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私有私用):1965年以前,自行车以私有私用形式存在;
第二阶段(政府主导):1965年,荷兰“白色自行车计划”实施,开启了公共自行车的新篇章。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由政府主导的、有特定租车地点的自行车租赁系统;
第三阶段(企业承包):2010-2014年,国内外开始出现专门经营单车运营的企业,通过采用承包市政单车的方式经营有桩单车租赁,如纽约的citibike,巴黎的veliobike,中国的永安行;
第四阶段(共享单车):2014年以后,共享经济模式在各行各业特别是交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以ofo、摩拜为代表的无桩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兴起。它借助于网络APP以及无桩的便利性,有效地解决了市民出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共享概念介入单车行业后,单车经营模式发生较大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与政府合作发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到如今的直接面向大众,政府介入程度降低的共享单车;二是从原始的有桩单车,固定地点取车、固定地点还车到如今随取随用的无桩单车,便民性提高。
多轮驱动:环保、物联、健康、无桩、解决最后一公里
共享单车行业依托共享经济的兴起而成形,以2014年北大毕业生创立ofo小黄车亮相市场为里程碑,迅速在用户市场、资本市场受到欢迎,我们认为主要归功于以下五点: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是公共交通系统难以覆盖的区域,这一直使社会大众处于步行太累、打车太贵的尴尬境地。共享单车的出现无异于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项有效的解决方案,因而得到市场的迅速认可。企鹅智酷的研究指出,61.3%的用户每次骑行的距离在3公里以内,92%的用户每次骑行距离在5公里以内,可见共享单车主要满足了市民短距离交通需求。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共享单车主要布局城市,北京、上海用户更偏好3千米以下骑行,占比高于整体水平2-5个百分点;广州、深圳用户在5千米以上的骑行占比高于整体情况2-4个百分点。据艾瑞咨询调研结果,影响用户骑行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自行车道丰富度、道路拥挤状况和空气质量等,广州、深圳用户的骑行意愿得分略高于北京、上海,说明广深两地用户更愿意使用共享单车出行,且骑行意愿有助于共享单车用户去往更远的目的地。
APP物联定位搜寻单车
相比于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共享单车极大程度地借力于互联网的优势,采用手机APP的形式定位闲置单车,用户能够清楚地了解附近闲置车辆位置及数量情况,以便选择最短距离内的单车,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一代ofo小黄车实现定位功能主要基于GSM/GPRS,这就意味着定位功能基于移动蜂窝网基站的三角定位,定位精准度不高;摩拜则基于智能锁的GPS模块实现定位功能,定位精准。(通过技术迭代新一代ofo目前已实现定位功能)
无桩胜有桩
相比于公共自行车系统,共享单车的一大特点在于无桩,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完毕之后只需将单车停放在合适的位置即可,无需四处找单车专属停放点,且一般用户都是停放在人流量较大的地点,比如地铁口、商场门口等。这一创新点既方便了用户还车,也方便了用户取车,提高了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成功率,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共享单车的好感度和认可度。停放自由也时刻考验用户自觉意识,乱停乱放现象丛生,随着投放量不断扩大,政府部门城市管理的成本与负担加重。环保骑行
共享单车满足了大众短途出行的需求,在这一环节替代了机动车,一方面缓解了交通拥挤压力,另一方面减轻了城市污染。共享单车自身“尾气零排放”,不给环境制造压力,同时促进了机动车出行次数的降低,减少了碳排放。这一点契合了大众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据统计,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后,对打车、代驾的订单量迅速下跌。健康出行
近几年,全国兴起一股健身热,据艾瑞咨询调研,日均运动时长在1个小时以上的共享单车用户占比56.2%。共享单车在出行方式上的创新契合了大众健身热潮,因此迅速受到社会大众的接受与认可。据艾瑞咨询监测数据,高频用户、低频用户每次骑行时长主要集中在10-30分钟之间,骑行时长在10分钟以上的高频用户、低频用户分别达到91.3%、79.2%。【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