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三大趋势与三大悬念

价格持续走低、新车唱主角、新政策引导消费将成为2006年车市三大趋势;消费税和燃油税何时出台、小排量汽车能否全面解禁、柴油车能否大行其道成为三大悬疑。

  2006年,车市是个充满期待且悬念重重的一年。尽管未来的市场走势大家心中没底,但大趋势相信是可以预测的。为此,我们将业内人士的一些趋势预测进行解读,同时,也将一些无法肯定的悬疑一一展现。

  一、趋势

  1 产能过剩价持续走低

  消费者要买车,绝大部分最关心的还是价格问题。从2004年5月开始,降价就像狂风一样迅速席卷整个车市,东莞也不例外。直到2005年初,价格狂降的趋势才得到一些遏制,但并未停止,整个2005年,车价都是处于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降价是好事,但同时,他们又为降低何时是尽头而感到烦恼,担心自己买了车后马上又降。

  那么,2006年车价会如何?某经销商告诉笔者,毋庸置疑,2006年车价肯定会降,但应该不会出现像2004年的大幅度降价。他分析到,2004年以来,20万元以下的市场,价格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因此,为20 ~30万元中高档车的降价提供了空间,这个空档的价格战已经在2004年打得差不多了。此外,在2004年,厂家的降价很多都是被迫的。大多都是经销商在经受不住市场压力之后,主动让利,而后进一步蔓延,促成了厂家的降价行为。到2005年,众多厂商开始重新考虑,并通过调整产能等策略,使得车价开始逐渐稳定。

  据某经销商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车价已进入一个平稳期。但这个平稳只是相对的,只有等到汽车厂商的利润合理化之后,才会是真正的稳定时期,但这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实现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2006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将是个不折不扣的产能“爆炸年”。年产33万辆的一汽大众轿车二厂等近两年投建的新工厂将逐步扩产,届时,仅丰田、本田和日产日系三巨头在华年产量就将突破百万辆。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并将直接导致国内车市竞争白热化。

  有厂家表示,2006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无疑将导致汽车企业利润继续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车价看涨”,车价继续下滑仍是大势。尤其是中高级轿车市场,“价格水分”将进一步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挤出,并对车价体系造成下调压力。

  2 新车数量不低于2005年

  2004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的新品上市急剧增加;2005年,新车上市数量更是达到新高。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上市的新车已经超过80款,平均每4天就有一款新车型推出,如此频繁的新车发布,在国外是很少见的。而2006年,又将是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年”。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各级别的车型数量将有增无减,车型数量增长的速度总体上快于市场销量增长的速度,但单车型的平均销量,势必呈下降趋势。

  回顾2005年新车上市的情况,确实已没有以往那种新车一发布,消费者便蜂拥而上的壮观景象。2005年除了皇冠、赛拉图、锐志等为数不多的几款外,其它新车上市反应平平。一方面,新车上市的“热度”已经降到两个月甚至一个月,上市一个月后就没人把它看作是新车;但另一方面,新车的“销售周期”却延长了。厂家经销商们比拼的是长期的服务质量,光靠频频推出新车刺激市场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2006年,国产新车淘汰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到消费者,不少厂家将更加频繁地推出新车。据了解,2006年即将上市的新车加上目前市场上炒得比较多的车型不下20款,如东风标致206、华晨骏捷、凯美瑞(广州佳美)、北京现代Accent、东风日产新蓝鸟、东风本田思域、东风雪铁龙C2、上海通用三厢乐骋等。相信,2006年新车上市的数量不会低于2005年。

  3 汽车消费受新政左右

  2006年,汽车消费将受到很多“新车政”的引导,包括进口车关税调整、正在酝酿的汽车三包政策、汽车消费税的调整及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鼓励经济型汽车发展的政策等。

  根据WTO的规定,到2006年1月1日,整车关税要从之前的30%减为28%,而到2006年7月1日则最终减至25%。“从成本考虑,降低关税后,车价原则上会更低。”某进口汽车经销商表示。以一辆到岸价50万元的进口车为例,到2006年1月1日,该辆进口车的成本价则降低了1万元,而到2006年7月1日后,成本则降低了2.5万元。几万元的差距足以让更多人加入到购买进口车的行列中来。

  以鼓励经济型汽车发展的政策为例,一旦这项政策正式出台,对该类车型的生产厂家无疑将是一针兴奋剂。同时,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在目前并不活跃的车市上,准车主们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油耗也已成为重要因素。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油价持续上涨的现实将会帮助低能耗的小排量汽车改写车市的竞争规则。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研究环保节能型汽车新技术的同时,小排量汽车对节约能源的贡献无疑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国家对小排量车的鼓励,城市“限微”都将得到改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国家政策也反映出国家鼓励什么样的轿车进入家庭的态度,对私人汽车消费的引导作用将逐步显现,也是我国汽车社会进行第二次重大转型的必然之路。

  二、悬念

  1 消费税和燃油税何时出台?

  自从1994年动议开征燃油税以来,十几年过去了,据说期间一度连燃油税的税票都已准备好了,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台。目前的最新消息是,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2005年11月12日举行的行业发展报告会上说,虽然目前开征燃油税的呼声很高,但财政部还没有增加这一税种的打算,因为燃油的价格还不到位。

  楼继伟的解释当然是有道理的,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5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如果开征燃油税,燃油价格将至少飙升25%~50%,这样高的价格将是整个中国经济所难以承受的重压。即便从汽车产业的角度而言,油价若是出现如此大幅的飙升,也不利于扩大内需。问题在于,如果要等到国际油价回落到30美元以下,将有待时日。因此业界认为,燃油税2006年推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汽车消费税和燃油税不同,它涉及的面小,征收也容易,因此业界认为,消费税2006年铁定出台。

  2 小排量汽车全面解禁?

  消费税如果真能如期开征,就意味着小排量汽车会全面解禁吗?长远来看,小排量车肯定会解禁,也肯定会受到市场追捧。但从2006年来看,只能说小排量车会解禁,但非全面解禁,部分特大型城市更是需要作长期准备。

  据了解,东莞曾经有过限小的想法,但由于阻力相当大,并没有成功。地方政府限制小排量车,当然不会是仅仅基于维护城市形象这一出发点,更多的应该是着眼于保证交通顺畅。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言,一旦对小排量汽车全面解禁,由于价格低廉,其潜在消费群会急剧扩大。这样将有可能导致汽车消费总量更大,污染和拥堵更严重。

  因此,从种种问题上考虑出发,政府在特大型城市中考虑解禁小排量汽车一定会慎之又慎。所以,解禁不会是一刀切,就如同上海市政府一直强调的那样———不会禁止高性能的小排量轿车;解禁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还是会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进度而定。

  3 柴油车能否大行其道?

  据了解,柴油轿车在欧洲的占有率达40%,在德国高达50%以上,而国内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轿车却极少。

  基本而言,目前我国柴油车是商用车多、乘用车少,乘用车中大多为SUV。这与很多城市限制柴油车的发展有关,但如果国家打算发展柴油车,你会认真考虑选购一辆柴油轿车吗?

  毕竟,柴油发动机的油耗比汽油机低得多,由此带来的用车成本的降低十分客观。况且,柴油车在环保、节能等方面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加上现在先进的柴油发动机通过采用缸内直喷、压燃、稀薄燃烧等高级技术,即便在性能、舒适度和噪音等传统的弱项上,也完全可以与汽油发动机相媲美。

  从种种迹象来看,出于节省燃油消耗的目的,国家正在考虑大力发展柴油轿车。不久前,上海大众在沪上投放的50辆柴油帕萨特轿车,就是国家的一个验证项目——50辆车使用3种柴油进行使用效果对比;同时,国家在“十一五”汽车规划中,也明确表示要加大柴油车的比例。

  2006年会是柴油轿车的普及元年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4亿元,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大幅回暖,市场规模增长至3801亿元。

2025年01月21日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已形成菜鸟系、京腾系、顺丰系三足鼎立时代

随着电商行业火爆、跨境电商持续火热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063.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30.0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5年01月09日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驱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 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

随着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为2.25万亿元。

2024年11月07日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非宇航员“太空行走” 让航天航空走近大众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可期

2024年9月1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龙”飞船完成人类首次由非职业宇航员进行的商业太空行走任务。根据‌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提供的太空行走项目费用,本次太空行走项目收入为3500万美元,这个费用包括了培训、设备以及实际进行太空行走的成本。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商业航天正式进入新一阶段。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我国空管系统已打破国外垄断 低空经济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民航产业逐渐恢复,2023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2.2%,恢复到2019年的93.2%,中长期恢复趋势向好。航空运行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空中交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空管系统建设持续加速,同时,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空管系统新增主要装备国产化

2024年09月11日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B2B类型物流规模占比超七成 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按客户类型,跨境电商物流分为B2B跨境电商物流和B2C跨境电商物流。B2B跨境电商物流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2023年B2B跨境电商物流占比高达75.86%。

2024年06月17日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造船行业已实现从大到强转变 市场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和93.4%。

2024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