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尤其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通道网络不完善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三大制约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如何才能有效打破制约因素的束缚,大力推动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

    粮食现代物流是指粮食从供应地到接收地以及进口和出口的流动过程中,根据市场需要将粮食收购、集并、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计划、执行、控制,系统化管理,实现用户要求的全过程。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将是以粮食流通通道网络化、过程四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基本特征,实现粮食流通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达到“商流、粮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统一。

    一、当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

    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商品的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全国粮食流通量约为1.7亿t,其中跨省区粮食流通量为0.7亿t。跨省区流量中(近三年平均),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年流出量2600多万t,品种约为玉米1300万t、稻谷400万t、小麦80万t、大豆400万t,另有1000万t左右粮食出口到日、韩和东南亚地区;黄淮海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小麦流出量1000多万t: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稻谷流出量为1600万t,玉米流入量为800万t;东南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粮食流入量为4500万t,品种约为玉米1500万t、稻谷1800万吨、小麦900万t、大豆100万t,另外还需从美、加等国进口粮食800万t;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量为900万t,另有少量进口。总体来看,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流出地,东南沿海成为最大的粮食流入地。东南沿海地区从东北调入全部的玉米、大豆和1/4的稻谷,从长江中下游调入近1400万t稻谷,从黄淮海地区流入近800万t小麦。我国南粮北调出现逆转,基本形成北粮南运格局。

    二、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

    1990年以来,中央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了一大批粮食储藏和中转设施。1992年,重点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沿线建设60多个中转库、8个港口库及200多个收纳库;1998年又分3批建设450亿kg仓容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粮库3万多个,有效仓容近2500kg,粮食仓储设施基本满足需求,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然而,我国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即使是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的中央储备粮库,虽然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配备了补仓机、扒谷机等较先进的机械设备,但多数粮库粮食接卸及进出仓作业依然采取包粮形式,“拆包入仓,出仓灌包”,除少数港口粮食物流结点外,基本没有汽(火)车散粮接卸设施。另外,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集装箱等粮食散运工具的匮乏以及设施设备的不配套,也制约了粮食物流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中,“四散”(散装、散卸、散存、散运)比率较低,原粮流通仍以包装流通方式为主,包粮流通量占总流通量的比重高达90%以上。

    目前,发达国家均采用散粮作业方式,即使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大力推广散粮作业方式。与包粮作业相比,散化方式有着节省人力投入和时间消耗,并最终降低运营费用等诸多优势。例如:同样为一列粮食专列,每节车皮额定载重60t的包装粮和散装粮二者接收进仓作业的技术经济指标迥异(表1)。所以,发展“四散”流通是实现粮食现代物流的基本前提。

    (二)粮食物流通道网络不完善

    根据当前粮食的流量流向,我国已基本形成五条粮食物流通道:1.东北地区粮食流出通道。2.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出通道。3.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4.东南沿海粮食流入通道。5.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通道。

    虽然我国粮食物流通道基本成型,但是各通道之间普遍缺乏有效衔接,因此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粮食物流通道网络。在内陆粮食通道之间,粮食物流结点普遍缺乏粮食散化流通设施设备,尤其是跨省长距离铁路运输车辆车型尚无定论,造成有四通八达的粮食运输交通网络,却没有无缝连接的粮食物流通道网络。

    (三)粮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

    目前,随着我国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工程,各级粮食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以中华粮网为代表的一大批粮食行业的专业信息服务商;然而,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企业信息系统一环却基本缺失,使得我国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没有了基座。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是粮食物流企业根据物流管理运作的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形成的物流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协调系统,它源于企业自身的物流运作,反过来作用于企业的物流运作,使企业的物流运营高效率化和高效益化运作。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思想认识不到位,我国粮食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粮食储藏、运输等传统粮食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进程缓慢,难以建立粮食物流信息化管理,粮食物流开展电子商务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从基础工作抓起,着力推进粮食加工、流通企业等物流市场主体的信息化。

    三、发展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广粮食散化流通技术

    以粮食物流企业设施设备的机械化为基础,大力推进粮食流通“四散”化,是当前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重要粮食物流结点,选择仓储设施条件较好,具有铁路专用线且粮食中转量在50万t以上的骨干粮库,新建或扩建立筒仓、浅圆仓等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的粮食中转设施。沿海、沿江及内河港口的粮食中转码头,建设散粮汽车、火车(或集装箱)、船散装散卸设施设备,实现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内陆重要粮食物流结点建设汽车、火车散粮接卸设施设备,方便粮食不同集、分货方式的对接。对于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平房仓,根据粮库物流作业量的大小,按不同方式进行散粮进出仓设施改造提升,实现粮食的散卸、散装、散存。一种方式是对平房仓进行改造,仓顶安装皮带输送机和卸粮小车,仓底配备仓下绞龙输送机;另一种是简单配置输送机、补仓机、扒谷机等散粮进出仓机械化设备。改造或配置散粮运输汽车、火车车皮或集装箱、船只等。沿海及内河粮食流通采用海轮、江轮或内河驳船等工具运输:内陆运距在350km以内,以散粮汽车运输为宜;粮食跨省长距离陆路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来完成。

    目前,美国内陆粮食长距运输采用火车散粮车皮,但是返空问题无法解决,加拿大则采用集装箱运散粮。我们以散粮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的作业时间作一简单比较,结果见表2。

    我国东北地区采用了散粮车皮方式运粮,返空造成的运力浪费较严重。我国地域广阔,粮食运输存在线长、面广的特点,因此,应大力推广集装箱散粮运输,节省运能运力、减少资源消耗。

    (二)建立粮食物流结点网络体系

    从发达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来看,布局建设合理的粮食物流结点体系是形成通道网络的基础。美国根据粮食流通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布局合理的粮库、货栈、码头,规划了明确的流向,装备了完善的物流设施及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三大粮食物流系统,其中沿密西西比河至新奥尔良港、沿陆路至西雅图港两大物流系统承担全美粮食外贸及部分城市粮食消费的物流服务。法国根据粮食出口和流量流向,围绕里昂港形成运距在300km之内,辐射法国主要粮食产区的粮食物流系统。

    当前,我国建立完善的粮食物流结点体系,应从两个方面入手:1.粮食物流通道内结点的优化布局;2.通道之间粮食物流结点的有效衔接。

    物流通道内部的粮食物流结点建设,应以通道内粮食物流的流量流向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内年粮食流通量为1350万t,跨省年粮食流通量为650万t。根据粮食流量流向,跨省粮食流通基本形成河南-华南、河南-华北、河南-西部、河南-华东以及东北-河南五条粮食物流通道;省内粮食流通基本形成豫南-郑州、豫北-郑州、豫东-郑州、豫东-豫西四条粮食物流通道。由此根据河南省内粮食物流通道,重点建设完善收纳库、储备库、中转库和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等多级粮食物流结点,构建运距在350km范围内,以汽车散运为主,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省份的粮食物流结点网络。根据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建设以郑州粮食现代物流枢纽为核心,以商丘、南阳、新乡、开封、漯河、许昌、安阳、驻马店、信阳等粮食物流中心为主体的跨省粮食物流结点体系。粮食物流通道之间的衔接,则重在核心结点间设施设备和作业能力的配套。东北粮食流出通道与东南沿海粮食流入通道的浙江、福建存在粮食物流设施作业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应优先解决粮食专用码头及仓储中转设施不足的瓶颈;而黄淮海粮食小麦输出通道和东南沿海粮食流入通道之间的衔接,则更多的是设施设备的匹配问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制订和推广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推进粮食物流企业的仓储设施标准化、运输工作标准化、装卸设施标准化、散装作业方式和检测设施及指标的标准化,实现国内、国际粮食物流的接轨。

    (三)搭建粮食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快我国高性能的公用通信网、广域骨干传输网和城域网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光缆、电缆线路扩容工程,不断完善提升通信网络业务的增值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是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支撑,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建立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的前提。国家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动粮食现代物流企业广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标签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智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查询自动化、资金结算电子化,全面提高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上述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构建由粮食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粮食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和粮食行业、粮食物流企业信息处理三个层次组成,具备粮食物流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政务系统、粮食行业和企业信息系统及全国各区域粮食物流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使粮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成为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神经中枢。

    四、结束语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以物流信息技术为先导,融合粮食生产、加工、储藏、运输、交易等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通过实现粮食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粮食物流通道结点网络化,形成信息高度集中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才能真正构筑起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随着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为2.25万亿元。

2024年11月07日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2024年9月1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龙”飞船完成人类首次由非职业宇航员进行的商业太空行走任务。根据‌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提供的太空行走项目费用,本次太空行走项目收入为3500万美元,这个费用包括了培训、设备以及实际进行太空行走的成本。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商业航天正式进入新一阶段。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民航产业逐渐恢复,2023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2.2%,恢复到2019年的93.2%,中长期恢复趋势向好。航空运行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空中交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空管系统建设持续加速,同时,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空管系统新增主要装备国产化

2024年09月11日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按客户类型,跨境电商物流分为B2B跨境电商物流和B2C跨境电商物流。B2B跨境电商物流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2023年B2B跨境电商物流占比高达75.86%。

2024年06月17日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和93.4%。

2024年06月12日
我国网约车行业:迎来量价齐升发展 网约快车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网约车行业:迎来量价齐升发展 网约快车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是全球第一个网约车合法化国家,交通部数据显示,网约车车辆运输证在最近几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3年各地累计共发放车辆运输证279.2万本。

2024年06月03日
我国叉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电动化助力国内企业出海拓展

我国叉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电动化助力国内企业出海拓展

2023年我国叉车累计销量为117万台,同比增长12.00%;其中12月销量为10万台,同比增长31.00%,2023年我国叉车销量保持正增长态势。

2024年05月27日
我国电动两轮车迎来“以旧换新”时代  白热化竞争下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我国电动两轮车迎来“以旧换新”时代 白热化竞争下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依托于国内发达的电池供应链,我国是全球电动两轮车最主要的区域市场,据统计2023年我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为5643万台,在全球占比达到75%左右,基本上是一骑绝尘的水平。

2024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