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

5月份乘用车销售点评

  销售呈现平淡走势。5月份生产41.35万辆,销售39.36万辆,销售率逐月有所下滑,5月95.19%,4月96.96%、3月97.26%。销量较4月份减少7.48万辆,-15.97%。轿车、SUV和微型客车都为两位数负增长,MPV为零增长。本世纪6年来,5月车市均平淡,销售都低于4月份,今年没有脱离这个轨迹,长假影响应是原因之一。

  同比增长继续回落。无论是单月,还是1~5月累计同比,增幅都是连续回落。就轿车增幅而言,1月93.77%、2月75.73%、3月43.25%、4月48.86%、5月34.25%;1~2月85.83%、1~3月66.97%、1~4月61.27%、1~5月55.09%。这种回落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说明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高增长处于平稳回落的态势。

  价格延续小幅下降。5月份乘用车价格延续小幅下降走势,比4月份价格下降0.15%,降幅缩小0.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38%。轿车价格连续4个月走低,近趋于稳定,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年初价格降幅已达1.25%;运动型乘用车价格受消费税调整因素影响,经过前期连续上涨后价格有所回落,环比由上月上涨0.22%转为下降0.95%,比今年年初和去年同期价格分别下降1.24%和4.37%;微型客车价格由降转升,环比上涨0.53%,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6.7个百分点。

  新车开卖当月基本热销。新车、改型车亮相不断,POLO劲情、劲取工厂下线,C301奔腾杭州展出,2.0L桑塔纳3000上市。5月进入中汽协会统计的新上市车型的销售,神龙公司凯旋1716辆、吉利金刚LG-1/1415辆、东南蓝瑟638辆、江铃陆风风尚153辆。新车开卖当月多数热销。

  2.0L市场冷热不一。老车型、改型车和新车型扎堆2.0L,是5月份乃至今年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凯旋、速腾、思域、凯美瑞、马3有2.0L,帕萨特领驭和桑塔纳3000有2.0L,红旗世纪星、中华和奇瑞东方之子有2.0L,君威、雅阁、远舰、索纳塔有2.0L,新天籁、新马6和新蒙迪欧也有2.0L。

  其实2.0L市场并非都是“黄金”。同一个企业,高尔夫难销以至于停产,眼下速腾走俏;多个排量的同一车型中,2.5L君威、2.4L雅阁、2.3L天籁好销,2.0L均处滞销状态;而索纳塔2.0L好销,2.5和2.7的都难打开局面;同样是奇瑞生产的2.0,东方之子起色难,A520入市业绩显著。

  5月份乘用车企业销售排行点评

  由于一汽丰田销售是个独立的公司,它总经销从天津、长春和四川三地合资合作企业生产的丰田品牌汽车,虽然1~5月份销量92758辆,笔者没有将它列入累计销售第10名的企业。

  自上月起,所有微型客车即交叉型乘用车纳入乘用车统计,使乘用车排名发生变化,上汽通用五菱单月销售进入第2名,1~5月累计销售位仍居第1;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5月累计列入第6、哈飞汽车进入第9名。

  前5名当月的同比,都高于乘用车总体24.08%的增长;环比除上海大众外,都小于乘用车总体的负增长。市场平淡之中,上海通用别克荣御、君越和GL8、上海大众途安、一汽-大众速腾、华普汽车、哈飞路宝、华晨骏捷等呈现亮色,销售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上海通用以显著的落差,拉开了与第二名以下企业的距离,以3.64万辆的销售,创造了我国企业“平淡的5月”月销之最,足见其强劲的竞争实力。

  上海大众1~5月13.5万辆,较去年同期6.97万辆增长93.84%。其中普桑和桑塔纳3000增长56.15%,PASSAT4.71万辆是去年同期2.21万辆的1倍,POLO和GOL更是去年同期的近5倍,途安有明显起色。照此势头发展,上海大众的重新崛起,应该指日可待。

  5月的奇瑞虽较上月销售回落,但同比依然是个高速增长,当月同比增长56.39%,累计增长88.35%。QQ——旗云——A5、瑞虎和东方之子,销量比例为“4-4-2”,趋向于合理的结构。QQ的“大显省手”、旗云的“旗开得省”、东方之子的“芯驰省往”、瑞虎的“能驱能省”,彰显奇瑞“强劲节油”活动主题的效用。

  前10家乘用车企业5月份销售23.76万辆、1~5月销售125.84万辆,为乘用车总销量的60%。其余40多家仅占40%的市场份额,集中度的稳定提高可见一斑。

  轿车排量细分点评

  1.0~1.6L的市场份额较上月又提升3.69个百分点。除了1.6L贡献外,1.4L普通型轿车的增长也功不可没,1.3L飞度、1.4L乐骋和乐风、以及雅绅特等的入市。百公里油耗与微车接近;目前普通型轿车无论从外形、技术、性能、安全等方面都是微轿所不及的;新汽车消费税率对于排量为1.0~1.5L轿车的税率减少了2%,从而增加了利润空间并刺激消费;消费者的需求理性,既不简单地追求大排量的体面、也不单追求微型轿车的节省。

  5月份销量超万辆的车型,有5个,它们依次为捷达、夏利、凯越、伊兰特和桑塔纳,分别销售1.77万辆、1.54万辆、1.42万辆、1.37万辆和1.34万辆。除桑塔纳1.8L和部分1.0L夏利外,都是1.0~1.6L的。

  1.6~2.0L、2.0~2.5L的市场份额较上月分别下降2.24%、0.76%,所以说2.0L是黄金排量,显然不符合市场实际。1.0L及其以下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说明并非所有小排量车都被政策看好。

  2.5L以上市场份额不降反细微升0.27%,主要因荣御环比增长426.69%的拉动。

  轿车排量销售细分排行及其点评

  1.0L及其以下微轿市场点评:

  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个档次的小排量车,路宝增长18.89%,爱迪尔疯长288.58%;其余都是较大幅度的下滑,QQ下降54.54%,长安奥拓下降23.75%,豪情下降22.13%,夏利1.0下降21.21%,Spark下降11.35%。

  1.0L及其以下微轿市场销售总体增长乏力。有鉴于于此,不少企业对1.0L排量正在提升,夏利N31.3L和1.0L已平分秋色,QQ从0.8L开始进入1.1L,北斗星从1.0L升至1.4L,长安奥拓转向羚羊和雨燕,吉利豪情减量而优利欧放量。

  如果仅小排量而升功率、环保、节能等达不到要求,其市场前途依然渺茫。

  1.0~1.6L普通型(经济)轿车市场点评:

  与上月比,捷达和优利欧微增长,前者4.76%,后者5.09%,捷达超常发挥,继4月再居第一,老当益壮,弥久还新。其余车型销售都下降。

  1~5月有几款车增长惊人,颐达296.33%,旗云194.89%,夏利N3/183.79%,1.6L凯越两厢76.64%,捷达57.33%。

  凯越和伊兰特不仅是该档次车型的领军者,而且是企业销售的支柱,伊兰特的销量占北京现代60%以上,凯越的销量是上海通用销售的40%,包括1.0L和N3在内的夏利,承担企业销售的八成五。排名前10位的品牌车型销量9万余辆,占该排量档次销售的52.8%。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一段时期,1.0~1.6L是我国汽车市场上的黄金排量段,“现在”早被市场销量所佐证,“未来”将由政府政策导向所决定。

  1.6~2.0L中级轿车市场点评:

  与4月份前10名中7个品牌车型销量提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5月份的前10名均下滑,即使众多的2.0L车型加速上市,也未能遏止全线下挫的局面。

  不过,除索纳塔2.0外,其余品牌车型1~5月的累计销售还是增长的,桑塔纳3000增长181.43%,景程131.89%,蒙迪欧2.0L增长79.91%,雅阁2.0增长74.82%,花冠增长59.11%,马自达6/2.0L增长25.82%,爱丽舍增长24.67%。

  今年1~5月,花冠销量夺冠,较1~4月又多增长13.03个百分点。花冠适合多个消费群体的审美情趣,外形中庸,耐看,沉稳之余又不乏现代气息和时尚,内饰以浅色为基调,显得清爽、明亮,视觉感受舒适。

  2.0~2.5L中高级轿车市场点评:

  君越2.4和奥迪A6L2.4L增长,前者增长13.42%,后者增长2.72%。除此以外,众多车型销售下降,宝马小幅下降,其余都是大幅下降。君越2.4在轿车市场环比下降15.34%的背景下,增长13.42%,难能可贵,关键是一个好的产品。

  凯美瑞即将入市,分食中高级市场“蛋糕”是必然的;2.0L19.78万元,2.4L22.98万元,引发中高级车市震荡也是自然的,蒙迪欧最高降价2.75万元,马自达6降2万元,雅阁优惠1.5万元,天籁万元以上。凯美瑞还波及同门兄弟,锐志4月份销量稍有滑坡,5月则下跌34.49%。

  帕萨特领驭1~5月销量依然保持第一,其它车型与其存在较大差距,恐难动摇其笑傲车市的地位。

  2.5L以上中高级轿车、高级轿车市场点评:

  皇冠一枝独秀,继续遥遥领先,难于撼动它的市场老大地位。

  荣御2.8~3.6较上月增长426.69%,与去年同比增长436.56%,1~5月增长336.77%;其它车型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是荣御拉动该排量档次市场份额略有提升。

  MPV销量排行

  MPV点评:别克GL8(陆尊)、阁瑞斯和风行表现不凡,销售明显增长。别克GL8(陆尊)在MPV高端市场称雄,是上海通用在公商务车市场上“精耕细作”的结果;中高端奥德赛独大;中低端瑞风为王,在消费税率调整后率先涨价,显示了它的底气。途安5月8日起降价万元颇有收效,销售697辆,比上月增长94.15%。

  排名前五个品牌车型共销售1.14万辆,占MPV总量的74.51%;1~5月前五个品牌车型共销售5.93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77.01%。

  SUV销量排行

  SUV点评:5月SUV销售较上月下降12.18%,多数品牌车型呈不同程度下降,油价大幅度上涨是因素之一。北京奔驰欧蓝德、切诺基于4月停产至今,2个月未销售。东本CR-V增长14.02%、郴州吉奥增长5.14%。

  5月SUV市场上,技术低端、中端和高端的金字塔状十分典型,长城哈弗、中兴驰野、郴州吉奥等处塔基,奇瑞瑞虎、东本CR-V、北京现代途胜等处塔的中端,一汽丰田普拉多在塔的顶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4亿元,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大幅回暖,市场规模增长至3801亿元。

2025年01月21日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随着电商行业火爆、跨境电商持续火热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063.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30.0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5年01月09日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随着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为2.25万亿元。

2024年11月07日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2024年9月1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龙”飞船完成人类首次由非职业宇航员进行的商业太空行走任务。根据‌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提供的太空行走项目费用,本次太空行走项目收入为3500万美元,这个费用包括了培训、设备以及实际进行太空行走的成本。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商业航天正式进入新一阶段。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民航产业逐渐恢复,2023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2.2%,恢复到2019年的93.2%,中长期恢复趋势向好。航空运行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空中交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空管系统建设持续加速,同时,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空管系统新增主要装备国产化

2024年09月11日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按客户类型,跨境电商物流分为B2B跨境电商物流和B2C跨境电商物流。B2B跨境电商物流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2023年B2B跨境电商物流占比高达75.86%。

2024年06月17日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和93.4%。

2024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