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石家庄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石家庄市现代流通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对优化商业结构、拉动消费、增加就业、规范市场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石家庄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家庄现代流通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载体设施日趋完善,整体基础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1、连锁经营发展迅猛。通过整合重组,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连锁经营公司40家,拥有连锁分店1350个,各类专业店、专卖店200余家,大中型超市50余家,其中,超万平方米超市22家。今年上半年,全市连锁经营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7%,占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连锁业态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以超市和专业店为主体,专卖店、便利店等共同发展的现代连锁体系。40家连锁公司中,百货店连锁1家,综合超市连锁8家,便利店连锁5家,专业店连锁26家。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展,业种涉及传统零售、餐饮以及烟草、医药、农资、汽车、物资、邮政、通讯、图书、音像、日化、中介、家政、成品油等50余个行业。

  2、现代物流配送业稳步发展。物流行业依托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经过发展完善,多层次物流体系、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渐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中储物流、中邮物流、中铁物流、物资集团、中外运以及保龙仓超市、双鸽奥开放心肉店、乐仁堂药业等一批连锁企业内部配送中心在物资吞吐量、物流总量及商品配送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增长。传统物资仓储、交通运输企业依托原有业务,开展增值服务和业务整合,向现代物流方式加速转化。同时,华宇物流、敦豪速递、北方物流中心、佳吉快运、海尔物流、宅急送等一批合资、民营、外埠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本市市场,实力水平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3、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前流通企业竞争新途径。北人集团、东方购物中心、南三条小商品市场,湾里庙批发市场、河北中储物流公司等一批优势流通企业都在积极尝试开展网上购物和网上贸易,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开展营销业务和咨询服务。石家庄市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销售时点系统(PO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已普遍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信息管理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推广。北人集团、东购、保龙仓等百货店、大卖场以及天元、国大36254等便利店连锁公司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造传统运营方式,提高采购、配送、营销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逐步提高。

  4、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形成。通过实施抓大放小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整合重组步伐,培育和发展大型现代流通集团。北人集团、新燕春、饮食集团等,力求做大做强,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为推进流通现代化创造了较好的主体条件。同时,石家庄市良好的开放政策和市场接纳力,形成了股份制、民营、国有、内资、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私营企业、股份制、混合经济企业投入力度较大,占新增投资额的85%以上,所占销售份额达到80%以上。保龙仓、东方购物中心等一批非公经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逐步成为促进现代流通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5、本土优势企业发展较快。通过近年来全市商贸流通业大企业、大流通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流通优势企业采取改革改组、并购重组等发展扩张方式不断壮大,对整体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目前全市有10亿元以上销售规模的大型现代流通企业两家,亿元以上销售规模企业十余家。北人集团自2000年成立以来,仅6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传统单一百货向以百货连锁为主体,以超市、家电连锁为两翼的现代流通业态新格局的转变,目前集团四大主力业态在市内外共拥有各类门店38家,总营业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年销售额由10.8亿元迅速上升为2005年的36.5亿元。2003年集团跻身中国商业零售十强,2005年集团所属北国商城跻身中国商业零售单店十强,成为省会现代流通业的一面旗帜。河北保龙仓商业连锁经营公司自1998年首次在省会引进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后,目前已在河北、山东两省9个地市开设分店12家,2005年销售达到14亿元,位列全国连锁百强第76名。河北国大连锁商业公司深入贯彻“消费者方便的好邻居,生活的好帮手”的经营理念,目前发展门店已达近千家,还建立了近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公司创造的“店铺网、电话网、互联网、人力配送网”四网并行新型营销模式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广为中国零售业自主创新典型案例。

  6、流通领域开放步伐加快。通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流通领域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有较大进展。泰国正大集团易初莲花超市于2005年底开业,国外知名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都已选定店址。世纪联华、国美、大中、苏宁、华普、天津家世界等一批国内知名流通企业也纷纷进入,现购自运、仓储经营、会员制、复合型购物广场等一批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外埠现代流通企业的加快进入,极大地促进了本地流通业的业态创新和先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引进,进一步提升和壮大了全市流通业的品位和实力。同时,北人集团、保龙仓、新燕春、饮服集团等一批本地优势企业,通过品牌输出、特许加盟等形式,积极拓展外埠市场,在唐山、保定、秦皇岛、德州等地开设大型分店20余家,企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二、石家庄现代流通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石家庄现代流通业发展现状看,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是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流通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手段。全市流通业的发展和规范更多处于自发状态,主要靠市场经济的推动自我积累发展,相同业态之间竞争激烈,频繁的打折促销等不规范、不公平竞争现象造成流通秩序混乱。在大型龙头企业资产重组、机制转换等方面缺乏政策上的明确引导和扶持。而且,国家关于扶持新兴流通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未落到实处,如国家推进连锁经营发展以及国家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都没有很好地落实。广大现代流通企业面对资金短缺、水电运营成本负担沉重等困难,发展步履维艰,缺乏足够动力。二是流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全市连锁经营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13.7%,与上海、南京、杭州等一批中心商业城市平均25%左右的比例差距明显。现代流通企业无论在市场份额、资本运营及赢利能力方面较全国知名企业都还存在一定差距,缺乏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三是企业营销方式和管理水平亟需提高。一些连锁企业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已经形成了连锁,但通常只是店名和企业标识的简单统一,在具体经营运作方面还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企业规范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连锁性企业缺乏独立知识产权以及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核心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扩张。四是政府服务意识和职能管理还不到位。面对多种经济成份纷纷参与的现代流通大格局,政府在流通业宏观指导、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思路还不够宽、办法还不够多;县域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滞后,各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联动有待加强;与现代流通业发展较快地区相比,在政策环境、行业管理、调控手段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

  三、促进石家庄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建设华北重要商埠是石家庄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组织化规模化,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快现代化进程。

  1、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引进和利用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对传统商业服务业的改造步伐,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在发展连锁经营方面,推动连锁经营向多业态、多业种扩展,建材装饰、中介服务、汽车、通讯等行业都要大力推广和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和引导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运用品牌、商品和管理等优势进行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区域联合重组,推动连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抓住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的历史机遇,鼓励优势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启动农村市场。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业方面,要重点加快 “国际物流中心”、“商业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中心”等全市流通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通过资产联合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满足各类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同时为全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在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加强政府在网络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信用、法制环境、网络支付等方面的投入,争取石家庄市电子商务平台早日投入运营,以支持大型流通业连锁集团的集中采购交易和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积极鼓励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采购、营销、物流配送、服务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和服务成本。

  2、积极培育发展优势骨干企业。解决业态雷同、主业交叉问题,着力克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强整合调整,重点支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利用资产兼并重组、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使有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引导中小企业走向联合,形成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主力和支撑。要努力推进大型流通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扶持民营商业企业发展,促其做大做强做优。以全省推出20家重点流通业龙头企业为契机,加大对连锁优势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培育2-3家主业突出、经营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

  3、加快制定和落实发展现代流通业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加快河北省《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具体优惠政策的落实。下一步要重点将连锁、物流企业在用地、税费、证照、电费、争取发展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重复执法检查等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尽力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另外,应建立加快全市流通业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成立各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工商、税务、文化、技术监督、城管等相关部门关系,围绕全市现代流通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解决办法。

  4、进一步加快现代流通业对外开放。一是要将现代流通业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引进上,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联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收集掌握其布点情况和开发意向,搞好牵线搭桥与对接,并在行业咨询、企业选址、扶持政策等方面做好引导和协调工作。重点引进大型购物中心、物流配送、专业店等流通业态,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优化石家庄市商业格局。二是要加强本地优势企业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包装,通过网上发布、代理招商、专业组团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采取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实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4亿元,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大幅回暖,市场规模增长至3801亿元。

2025年01月21日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随着电商行业火爆、跨境电商持续火热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063.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30.0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5年01月09日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随着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为2.25万亿元。

2024年11月07日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2024年9月1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龙”飞船完成人类首次由非职业宇航员进行的商业太空行走任务。根据‌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提供的太空行走项目费用,本次太空行走项目收入为3500万美元,这个费用包括了培训、设备以及实际进行太空行走的成本。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商业航天正式进入新一阶段。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民航产业逐渐恢复,2023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2.2%,恢复到2019年的93.2%,中长期恢复趋势向好。航空运行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空中交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空管系统建设持续加速,同时,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空管系统新增主要装备国产化

2024年09月11日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按客户类型,跨境电商物流分为B2B跨境电商物流和B2C跨境电商物流。B2B跨境电商物流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2023年B2B跨境电商物流占比高达75.86%。

2024年06月17日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和93.4%。

2024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