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序号 |
名称 |
颁布单位 |
实施时间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1991年5月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1998年1月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03年9月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04年1月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04年5月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
国务院 |
2004年7月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09年5月 |
8 |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
国务院 |
2013年1月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14年12月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15年1月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018年8月 |
名称 |
颁布单位 |
发布时间 |
主要内容 |
《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
国家发改委 |
2016年5月 |
确定了天津、沈阳、哈尔滨、上海、南京、青岛、厦门、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郑州、保定、临沂、赣州、岳阳、义乌等20个城市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
《“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 |
国家发改委 |
2016年7月 |
提出顺应物流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完善物流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创新物流资源配置方式,大力发展商业新模式、经营新业态,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物流业转型升级;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物流效率效益大幅提高。 |
《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 |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国家邮政局 |
2017年1月 |
提出要重点推动电子商务、冷链、医药、生产资料等专业物流发展。鼓励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强化物流服务功能,拓展仓储、加工、配送、追溯、展示等配套服务,推进生产资料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发展。 |
《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 |
商务部、财政部 |
2017年8月 |
以供应链平台为载体,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资源整合、共享共用,促进供应链发展提质增效;以物流链为渠道,利用物联网、对象标识符(OID)等先进技术设备,推动产品从产地、集散地到销地的全链条追溯,促进追溯链与物流链融合。 |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 |
2017年10月 |
推动流通创新转型。应用供应链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鼓励批发、零售、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 |
《关于组织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通知》 |
商务部、公安部、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 |
2018年4月 |
各地选择一批经营规模大、配送品类全、网点布局广、辐射功能强的骨干企业加强联系指导;通过设施规划保障、政策引导支持、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项目推动,促进城乡配送资源整合与协同共享,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标准实施, |
《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 |
商务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2018年4月 |
推进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打造“五个一批”,用以推动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入全球供应链打造“走出去”战略升级版、发展全过程全环节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供应链质量促进体系、探索供应链政府公共服务和治理新模式。 |
《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 |
国务院 |
2018年5月 |
为进一步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从2018年5月1号至2019年12月31号,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2018年7月1号至2021年6月30号,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取消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对货运车辆推行跨省异地检验;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
《关于物流企业承租用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
财政部、税务总局 |
2018年6月 |
自2018年5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对物流企业承租用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土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的通知》 |
公安部 |
2018年10月 |
改进城市配送运力需求管理;创新配送模式;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并改善城市配送车停靠条件。 |
二、行业发展及市场概况
1、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
物流行业概况物流行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流通加工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现代社会及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
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部分。
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主要组成,逐步完成了由过去简单的契约式物流向集成式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演变,整体行业已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随着中国市场进入了有序而稳定的发展,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间竞争的焦点逐步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开始凸显,物流作为资源和人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十五”时期,《中国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提出着重发展商贸物流等行业以来,物流行业正式成为国家重点鼓励的行业之一。
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物流行业存在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分散等相关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步入成熟初期,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中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以及众多的政策支持,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等第三方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据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0%,增速比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公布的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及相关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LPI仍然保持在54.7%的较高水平,国内物流活动总体表现较为活跃。近年来,我国LPI均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总体仍处在平稳较快的发展周期。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逐步扩张的同时,现代物流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物流市场环境不断向好。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我国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3.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0个百分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物流配送行业分析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三、行业竞争情况
1、行业格局集中度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各种鼓励政策,物流企业迅速增加,使得我国物流市场出现行业规模大但企业规模不大的局面,行业内部没有具有绝对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市场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物流企业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一是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要是由计划经济时代各类物资公司、运输公司转型而来;二是仓储型物流企业,以从事区域性仓储服务为主,包含其他物流服务活动;三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综合物流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其中只有少数企业能为客户提供全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停留在提供简单的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物流行业竞争更多集中在低端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且还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2、行业的主要壁垒
相较于其他钢材消费行业,汽车用钢通常要求强度高、延伸性能好,其客户普遍存在对上游原材料需求量大,尺寸、材质稳定,加工精度高等要求。因此汽车领域的钢铁物流是一个对公司综合技术水平及规模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进入该领域受到业务规模、资金实力、专业技术经验、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
3、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物流行业供求状况主要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和波动的影响,行业需求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行业需求端的变动带动供给侧的转型。在剔除2010年至2011年间相对较高的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后,2011年至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3%,据此测算,我国202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或将增长至352万亿元左右。

物流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初步形成较为清晰的竞争格局。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未来大型物流企业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同时业绩增长也使得大型物流企业有更多能力投资于基地建设、信息化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经营较为粗放,信息化程度较低,运力规划能力普遍较差,导致效率不高,费用率居高不下。为提高竞争力,物流企业必须着眼于降低成本,加大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方面的投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升级带动行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及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化管理,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消耗,实现智能物流,将会成为未来物流供应链行业的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