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需求带动研发应用,产品体系不断丰富
军用无人机诞生于 20 世纪初,伴随着世界军事变革,技术指标、应用空间不断拓展升级,以其装备使用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和机动性强、有效降低参战人员伤亡等优势,广泛用于侦察预警、电子对抗、通信中继、军事打击、战斗评估等领域。可以预见,军用无人机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现代化战争,并将重塑 21 世纪的作战方式。
目前服役的军用无人机以固定翼构型为主,功能由靶机、通信、侦察、战场评估等战术支援角色向电子对抗、火力打击拓展,遂行任务的空间向中高空、超视距过渡。
无人机军事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作战角色变革创新
从无人机的军事应用历史来看,呈现出从支援走向作战、从配角向主角过渡的发展脉络,未来在协同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微型无人机集群作战、大型无人察打飞机与有人机的编队作战有望引领军事需求。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的军用无人机是作为防空部队的靶机使用的,目前国内也有很多民营企业参与此类无人机的生产,门槛和单价都较低;二战过程中,无人控制飞行器技术主要用在导弹武器的定向和制导上;20 世纪 50 年代后,以“火蜂”为代表,军用无人机在空中侦察领域应用日益广泛,60 年代中国通过“无侦 5”开始研制国产侦察无人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无人机技术向长航时侦察、电子对抗、对地精确制导攻击方向发展,如以色列哈比无人机就是对敌雷达系统进行精确打击的利器,曾出口中国、韩国、土耳其、印度等,在这一时期,“捕食者”、“全球鹰”先后装配美军并在实战应用;进入 21 世纪,特别是 2010 年后,以“翼龙”、“彩虹”为代表,中国无人机技术获得长足发展,在反辐射无人机、隐身无人机以及无人机集群等领域紧跟国际前沿甚至局部领先。
军用无人机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作战功能和作战样式两大方面。未来战争网络作战、体系化作战程度越来越高,围绕信息支援和火力打击两大功能,军用无人机在抵近侦察、电子对抗、火力突防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活跃的角色;从作战样式来看,超视距攻击、长航时侦察、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蜂群作战等对无人机微型化、智能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方向包括:
雷达及红外隐身。随着先进防空武器(包括反隐身、定向能武器等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隐形技术被应用到无人机上来增强自身的战场生存力,包括采用复合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和低噪声发动机,采用限制红外光反射技术,在机身表面喷涂能够吸收红外光的涂料,减小机身表面的缝隙,减少雷达反射面的技术等。
无人机微型化。微型无人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隐蔽性好、操作简便、机动灵活等特点,能够监视卫星和普通侦察机探测不到的死角,适合城市、丛林、山地等复杂环境下的特种部队和小分队作战,潜在的作用包括:空中监视、生化战剂探测、目标辨识、通信中继,甚至侦测大型建筑物和设施的内部情况。
高空长航时化。为了达到侦察监视面积更广阔的地域并获得尽可能完整、无盲区的情报信息,就必须进一步提升飞行高度、延长续航时间。新型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将逐步接近临近空间,并可在空中停留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时间,非常适于执行持久的情报收集和战场监视任务,更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载机平台兼容多种任务模块。无人机机载设备采用开放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同一种无人机平台可根据战场需要搭载不同类型的侦察监视设备、电子战装置或战斗部, 即可在短时间内被改装成侦察、电子战甚至自杀性攻击无人机。
无人机集群化作战。自主系统和“蜂群”战术是未来战争的核心。无人机集群在有强大电子干扰和防空火力的复杂战场环境下具有明显的抗毁性、低成本、功能分布化等优势,并能通过机间协同乃至与有人武器系统的配合,完成与大型无人机类似的任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