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开敞区域主、次干路与支路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原则分析,由于“封闭区域”街道安全性与社会活动性均较差,并非本文所倡导的街道形式,且其横断面规划较“开敞区域”简单,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开敞区域”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
1 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分类
本文建议按封闭区域与开敞区域两种形式,以及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个等级进行分类设计。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所处区域不同,如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工业区等再进行细化。另可根据特殊功能,划分出景观大道、BRT通道、步行街、自行车高速通道等。
由于“封闭区域”街道安全性与社会活动性均较差,并非本文所倡导的街道形式,且其横断面规划较“开敞区域”简单,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开敞区域”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
2 开敞区域主、次干路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
开敞区域的主干路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道路空间范畴:包括道路红线、道路绿线、建筑退线范围,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应控制在道路红线以内,人行道可结合步行空间设置到建筑退线内(见图3)。
Fig. 3 Recommended design for cross-section of complete arterial roadways in open area
2)公交专用车道:保障公交专用路权,若非BRT通道,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在道路外侧,方便行人乘降;公交车站尽量设置在交叉口处,若设置在路段中需要设置立体人行过街设施。
3)自行车道:保障独立路权,与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在机非分隔带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结合公交车站设置公共自行车存取点。
4)停车控制:建筑内部(地下)停车按停车配建要求建设时,路侧停车严格禁止私人小汽车长时期占用,仅考虑出租汽车临时停靠;无内部配建停车位的建筑要求地面停车时,将停车用地与道路红线空间置换,保障机动车停在路缘石内,路侧步行空间无停车。
5)步行空间:人行道空间与建筑退线统一布局,形成良好社会活动空间;建筑前区保持至少3m活动空间。
6)其他空间:明确紧急车道,设施带、分隔带满足绿化、排水、景观要求,细化无障碍、稳静化设计。
次干路完整道路规划原则与主干路基本相同,同样提倡设置公交专用车道与紧急车道,但由于道路绿线、建筑退线相对减少,需重点考虑建筑前区停车与人行道空间置换的细节设计。
表1 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交通控制原则体系
Tab. 1 Traffic control system for complete road cross-section design
| 项目 | 强制性原则 | 控制性原则 | 建议性原则 |
空间范畴 | 完整空间 | 道路红线、绿线范围 | 办公、商业建筑至建筑退线 | 所有临街建筑至建筑退线 |
交通空间 | 机动车道在道路红线内 | 人行道、自行车道在道路绿线内 | 人行道与建筑前区协同 | |
活动空间 | 建筑退线前3 m内 | 绿带与建筑前区协同 | 人行道、绿带、建筑前区协同 | |
公交专用车道 | 公交专用车道 | 双向6车道及以上道路 | 双向4车道及以上道路 | 支路满足公交通行 |
公交专用车道允许车辆 | 公共汽车、定制公交、班车、校车 | 旅游巴士、紧急车辆 | HOV、出租汽车 | |
公交车站 | 同时设计过街设施 | 紧邻交叉口 | 紧邻交叉口或立体过街设施 | |
自行车道 | 路权保障 | 双向6车道及以上道路 | 双向4车道及以上道路 | 所有道路 |
自行车与机动车隔离 | 双向6车道及以上道路 | 所有道路划线隔离 | 所有道路绿化隔离 | |
自行车与人行道隔离 | 合计宽度6 m以下高差分离 | 所有道路高差分离 | 所有道路绿化隔离 | |
人行道 | 路侧人行道 | 有效宽度2.5 m以上 | 利用道路绿带 | 与道路绿带、建筑前区协同 |
步行空间连续 | 建筑前区与人行道连接 | 建筑前区与人行道连续 | 建筑前区与人行道完整 | |
无障碍设施 | 盲道安全连续 | 缘石坡道设计满足轮椅出行 | 满足视力、听力、肢体障碍者出行 | |
紧急车道 | 路权保障 | 其他车辆避让应急车辆 | 双向6车道及以上道路明确标注 | 双向4车道及以上道路明确标注 |
允许车辆 | 消防车、救护车 | 警车、抢险工程车 | | |
机动车道与交通稳静化 | 车道宽度 | 3.5m以内 | 3.25m以内 | 3.0m以内 |
交叉口拓宽 | 非交通干路不拓宽 | 所有道路不拓宽 | 交叉口缩窄 | |
交叉口转弯半径 | 采用规范要求低值 | 半径10m | 半径6m | |
路侧停车 | 机动车道停车 | 根据拥堵情况明确划线 | 配套管理措施 | 严格停车管理措施 |
建筑前区停车 | 保障人行道、建筑前区步行连续 | 建筑前区停车与红线空间置换 | 建筑地下停车代替 |
3 开敞区域支路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
开敞区域的支路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原则与主、次干路不同之处在于:
1)道路空间范畴一般无道路绿线,建筑前区停车与人行道空间置换后活动空间较小,应保障至少3m活动空间,严格控制停车位设置(见图4)。
Fig. 4 Recommended design for cross-section of complete local roadways in open area
2)与国外不同,中国城市支路一般不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因为公交车站良好步行范围为300~500m,属次干路合理间距范围,若次干路设置公交车站,则服务范围可覆盖至支路。
3)自行车道不宜模糊管理,应与机动车道绿化分隔,至少应划线分离。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