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交易所例行发布的一系列消息表明,目前的国际海运颓风,注定要一路跌声进入新年。
上海航运交易所放跌风
据上周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与一周前比,综合指数、欧洲航线指数、美西航线指数、指数香港航线、韩国航线指数、东南亚航线指数,都在下跌。地中海航线指数、澳新航线指数、南非南美指数、东西非指数、美东航线指数、日本航线指数倒是有所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也就1点、2点,否则综合指数也就不会逞性子跌势。
日前出炉的上海航运交易所发 布的“2005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与2006年展望报告”指出,明年我国外贸增长速度放缓,集装箱运力供过于求,这种供需矛盾将会使明年的海运费持续下跌。有预测认为,明年国际海运费可能再跌5%。这一结论已经在行业里受到广泛注意。
亚欧航线运费已跌三成
运费下跌的首要原因是运力过剩。据悉,亚洲至欧洲航线的运力过剩、运费跌幅最为显著,而且越来越严重。亚洲至欧洲航线运费在过去几个月里下跌达30%~40%;泛太平洋航线的运费水平也比去年高峰期下跌了15%。
据了解,全球货柜船队运力,今明两年的增幅分别为13%和17%,预计海运货量的增长幅度将在明年减小到10%以下,部分船公司“减价揽货”,导致运费下调的可能性,比航运业以往几次低潮都要强烈。
据调查,亚洲至欧洲航线的运费,在今年10月份之后便每况愈下,货主纷纷向船公司施压,要求降低运费。目前,马士基等世界级船公司收取的运费,约为每标箱950美元,加上各种附加费在内,仍然可保持在1000元左右。但次一级船公司的运费已大幅下降到每标箱750美元。如果这一势头没有外力影响,预计明年运费将跌到每标箱600美元。
集运明年饭少碗多
影响运费周期性波动的唯一因素是供求情况。上海航运交易所“2005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与2006年展望报告”说,明年我国外贸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将放缓,集装箱运力供过于求的形势将加剧。
报告分析,今年1至10月,在外贸增长带动下,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攀升,全国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09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8%。
另据商务部预测,明年中国外贸规模有望超过16000亿美元,增长15%,增幅比今年明显放缓。
据分析,今年运力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需求增长速度。以上海为例,几乎所有的航线航班数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北美和西北欧航线今年10月的航班数较上年同期增长逾40%。尤其是下半年运力投入加快,使供求形势发生逆转,即使附加费上调也难以扭转运价下跌的趋势。11月1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1124.95点,较年初下跌4.6%。
据统计,明年的运力增速比今年还要快,超巴拿马型船将占明年交付运力的51%,意味着主干航线的供过于求形势将加剧。
相关链接
集装箱投资过剩已成定局
据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明年整个产业的最高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50万TEU(集装箱的计量单位,20英尺标准箱),而今年市场需求量只有220万TEU,供求比例高达2∶1,业内公认比较合理的比例是最高生产能力为需求量的1.3倍,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加快了供求矛盾显现。
由于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快速发展,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航运市场的突发性繁荣使得集装箱产品订单蜂拥而至,集装箱制造业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2003年底至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制造业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时集装箱制造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导致投资者对集装箱制造盈利能力过分乐观,以国际主要船公司为首的投资者纷纷在中国大陆投资建集装箱工厂。
在中海集团加入集装箱制造业之时,中集集团已经表示,集装箱制造业的回报率将因此下降,产能利用率也将下降。目前,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产业已经面临订单量急速下滑的局面,前两年产业繁荣境况不复存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