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电力工业应减轻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电力需求仍有大幅度增长空间,发电和输电领域仍需很大投资。本文认为,优化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减轻电力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是我国电力工业必须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正经历着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不断扩大用电范围的过程,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能比例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电力需求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有大幅度增长空间,发电和输电领域仍需要很大投资。优化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减轻电力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是我国电力工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给予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  

   我国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在电力消费中,工业消耗约占3/4。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所占比重较少。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规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在优化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  

   从资源禀赋看,我国电源布局将形成北部以火电为主、西南部以水电为主、东南部以核电和天然气发电为主的格局,每个区域均伴有适量的新能源发电。随着区域电力市场的形成、发电侧竞争和开放大用户选择权,发电企业将加快以大代小(以大机组替代小机组)的步伐,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将在优化电源布局和电源结构方面起基础作用。电力作为沉没成本较高的长期投资,在优化电源布局和电源结构方面还必须借助规划的力量。投资体制改革以后,规划在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应该尽早制定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把电力项目是否列入规划作为核准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电网在节约发电资源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我国地域辽阔,一次能源分布和需求负荷极不平衡。我国的煤炭资源虽然储藏量丰富,但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华北北部,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适宜建水电的地方大部分在西南地区。应通过电网建设调整布局,使电力资源得到最大优化。因此,西电东送和大型电站群的电力输送将是我国电力工业长期面临的问题,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受端高密度受电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电网的主网架大部分是以50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线损率达7.71%,输配电煤耗为25克/千瓦时。随着西电东送规模和电网负荷密度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也将成为电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些都要求我国根据一次能源分布和负荷预测,大力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电源结构,优化电网布局,以降低输电损失,提高输电效率。  

   三.优先利用水电资源的政策不够明确  

   我国的水电占总装机容量的25%和总发电量的15%,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有近7亿千瓦的蕴藏量、5亿千瓦的技术可开发量、4亿千瓦的经济可开发量,现仅开发了1亿千瓦。而按照目前的政策,优先利用水电资源无法得到保证,部分水电资源被浪费。  

   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不够完善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陆地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3亿千瓦,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陆地上的2倍~3倍,可利用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亿千瓦。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有关政策,计划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达到1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56万千瓦提高至2000万千瓦。但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成本比常规热电(主要是燃烧煤炭)技术成本高,只有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的电价措施,可再生能源发电才能与煤电竞争。2003年的电价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参与市场竞争,允许可再生能源电量优先上网。但由于政策不完善,电力部门没有把新能源发电视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五.电力工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力工业推行集资办电,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的投资主体,形成了一批独立发电厂商,改变了中央独占发电市场的格局,改善了投资来源单一、投资不足的问题,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虽然电力工业投资出现了外资、民营资本、股份制等其他资本种类,但仍然以国有资本为主体,非国有资本难以进入。多元投资主体兴办输电和配电网,特别是超高压电网尚未突破,非国有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输电、配电等垄断领域的渠道不畅。  

   对策建议  

   一.统筹考虑各地区、各类电源的布局规划  

   根据我国水力、煤炭、天然气、风力等一次能源资源分布和沿海地区利用国际资源的条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增长态势,做好全国和区域相结合的电力工业规划和布局,把各省(区)、市的电力工业纳入全国的统一规划和布局。重点开发西南水电基地,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煤电基地,以及西北水火电基地等,形成通过北、中、南三大通道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送电的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二.加快西部和西南部水电基地建设,减轻电力对煤炭的依赖  

   积极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全面开发建设黄河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澜沧江等水电基地,优先开发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电站,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站,在水资源缺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抽水蓄能电站。要从全电力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和研究水电开发强度,合理评价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充分认识抽水蓄能电站的填谷、调峰、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的作用,更加注重生态问题。  

   三.加大西部和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建设,减轻对运输与东部环境的压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鼓励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新建燃煤机组的单机容量一般要在60万千瓦及以上,调峰能力均要达到50%以上。积极开发大型煤电基地并初步形成规模。适当建设负荷中心电厂和路口、港口电厂,提高受端电网安全稳定性和接受西电东送能力。在缺水地区,推广空冷机组等节水型机组建设。  

   四.进一步重视和鼓励发展热电联产,赋予热电联产发电优先上网权,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加大中小燃煤热电联供和凝汽式火电厂的改造,将它们改造成为利用天然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供或热电冷三联供的电厂。通过优先上网,鼓励城市负荷中心的电力大用户,如宾馆、医院、车站、学校、商场、大居民区,自建自备分布式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装置,改变工业锅炉不发电、火电厂不供热的状况。  

   五.通过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和核电,率先改变东部沿海地区煤电比重过高的格局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55%,GDP的75%,工业产值的85%和进出口的95%,电力需求的70%。解决上述地区能源资源缺乏的矛盾,要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能源和电力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发挥本地区地理和经济的优势,除了接受西部电力外,还要结合国家西气东输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管道天然气等工程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和核电,减少煤电比重。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和销售量的逐步上升,液化天然气正在成为天然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口液化天然气对平衡我国的天然气供应至关重要。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和沿海省份均已经开工建设或规划建设LNG接收终端及相关设施。国家应结合上述项目建设,抓紧制定东部沿海地区液化天然气、天然气等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机组的发展规划,尽可能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和电源结构。  

   六.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太阳能、风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属于社会共同利益,发展初期的高电价应坚持全社会共同负担的原则,由全社会来分担。2003年的电价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参与市场竞争,允许可再生能源电量优先上网。国家应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上述政策,抓紧规划并实施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制定合理的太阳能发电、风电价格和税收政策,从根本上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良好政策环境。一方面,明确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发电企业通过建设或购买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保证“绿色电力”达到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在电力终端市场开放竞争之前,可以先放开绿色电力交易,允许用户自愿选择认购绿色电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