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物联网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内容提示:物流的高度自动化组织实施由于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客户企业共享信息,建立有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网络在线式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操作。

       国家从战略规划层面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将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划。结合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其所涉及的行业应用、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等各相关领域的架构、标准、关键技术等给予明确的方向和资源投入部署,将极大地推动物流产业的升级变革。

       2012-2016年中国物流中心市场运行态势与前景预测报告

       江苏省2010 年物联网重点示范工程中,作为物联网行业率先市场化运营的项目一—江苏虚拟物流园的物联网平台项目列入其中。这是民营企业购买物联网技术的先行者,这是物联网技术商用的首批案例之一。江苏虚拟物流园就是将传统的货车交易平台变成虚拟网络平台,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多种用途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商品信息与互联网相连接,最终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全新网络。该项目的成功运营无疑为物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树立了一面旗帜,下面分几个方面阐述物联网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前景展望情况。

       1 物流的高度自动化组织实施由于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客户企业共享信息,建立有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网络在线式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操作。

       客户企业下达订单后,生产企业将货物嵌入RFID 芯片后委托物流公司配送,这些货物装在集装箱中,因海关或港口等采用RFID 技术,实现通关自动化,物流公司同时随时掌握货品的位置,并自动化配送到客户企业的生产厂仓库。同样,物品自动分类后,其信息自动记入信息系统,并实现精确定位,在仓库内的包装加工、盘货、出库和拣货等自动化进行,系统还可以自动发出补货请求。总之,整个供应链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均可掌握货物的情况,高度的自动化保证了整个供应链透明、高效、精准。

       2 物流决策的高度智能化运行企业智慧供应链管理,用于满足客户的大量的个性化的需求与订单。或许最初因为成本考虑,很多大宗商品物流不能使物联网,这使特联网技术的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率先应用的是烟酒、奢侈品、汽车等高附加值的物流产业领域。但随着成本的降低,更多的商品物流加入进来,并将出现以物联网物流供应、联网与结算为一体的销售终端易中心,并会形成专营物联网产品的智能超市。

       智慧供应链上的物流决策,处处体现了高度智能化。从制造企业选择物流企业开始,通过智能决策,选取最优企业;而选中的物流企业也通过智能决策,将该批货物输送最适合的自动配送中心;自动配送中心,在选择运输方式和线路等决策时,智能化选取最优方案;货物如为原材料,到达生产厂仓库或厂区将进入智慧生产线,形成智能化物流闭环,如为消费商品则进入智能化商场或超市。除此之外,在智慧供应链上,还根据需求附加有增值性的智能系统,如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它可以对食品、药品等进行追溯求源。这些智能的追溯产品系统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3 物理管理的高度虚拟化完成最为典型的是,物联网技术中扩充基于GPS 导航定位,将智能配送的全程可视化管理网络,对物流车辆配送、运输货物监控等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以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虽然货物随时间、空间时时在转移换位,但这种多维化、可视化、虚拟化在网络上在线运营被管理后,就如孙悟空无论如何翻筋斗云,也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或者真正可以叫做“两脚不出门,心知天下事”。

       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产品从生产作业到仓库存储,再从仓库配送到每个客户的整个过程,实时全天候地监控货物的细节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给数据中心,这种随着供应链流动而动态采集的数据,完全实现了从车间到客户的可视化的供应链管理。这种全程可视化不仅可以使产品生产到配送过程中各种问题暴露出来,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且可以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系统地观测、改进,从而发现不足和存在问题,持续优化,更加智能化决策,实现精益物流。

       4 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共享信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构建社会基础设施,一方面包括传统的建筑物、公路等物理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包括数据处理中心、IT 设备、宽带线路等。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以专业的物流运作技术给某个或者多个企业提供了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和供应链优化,不仅降低了这些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物流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缺乏市场所需的综合技能、集成技术以及全球扩展能力,第三方物流已无法满足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使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物流高效率运作这一全球化大物流的需求。

       据此,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它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集成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协调者,有能力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供应链优化来增加价值,在向客户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的同时,满足客户特殊需求,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只有具备能够制定供应链策略、设计业务流程再造、具备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第四方物流商。因此,第四方物流实际是拥有全面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的委托客户企业与服务供应商之间唯一的中介。而第四方物流业务开展的关键支撑则为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没有该信息平台,则其协同运作、方案集成、行业创新、动态联盟等任何一个运营模式则成了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以释放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中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已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有望达到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

2025年09月05日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摩托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品牌影响力,其中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被宗申收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对生产效率和环保的要求提升,气力输送作为高效、封闭的输送方式,替代传统机械输送(如皮带机、螺旋输送机)的趋势明显,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是核心增长动力。2024年中国气力输送行业市场规模136.76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近年来我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企业数量为817家,2021年增长至1968家,2024年达到3490家。

2025年07月08日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2024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20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业内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 3993 亿元。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2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铁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25年06月18日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