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全球真空行业“海底真空高铁”构想核心优势及挑战 更快速更安全更环保、低能耗(图)


        优势之一:更快速 

        由于采用真空磁悬浮技术,运行过程中无机械摩擦阻力,速度可超过 1000 km/h,理想时速能达到 1200 km/h。该技术如果取得突破进展,有望改变人类出行方式及交通理念,或成为人类交通史上的重要变革。 
         
        例如我国环渤海地区大连到烟台直线距离仅有 100 多公里,但受海域阻隔船运需要 6 个小时左右才能抵达,如果绕行渤海湾长达 1000 多公里,耗费 10 个小时以上,空运受天气和运输量限制较多。如果未来“海底真空高铁”构想未来能够走向应用,贯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后以理论时速类推从大连到烟台仅需 12 分钟,环渤海高铁将真正实现闭环,与京津冀一体化融为一体,对中国北部、东北亚经济会有显著促进和提高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沿海地区,大连到天津仅需 27 分钟,福州到台北仅需 13 分钟,厦门到高雄仅需 20 分钟,上海至北京仅需 30 分钟,而上海到日本东京全程 1850 公里,也只需 2 小时。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的巡航示意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多种交通工具与“海底真空高铁”构想的特征对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渤海地区交通运输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真空干燥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东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优势之二:更安全 

        相对于轮船、水面桥梁或者是地下盾构隧道,采用悬浮隧道技术能够最好地实现对天气免疫,由于乘客和货物是在密闭常压的胶囊状车厢中,而胶囊又是在 30 米以上深度的海底管道中运行,因此可以抵御各类海况及天气影响,受台风及地震影响更为间接,实现全天候的安全行驶。 

        优势之三:更环保 

        由于所有管道均在地面预制完成,无需大规模海底施工作业,不会对海底及周围环境产生破坏,也降低了施工和运行产生的噪音影响,在减少能耗、降低噪音的前提下更加符合绿色出行的概念。
 
        优势之四:低能耗 

        在真空环境下运行,空气阻力较小,与高铁同等速度下可节省 70%的能源消耗。研究表明,在 1%大气压下,维持真空一年所需成本消耗相当于常压下 4 天的能耗,总运行成本有望为高铁的十分之一。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安全性示意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成本对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前路漫漫尚待求索,“海底真空高铁”仍面临诸多挑战 

        现有技术尚不成熟和建设成本过高是“海底真空高铁”构想无法实现的最大障碍。1922 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培尔在提出磁浮列车概念时,同时也提出了真空管道的设想,至今磁浮列车虽做了大量研究,却一直未能真正进入运输市场。“海底真空高铁”构想同磁浮列车一样,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与其他运输方式不兼容等问题仍然突出,其高成本还远远不止于造价,虽然在未来远景构想中“海底真空高铁”具有低能耗优势,但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要维持管道低压状态反而需要持续的高能耗投入,再加上真空管道和特殊的上下客站台,其高昂的造价和维护成本,将使任何商业投资望而却步。 
         
        虽然目前不具备商业价值,但真空管道技术仍然具有科研价值。轨道交通专家、西南交大教授沈志云院士认为真空管道技术的实现并不容易,但该技术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发展前景。

        真空管道列车只是“现阶段”没有商业价值而已,其根本问题在于建设和维持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能耗惊人,随着能源的不断发展,该技术或将具备商业化的可能。考虑到几十年后的近未来,人类将可能在月面甚至火星上建设前哨站乃至于大型基地,无论是月面还是火星表面,气压相比地球上都几乎可以忽略,开发一种高效率高运力的磁悬浮交通系统显然也是相当必要的。 
         
        作为一种大胆的技术构想,“海底真空高铁”对于人类探索下一代交通运输技术有着积极的作用,为轨交技术的远景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但对于当今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成熟技术体系来说,“海底真空高铁”这一概念并不会构成实际的影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4亿元,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大幅回暖,市场规模增长至3801亿元。

2025年01月21日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随着电商行业火爆、跨境电商持续火热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063.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30.0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5年01月09日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随着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为2.25万亿元。

2024年11月07日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2024年9月1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龙”飞船完成人类首次由非职业宇航员进行的商业太空行走任务。根据‌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提供的太空行走项目费用,本次太空行走项目收入为3500万美元,这个费用包括了培训、设备以及实际进行太空行走的成本。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商业航天正式进入新一阶段。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民航产业逐渐恢复,2023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2.2%,恢复到2019年的93.2%,中长期恢复趋势向好。航空运行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空中交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空管系统建设持续加速,同时,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空管系统新增主要装备国产化

2024年09月11日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按客户类型,跨境电商物流分为B2B跨境电商物流和B2C跨境电商物流。B2B跨境电商物流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2023年B2B跨境电商物流占比高达75.86%。

2024年06月17日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和93.4%。

2024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