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制造产业链上游是邮轮生产所需原材料和设备,为基础性行业,常见的如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切割等,产业链下游则是邮轮各应用行业,常见的如交通、运输、旅游、酒店服务、港口、口岸等,非常具有开放性,很多下游应用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开发出来的。

二、邮轮制造下游产业分析
邮轮旅游具有服务设施全、性价比高、产品特色突出等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休闲生活方式,正逐步吸引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邮轮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动向研究》
邮轮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是邮轮制造使得邮轮应用环节得到最大的能力释放。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邮轮旅游人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的态势,2018年已经突破25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全球邮轮旅游人次将突破3000万人次。

2015年4月,交通部发布了《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2030年前,全国沿海将形成以2-3个邮轮母港为引领、始发港为主体、访问港为补充的港口布局,并提出在全国形成12个始发港。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天津港、上海港、厦门港和三亚港四大邮轮母港并试点,另外8个港口分别是大连港、烟台港、青岛港、舟山港、南沙港、太子湾港、北部湾港和海口港,从而实现由北到南对海洋经济重点区域的聚集与辐射。

三、邮轮制造行业所属生命周期分析
目前我国邮轮制造总体来说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端的位置,高级豪华游轮的制造话语权基本都在国外企业,我国是事实上的造船大国,却不是造船强国。我国造船业,包括邮轮制造在内,仍有较大的向上发展的空间,当前国内邮轮制造业仅仅处于行业发展的成长期,尚未走向成熟。.

四、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2018年9月27日下午,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升级发展的9方面主要任务。
《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邮轮市场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市场之一,邮轮旅客年运输量将达到1400万人次,加快实现首艘大型邮轮建造。
《意见》明确未来发展目标,提出到2035年,邮轮自主设计建造和邮轮船队发展取得突破,邮轮产业链基本形成;具备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能力,相关配套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本土邮轮船队具有一定规模;邮轮航线产品丰富,沿海邮轮市场基本形成,邮轮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意见提出9个主要任务。其中包括,积极培育邮轮市场,稳步推进五星红旗邮轮船队发展,深入研究公海游航线发展模式及配套制度;拓展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形成2-3个邮轮母港为引领、邮轮始发港为主体、访问港为补充的邮轮港口布局,积极打造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加快邮轮建造及配套装备产业发展,重点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鼓励合资合作方式,加快实现首艘大型邮轮建造。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支持开辟多点挂靠航线,加强与长江等内河及沿海游轮市场的衔接,拓宽邮轮境外市场营销渠道;鼓励中资方便旗邮轮发展,逐步推进五星红旗邮轮发展;逐步扩大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实施范围;研究推动旅行社包船模式向多样化船票销售模式发展等多项业界普遍关心的政策举措。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