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城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图)

         城轨市场高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新线的持续开建与通车。2014年以来,包括地铁、有轨电车、轻轨等方式在内的城轨市场需求开始逐步释放。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基本上均获得城轨建设资质,开始进入密集建设阶段。轨道交通有助于丰富居民出行方式,建立高效、灵活、环保的城市交通体系,还有助于提升沿线土地资产价格,激活城市区域发展。根据各地方政府新建地铁规划,2014-2017年,新开工的地铁线路数量分别为56、48、88、80条,根据地铁建设的周期规律,这部分线路将在未来3-4年之间陆续开通。

         而另一驱动因素则为已有城轨通车线路密度的提升。这是因为,城轨对于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的替代呈现渐进上升,线路的客流强度往往伴随运营时间的拉长而增强。在线路运营的初期,由于传统出行习惯尚未扭转,选择城轨出行方式的居民数量较低。随着城轨运营的成熟和居民对城轨方式依赖度的提高,客流密度将逐渐加强。数据显示,客流强度与高峰期间最小发车间隔成负向关,与配车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相,也就是说,运营强度越大、每公里日均客流强度越高,配车密度往往越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城轨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图:我国新开通地铁线路近两年来达到高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配车密度与客流强度成正比,与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成反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对比2014、2015两年的客流强度数据,发现,在全部21个城市样本中,有19个城市的日均客流强度上升,尤其是成都、重庆、哈尔滨、苏州、郑州、昆明等地铁开通时间较近、运营时间较短的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尽管运营年限较长,客流强度仍有小幅增加。这一数据佐证了城轨客流加强效应的普遍存在性及其持久性。

         对比城轨通车密度则可以直接印证车辆加密现象。利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披露的各城市城轨里程与车辆保有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公里城轨里程的通车量。相比2015年,2016年城轨通车密度上升的城市共计12个(占比57.14%),其中天津、苏州、成都、沈阳、大连、郑州、长沙等城市密度上升幅度较大,深圳、上海、重庆、无锡等则出现小幅提升。客流加强效应不必然增加当期用于加密的车辆购置,但长期将大概率引发这一需求。

图:大部分地铁运营城市2015年每公里日均客流强度同比上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12个城市2016年相比于2015年的配车密度上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简单预测未来几年国内城轨车辆的通车需求总量。这一数据可拆解成未来通车里程与通车密度的预测。根据我国各大城市最新的在建城轨建设与未来通车规划进行汇总,可以得到未来四年新增的城轨通车里程,分别为900、1094、938、1397公里。截止到2016年底,城轨里程的存量数据约为4200公里,但未来四年新增里程预计将达到4300公里左右,超过了之前年份的总量。

图:城轨未来四年通车里程有望达到4300公里左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预测配车密度时,基于两个假设:其一,对于已有城轨运营线路的城市,沿用其前一年的通车密度数据,如当年新增里程较长,则适当调低密度水平;其二,对于之前未有城轨线路的城市,使用二线城市的平均通车密度数据。

         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每年各城市的通车里程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密度。根据对于2015、2016年二线城市通车密度的预测值进行计算,可得平均密度分别为4.61、5.02辆/公里。保守选择4.5辆/公里作为未来新开通城轨城市的密度假设。据此,测算得到未来四年的配车密度,分别为5.67、5.75、5.80、5.70辆/公里。在通车里程较高的2017、2020年,通车密度均可能出现下滑。

图:拥有城轨的二线城市2016年通车密度约为5.02辆/公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未来配车密度测算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每年城轨车辆新增量的计算公式为:(当年里程+新增里程)*当年配车密度-前一年的车辆保有量。根据这一公式,可估算出2017-2020年车辆新增量分别为4978、6696、6104、6897辆,对应增长率分别为29.27%、34.51%、-8.84%、12.99%。与此同时,城轨车辆的海外市场正在加速扩张,15-17年的重大海外订单将在2018年之后陆续交付。若考虑海外需求,则2018-2020年城轨地铁车辆总需求分别为1216列、1167列和1330列,同比增速分别为35%、7%和42%。

表:2017-2020年城轨迎来通车高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表:近年来签订、将于2018年之后交付的重大海外城轨合同合计达281.3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网络化运营是物流公司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关键。货物运送需要构建全国甚至世界性的物流网络,包括分布在各关键节点的仓储和转运中心,以此形成的规模效应将带来相对较低的单位运输成本,形成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能力,并积累品牌优势。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以释放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中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已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有望达到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

2025年09月05日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摩托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品牌影响力,其中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被宗申收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对生产效率和环保的要求提升,气力输送作为高效、封闭的输送方式,替代传统机械输送(如皮带机、螺旋输送机)的趋势明显,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是核心增长动力。2024年中国气力输送行业市场规模136.76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近年来我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企业数量为817家,2021年增长至1968家,2024年达到3490家。

2025年07月08日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2024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20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业内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 3993 亿元。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2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铁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25年06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