国性的合理布局是冷弯型钢行业“十一五”努力的方向。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强调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向国际接轨,从技术、管理及市场开发上实现全方位突破,其中核心问题是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冷弯型钢行业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攀登国际高峰任务十分艰巨。要把冷弯型钢行业做大做强,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有待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