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餐饮行业消费者消费行为调查。2008年有56%的消费者外出就餐午餐在“每月5次以下”,而2007年只有45%;对于晚餐,“每月5次以下”的消费者人数更是由2007年的39%增加到54%。
中国的餐饮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依然红火。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烹饪协会今年联合发表的《餐饮蓝皮书》中称,去年中国人平均每人在外就餐消费1158.5元,首次突破千元大关。全年零售额达到15404亿元,同比增长24.7%。中国餐饮业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继续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江山易改“口味”难移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的不同,中国居民形成各种地方菜系和饮食习惯,很多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新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在饮食习惯上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1.“人际交往”和“方便、省事”是促使中国消费者外出就餐的主要原因;
2.在各中国菜系中,四川菜是消费者最喜欢的中国菜系;
3.从国外菜系上看,最喜欢的是“韩国菜”和“日本菜”;
4.消费者外出就餐所重视的餐饮店的最大要素是“饭菜的味道”,其次为“健康卫生”和“价格”。
尽管口味和习惯的不同,使得每个人对菜系的要求都不一样,这点难以改变;但是国际化的交流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世界菜系和特色菜,也给中国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尝试和选择,融合传统风味的菜肴和新式的就餐方式和服务,相信会成为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二、金融危机节衣“缩食”
尽管去年在金融危机中,中国餐饮业仍表现了强劲的增长,但对消费者而言,日子却不好过。收入和福利减少,将来的预期降低,都使得消费者开始节衣缩食。调查显示,与2007年相比,中国消费者在外出就餐上明显开始表现谨慎。
在外出就餐的频率方面,2008年中国消费者外出消费午餐和晚餐的次数明显减少。2008年有56%的消费者外出就餐午餐在“每月5次以下”,而2007年只有45%;对于晚餐,“每月5次以下”的消费者人数更是由2007年的39%增加到54%。
2008年,外出就餐人均消费额方面相对也有所下降。对于午餐,人均消费在20元以下人数有所增加,50元以上相对减少;晚餐也存在同样趋势。
除此之外,中国消费者每个月可以负担的外出就餐费用占月收入的比例也有降低,能负担起“每月收入10%”用来外出就餐的消费者普遍减少。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下,人们对未来收入不确定,危机意识增强,因此会压缩许多日常开支,“吃”—居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开支自然首当其冲成了被削减的对象,频繁的外出就餐,大吃大喝不得不刻意的节制。
中国人“吃”文化根深蒂固,小事小吃,大事大吃。一生有无数饭局:有事求人要请客,高兴的事可以借此和大家分享,甚至不开心的事情也可以通过一顿大餐得到安慰和发泄,可以说外出就餐已经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一种时尚。尽管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对于外出就餐相对较谨慎,但是从总体和长期来看,中国的餐饮业在长期的一段时间按将保持着繁荣。
数据来源:新秦调查
《中国餐饮连锁行业市场分析及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餐饮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餐饮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餐饮行业投资价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