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智能驾驶舱行业技术架构及弹性空间预测分析(图)

         1. 基础设施是前提,运算能力成熟推动智能驾驶舱爆发

         1.1 “一芯多屏”,智能驾驶舱的终极技术架构


         多屏交互背景下,智能驾驶舱有望由一颗芯片提供计算能力。智能驾驶舱实现的“中控CID+液晶仪表+抬头显示仪+后座娱乐显示屏”在内的多屏融合体验,芯片所代表的计算能力将成为智能驾驶舱的核心。

         芯片通过输出计算能力支持如操作系统、ADAS 等软件的运行,“一块芯片、多屏交互”将成为智能驾驶舱未来趋势。

         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角度,单一芯片方案成为必然。就行车安全而言,单芯片作为处理器,带动多屏操作的条件下,系统复杂程度低,可以保障行车安全。同时,从成本角度而言,在多屏驱动条件下单处理器的总成本将低于多处理器。单一处理器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按照最高标准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图:“一块芯片、多屏互动”将成为智能驾驶舱未来趋势

 
表:单一处理器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优于多处理器

         1.2 运算能力桎梏不再,智能驾驶舱从概念走向现实

         英伟达和高通(恩智浦)相关芯片,今年有望量产。芯片作为智能驾驶舱计算能力突破的关键,无论是原有车载芯片巨头,还是从消费级芯片切入车载芯片的新玩家,都在积极布局这个领域。英伟达 Drive PX2 利用深度学习助力无人驾驶和智能座舱,2017 年第一季度已经装车试驾。

         而英特尔、恩智浦、瑞萨等融合方案芯片,也会在 2017 年底 2018 年初,进入样品小规模供应和量产阶段。智能驾驶舱芯片方案概念落地,计算能力桎梏不再,“一块芯片,多屏驱动”已成为产业趋势。

 
图:2017-2018 年芯片方案落地,进入供应样品和量产阶段

         芯片融合方案成熟后,智能驾驶舱中液晶仪表有望首先落地。“一块芯片,多屏驱动”的芯片融合方案成熟后,GPU 可以实现车内硬件虚拟化,构建智能驾驶舱交互平台和界面。以液晶仪表为例,传统机械仪表难以承受大量行车数据,液晶仪表通过引入 GPU 加速处理增强图像处理。

         作为人车交互重要入口之一,液晶仪表已经在高端车型上实现应用,如奥迪虚拟座舱已经应用了液晶仪表。从趋势来看,液晶仪表是智能座舱首先落地的部分,抬头显示仪和后座娱乐系统在其之后实现应用。

 
图:GPU 助力硬件虚拟化,芯片方案成熟带动液晶仪表落地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驾驶辅助系统(ADAS)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智能驾驶舱,仅硬件角度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

         2.1 产业链基于中控又高于中控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中控是核心。智能驾驶舱的发展,以中控平台为基础,沿着软硬结合的路径发展,可以实现多层次信息的处理操作和独特的人车交互,未来还能够满足无人驾驶的产业需求。

         展望未来,液晶仪表将成为人车交互的界面和入口,中控系统将是人机交互的核心驱动。智能驾驶舱具有比传统中控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智能驾驶舱产业链,中控 T1 厂商是主要玩家

         2.2 智能驾驶舱蕴含 5 倍单车价值向上空间

         中控厂商占据产业链制高点,营收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中控平台作为中枢控制,凭借软件和硬件整合的平台优势,在未来智能驾驶舱产业发展占据了制高点。

         智能驾驶舱发展全面之后,能够整合更多车载信息和承载信息娱乐功能,功能提升带动硬件创新。仅在硬件端,预计智能驾驶舱售价是传统中控的 5-10 倍,中控厂商营业收入蕴含至少五倍向上弹性空间。

 
表:中控厂商占据产业链制高点,营收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

         智能驾驶舱定义人类生活第三空间,软件服务是两倍于移动互联网新蓝海。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不会仅局限在硬件装配。

         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车联网的构建完成,智能驾驶舱作为汽车人机交互入口的价值,在无人驾驶场景下成为家庭、公司的第三空间。软件服务价值的表现是使用时间的长短,美国消费者开车的时间是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两倍。从这个来看,智能驾驶舱软件服务市场规模是移动互联市场的两倍。

 
图:时间角度来看,美国人开车时间是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两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以释放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中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已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有望达到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

2025年09月05日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摩托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品牌影响力,其中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被宗申收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对生产效率和环保的要求提升,气力输送作为高效、封闭的输送方式,替代传统机械输送(如皮带机、螺旋输送机)的趋势明显,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是核心增长动力。2024年中国气力输送行业市场规模136.76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近年来我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企业数量为817家,2021年增长至1968家,2024年达到3490家。

2025年07月08日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2024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20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业内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 3993 亿元。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2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铁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25年06月18日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