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全球真空行业“海底真空高铁”构想核心优势及挑战 更快速更安全更环保、低能耗(图)


        优势之一:更快速 

        由于采用真空磁悬浮技术,运行过程中无机械摩擦阻力,速度可超过 1000 km/h,理想时速能达到 1200 km/h。该技术如果取得突破进展,有望改变人类出行方式及交通理念,或成为人类交通史上的重要变革。 
         
        例如我国环渤海地区大连到烟台直线距离仅有 100 多公里,但受海域阻隔船运需要 6 个小时左右才能抵达,如果绕行渤海湾长达 1000 多公里,耗费 10 个小时以上,空运受天气和运输量限制较多。如果未来“海底真空高铁”构想未来能够走向应用,贯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后以理论时速类推从大连到烟台仅需 12 分钟,环渤海高铁将真正实现闭环,与京津冀一体化融为一体,对中国北部、东北亚经济会有显著促进和提高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沿海地区,大连到天津仅需 27 分钟,福州到台北仅需 13 分钟,厦门到高雄仅需 20 分钟,上海至北京仅需 30 分钟,而上海到日本东京全程 1850 公里,也只需 2 小时。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的巡航示意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多种交通工具与“海底真空高铁”构想的特征对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渤海地区交通运输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真空干燥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东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优势之二:更安全 

        相对于轮船、水面桥梁或者是地下盾构隧道,采用悬浮隧道技术能够最好地实现对天气免疫,由于乘客和货物是在密闭常压的胶囊状车厢中,而胶囊又是在 30 米以上深度的海底管道中运行,因此可以抵御各类海况及天气影响,受台风及地震影响更为间接,实现全天候的安全行驶。 

        优势之三:更环保 

        由于所有管道均在地面预制完成,无需大规模海底施工作业,不会对海底及周围环境产生破坏,也降低了施工和运行产生的噪音影响,在减少能耗、降低噪音的前提下更加符合绿色出行的概念。
 
        优势之四:低能耗 

        在真空环境下运行,空气阻力较小,与高铁同等速度下可节省 70%的能源消耗。研究表明,在 1%大气压下,维持真空一年所需成本消耗相当于常压下 4 天的能耗,总运行成本有望为高铁的十分之一。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安全性示意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海底真空高铁”构想下的成本对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前路漫漫尚待求索,“海底真空高铁”仍面临诸多挑战 

        现有技术尚不成熟和建设成本过高是“海底真空高铁”构想无法实现的最大障碍。1922 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培尔在提出磁浮列车概念时,同时也提出了真空管道的设想,至今磁浮列车虽做了大量研究,却一直未能真正进入运输市场。“海底真空高铁”构想同磁浮列车一样,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与其他运输方式不兼容等问题仍然突出,其高成本还远远不止于造价,虽然在未来远景构想中“海底真空高铁”具有低能耗优势,但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要维持管道低压状态反而需要持续的高能耗投入,再加上真空管道和特殊的上下客站台,其高昂的造价和维护成本,将使任何商业投资望而却步。 
         
        虽然目前不具备商业价值,但真空管道技术仍然具有科研价值。轨道交通专家、西南交大教授沈志云院士认为真空管道技术的实现并不容易,但该技术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发展前景。

        真空管道列车只是“现阶段”没有商业价值而已,其根本问题在于建设和维持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能耗惊人,随着能源的不断发展,该技术或将具备商业化的可能。考虑到几十年后的近未来,人类将可能在月面甚至火星上建设前哨站乃至于大型基地,无论是月面还是火星表面,气压相比地球上都几乎可以忽略,开发一种高效率高运力的磁悬浮交通系统显然也是相当必要的。 
         
        作为一种大胆的技术构想,“海底真空高铁”对于人类探索下一代交通运输技术有着积极的作用,为轨交技术的远景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但对于当今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成熟技术体系来说,“海底真空高铁”这一概念并不会构成实际的影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呈现多维度、多元化发展 需求从“生鲜主导”向“多极增长”转型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呈现多维度、多元化发展 需求从“生鲜主导”向“多极增长”转型

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品质和配送时效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5361亿元,同比增长3.69%,2025年上半年为2766亿元。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货运行业现状: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竞争 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

我国货运行业现状: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竞争 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

近年来我国货运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8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6.9万亿元。

2025年10月21日
全球智能核电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与多领域应用拓展关键阶段 中国为核心增长极

全球智能核电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与多领域应用拓展关键阶段 中国为核心增长极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全球智能核电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从18.14亿美元增长至68.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9.64%,2025年上半年达到49.29亿美元。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零担物流行业呈现“小、散、乱”特点 企业需不断创新来面对日益多样化需求

我国零担物流行业呈现“小、散、乱”特点 企业需不断创新来面对日益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国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零担物流凭借灵活性强、方便快捷和成本低等优势,也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4年我国零担物流市场规模达到1.71万亿元

2025年10月20日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速,我国全面支持商业航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速,我国全面支持商业航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数据,2024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整体增长4%,收入达到4150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产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增至2930亿美元,占航天经济总量的71%,卫星制造及应用,以及与卫星发射相关的商业运载火箭产业是目前全球航天的重点。

2025年10月17日
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我国气力输送系统快速发展 低压稀相输送技术是当前最主流技术

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我国气力输送系统快速发展 低压稀相输送技术是当前最主流技术

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提升,气力输送系统有助于相关行业内的企业高效、清洁生产,实现高能效、低损耗、经济环保的目标,同时消除相关企业生产中粉尘爆炸等危险因素,实现安全生产,预计会得到进一步渗透和推广应用。2025年上半年我国气力输送行业销量0.77万套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已成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核心力量 满帮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已成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核心力量 满帮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网络货运行业自2016年试点启动以来,经历了从模式探索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预计随着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网络货运平台的逐渐成熟以及用户心智的强化,网络货运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025年10月05日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网络化运营是物流公司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关键。货物运送需要构建全国甚至世界性的物流网络,包括分布在各关键节点的仓储和转运中心,以此形成的规模效应将带来相对较低的单位运输成本,形成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能力,并积累品牌优势。

2025年09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