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压力,主要是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压力。
内部压力有:(1)产业竞争力不足。我国目前拥有500万辆的汽车市场,但是整个汽车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却不高,只保持在1.2%~1.8%,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可以达到3%。(2)结构性调整问题,包括企业规模、产能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3)企业体制转型的长期性。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排名前15的企业发生了变化,一些民营企业出现在前15名,甚至是前几名的名单当中。企业体制转型的过程将决定今后15年我国汽车工业能否有大的发展。(4)管理机制需要改革,应合并重叠管理,建立认证制度等。
外部压力有:(1)全球新保护主义不容乐观。完全实现WTO承诺后,全球新保护主义的浪潮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能忽视。(2)能源危机。(3)安全课题。(4)标准法规的门槛问题,全新的国际标准对中国汽车企业的要求将更加严格。(5)成本提升构成的威胁,中国汽车产业所承受的来自产业链的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05年由于上游成本压力造成的利润下降达到40%,下游要求越来越多,但我国目前的价格标准基本与欧洲水平持平,降价空间已不大。以上这些压力构成的任何一种危机都有可能终止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乘势成为制造强国。其中有9大具体目标:第一,提高产业竞争力水平。几大汽车集团应出现在世界舞台,发展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汽车产业,让20%的汽车产品活跃在世界范围,60%~70%的产品有效供应在自己的市场,对GDP的贡献度达到3%。第二,制定区域差异化管理政策,促使二元化市场健康发展。第三,明确开源节流措施,基本缓解能源约束,解决能源瓶颈问题。扩大原油资源,调整汽柴比例,提出替代能源解决方案。第四,建立创新体制,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第五,技术标准法规与国。把握新的技术方向,建立包括安全、环保、节能、防盗性能的健全的标准体系和评价系统,包括新技术、新能源的评价系统,要与国际车辆技术法规协调进程相适应,与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相协调。第六,大幅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产品安全性。第七,实现结构调整预期目标。组织结构要解决规模效益方面的问题,技术结构要解决自主品牌与引进产品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问题,产品结构要解决自主产品与引进产品在品种和产量方面的差异问题。第八,完善税收政策体系。第九,形成法制化管理体制。立法明确政府、中介服务机构、检测机构的责任权利,完善行政批准制度。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政府今后在政策上给予行业的优惠将越来越少,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更多地起到引导作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