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完整道路横断面空间范畴、功能要素及选择与评价相关要求, 根据现行管理规范,道路红线是道路的控制范围;用地红线是道路两侧用地的控制范围;建筑退线是建筑退离道路红线的距离;道路绿线即道路绿带边线,当无道路绿带时,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重合,当有道路绿带时,道路绿线与用地红线重合(见图2)。
1 完整道路空间范畴
根据现行管理规范,道路红线是道路的控制范围;用地红线是道路两侧用地的控制范围;建筑退线是建筑退离道路红线的距离;道路绿线即道路绿带边线,当无道路绿带时,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重合,当有道路绿带时,道路绿线与用地红线重合(见图2)。按照天津市规划管理规定,次干路及以上道路需要设置绿带,道路绿带宽度根据区域不同按照“次干路3~10m、主干路5~20m、快速路10~30m”的要求实施;建筑退线要求“建筑有绿线的退让绿线不得小于5m;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m”[11]。
本文按临街建筑前区与道路空间是否无障碍衔接形成公共活动空间,将完整道路空间分为“开敞区域”与“封闭区域”两类:开敞区域是建筑前区与道路空间衔接在一起,临街建筑不与路侧人行道隔离,一般设置底商,容易形成良好生活空间;封闭区域是临街建筑在其用地界限设置围墙、围栏等隔离设施,分隔道路空间与建筑前区,强调地块内部空间保护。欧美建筑多为无围墙、开放式布局,而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多设置围墙保护建筑的安全性与私密性,道路主要承担交通市政功能。
图2 道路红线、道路绿线、建筑退线关系示意
Fig. 2 Illustration of right-of-way, road green lines and building frontage
完整道路横断面空间应考虑下述三点:
1)道路横断面规划应包括道路红线与道路绿线范围,即传统道路空间范畴。
2)对于开敞区域,道路空间应拓展至建筑退线。退线用地权属仍归业主所有,但在土地出让时可在条件中注明交通、市政、景观、活动空间等要素的协调设计要求,从而实现完整街道设计。
3)对于封闭区域,研究道路的完整交通功能,同时应考虑改善街道安全性。
2 完整道路功能要素要求
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应体现对不同交通功能要素的保护和控制。
1)公交专用车道。
为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应在道路规划阶段提出设计要求,避免公交线路滞后规划,造成私人小汽车出行成为居民习惯难以调整。因此,应在4条机动车道及以上的主次干路严格预留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除允许公共汽车运行外,尚可讨论允许班车、旅游巴士、校车、高乘载率车辆(HOV)等运行,以提高道路利用效率,鼓励公交出行。
2)自行车道。
自行车不仅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出行方式。自行车道的恢复与保障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4条机动车道及以上道路应设置隔离的自行车道。本文更强调保障双向2车道支路的自行车路权,因为支路是出行链的首末段,对交通方式选择影响较大,其路权的模糊极大降低了居民的自行车出行意愿,因此至少应划线分离自行车道。
3)步行空间与路侧停车。
中国步行空间的设计除需实现完整街道对于无障碍设计和交通稳静化的要求外,更需重点解决与建筑前区停车的冲突,保障行人空间安全、完整、连续。在理想情况下,停车应该由建筑地下车位解决,路侧停车仅允许临时停车。但因老城区改造困难、停车矛盾突出、解决问题时间漫长,可提倡现阶段将建筑前区停车置换至道路红线内,使人行道与建筑前区步行空间连续完整。
4)紧急车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3条规定了紧急车辆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车辆须避让,但避让原则并不清晰,从而导致很多事故因交通拥堵而延误救援,北京等城市已启动对应急车道的立法研究。参考美国纽约道路设计经验,建议设置紧急车道(fire way),用以保障突发事件的救援。紧急车辆通过时具备优先权,其他车辆须予以避让。
5)小汽车车道。
小汽车设计优先权由首位降至最低,是完整道路横断面最尖锐、最有难度的设计理念转变。现阶段建议广泛采用交通稳静化措施,降低小汽车车速,纠正交叉口拓宽设计方法。
6)分隔带。
原则上建议不同交通功能空间之间均设置分隔带,宽度根据树木种植、管线敷设、雨水收集等功能需求综合确定。
7)无障碍设施与交通稳静化。
需推动道路精细化设计,落实无障碍与交通稳静化设施。
3 完整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评价
根据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的影响因素,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程度的交通控制原则,用于规划道路横断面和审批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方案(见表1):强制性原则为横断面规划中必须遵循与体现的内容;控制性原则为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可适度放宽的内容;建议性原则为未作控制,但规划中应主动体现的内容,用以比选道路横断面规划方案。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