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军用无人机种类日益丰富,在军事领域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1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军事需求带动研发应用,产品体系不断丰富 
         军用无人机诞生于 20 世纪初,伴随着世界军事变革,技术指标、应用空间不断拓展升级,以其装备使用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和机动性强、有效降低参战人员伤亡等优势,广泛用于侦察预警、电子对抗、通信中继、军事打击、战斗评估等领域。可以预见,军用无人机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现代化战争,并将重塑 21 世纪的作战方式。 

国外军用无人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我国军用无人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现有型号以战略侦察、战术打击固定翼机型为主,美以中实力突出 
         目前服役的军用无人机以固定翼构型为主,功能由靶机、通信、侦察、战场评估等战术支援角色向电子对抗、火力打击拓展,遂行任务的空间向中高空、超视距过渡。 

现役军用无人机典型产品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无人机军事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作战角色变革创新 
         从无人机的军事应用历史来看,呈现出从支援走向作战、从配角向主角过渡的发展脉络,未来在协同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微型无人机集群作战、大型无人察打飞机与有人机的编队作战有望引领军事需求。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的军用无人机是作为防空部队的靶机使用的,目前国内也有很多民营企业参与此类无人机的生产,门槛和单价都较低;二战过程中,无人控制飞行器技术主要用在导弹武器的定向和制导上;20 世纪 50 年代后,以“火蜂”为代表,军用无人机在空中侦察领域应用日益广泛,60 年代中国通过“无侦 5”开始研制国产侦察无人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无人机技术向长航时侦察、电子对抗、对地精确制导攻击方向发展,如以色列哈比无人机就是对敌雷达系统进行精确打击的利器,曾出口中国、韩国、土耳其、印度等,在这一时期,“捕食者”、“全球鹰”先后装配美军并在实战应用;进入 21 世纪,特别是 2010 年后,以“翼龙”、“彩虹”为代表,中国无人机技术获得长足发展,在反辐射无人机、隐身无人机以及无人机集群等领域紧跟国际前沿甚至局部领先。 

军用无人机主要功能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平原型无人机中继平台首飞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哈比反辐射无人机摧毁敌方雷达站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无人机火力侦察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彩虹-4”超视距控制 AR-1 导弹攻击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军用无人机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作战功能和作战样式两大方面。未来战争网络作战、体系化作战程度越来越高,围绕信息支援和火力打击两大功能,军用无人机在抵近侦察、电子对抗、火力突防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活跃的角色;从作战样式来看,超视距攻击、长航时侦察、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蜂群作战等对无人机微型化、智能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方向包括: 

         雷达及红外隐身。随着先进防空武器(包括反隐身、定向能武器等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隐形技术被应用到无人机上来增强自身的战场生存力,包括采用复合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和低噪声发动机,采用限制红外光反射技术,在机身表面喷涂能够吸收红外光的涂料,减小机身表面的缝隙,减少雷达反射面的技术等。 

RQ-180 隐身无人机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无人机微型化。微型无人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隐蔽性好、操作简便、机动灵活等特点,能够监视卫星和普通侦察机探测不到的死角,适合城市、丛林、山地等复杂环境下的特种部队和小分队作战,潜在的作用包括:空中监视、生化战剂探测、目标辨识、通信中继,甚至侦测大型建筑物和设施的内部情况。 

         高空长航时化。为了达到侦察监视面积更广阔的地域并获得尽可能完整、无盲区的情报信息,就必须进一步提升飞行高度、延长续航时间。新型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将逐步接近临近空间,并可在空中停留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时间,非常适于执行持久的情报收集和战场监视任务,更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彩虹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载机平台兼容多种任务模块。无人机机载设备采用开放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同一种无人机平台可根据战场需要搭载不同类型的侦察监视设备、电子战装置或战斗部, 即可在短时间内被改装成侦察、电子战甚至自杀性攻击无人机。 

         无人机集群化作战。自主系统和“蜂群”战术是未来战争的核心。无人机集群在有强大电子干扰和防空火力的复杂战场环境下具有明显的抗毁性、低成本、功能分布化等优势,并能通过机间协同乃至与有人武器系统的配合,完成与大型无人机类似的任务。 

美海军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LOCUST)项目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近年来我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企业数量为817家,2021年增长至1968家,2024年达到3490家。

2025年07月08日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2024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20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业内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 3993 亿元。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2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铁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25年06月18日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4亿元,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大幅回暖,市场规模增长至3801亿元。

2025年0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