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快速发展的态势,由于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持续增势,固定资产投资仍维持较大的规模,市场销售稳中趋活,依然派生出旺盛的运输需求。交通运输部门面对繁重的客货运输任务,克服运能不足的突出矛盾,一方面,继续加快新建项目形成能力的步伐;另一方面,积极挖潜扩能,保障了煤炭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交通支撑。
2006年上半年交通运输形势总体较好,运输量再创新高,运输效益、效率也有较大提高。据统计,2006年1~5月交通运输完成的客货运量增幅同比分别为8.4%和9.3%。虽然运输量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回落,但铁路货运、沿海港口和海运持续保持繁忙景象,“运能不足、运输紧张”作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今年依然存在,但紧张程度有所缓解。2006年1~5月主要运输方式运输生产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二、2006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的特点
1.旅客运输平稳增长,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上半年旅客运输呈现正常的增长形势,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状况好于往年,主要特点:一是客流增势平稳,l~5月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8.4%和9.6%,其中“春运”和“五一”黄金周两大客流高峰,运量增幅均高于上年。二是旅客运输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步得到落实。虽然客流创历史新高,但由于组织得当,基本上保障了旅客走得了、走得好。此外,农村公路在近年得到较大改善,为农民工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使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深度、班次密度有了明显提高,为广大农村提供了良好的运输保障和运输服务。三是旅客运输安全形势较好,由于各交通部门对交通安全各项措施抓得全、抓得实,应急预案准备充分并及时启动,基本上消除了恶劣自然条件的不良影响,确保了客运交通的安全畅通。总体而言,客运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非节假日时期,已能比较好的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但在“春运”、“黄金周”等客流过分集中的时期,交通瓶颈问题仍然突出。
2.货运需求稳步增加。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障
今年以来,货运需求继续保持了稳步增加的态势。1~5月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8.4%和9.9%,增速呈高位运行走势。其主要特点:一是在运能不足的条件下,运输秩序好于上年。在经历了多年煤炭等物资多次突击抢运的被动局面之后,今年由于早作准备,铁路、交通等部门制定了重点物资运输管理办法等措施,逐步建立起运输保障体系、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了应急、快速反应能力,避免了突击抢运的再次出现;二是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今年煤炭需求仍在扩大,运输保障任务艰巨,而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其煤运比重还在上升。1~5月国铁煤炭发送量已达4.5亿吨以上,同比增长3.5%,其占货运总量的比重已超过46%;5月份国铁煤炭发送量为9531万吨,同比增幅为6.7%。铁路以43%的运力、日均煤炭装车4.62万车的运能用于煤炭运输,使煤运基本得到保障;三是对石油、矿石、化肥及进出口等其他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了较好的兼顾,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在持续高速增长的状况下,港口接卸和后方疏运均比上年有所改善。
3.运输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煤运紧张状况得到缓解
随着近年交通建设的加快,一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竣工投产,提高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尤其是涉及煤、油、矿等大宗物资的运输能力,通过进一步挖潜、改造、扩能,使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得到有效缓解。运能增长的主要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是大秦铁路作为煤运的主要通道,按2亿吨能力扩建工程已于2005年竣工,2006年在此基础上可使运能再增加25%以上。
二是侯月铁路作为又一条亿吨级煤运通道已基本形成,2006年煤运主通道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三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一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于2006年初建成投产,新增吞吐能力5000万吨,全港装船能力可达1.8亿吨以上,煤炭装船能力比2005年增长1/3以上。
四是西煤东运二通道装船港??黄骅港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后,全港装船能力达到6500万吨,在外航道整治完成后,将继续进行煤码头扩容,在匹配卸车、装船和航道能力后,全港煤炭吞吐能力可达1亿吨,比目前能力增长近1/3。
五是随着我国北方煤炭装船港和南方煤炭卸船港码头泊位扩建改造的完成,港口煤炭通过能力有所提高,2006年上半年可达到7亿吨左右,其中北方七港达到4亿吨,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六是除湛江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于2005年末正式投产、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之外,曹妃甸港区一期25万吨级、日照港35万吨级矿石码头的相继竣工投产,使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大幅上升,接卸矿石能力不足的局面可大大缓解。
七是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新增吞吐能力300万TEU,使上海港在2006年上半年集装箱运输状况得到改善。
总之,对上半年交通运输形势的判断是:运输形势总体向好,运输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但部分运输方式、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部分领域仍存在运能偏紧、不能适应需求的状况,尤其是铁路煤运通道能力不足的状况仍然突出;保煤运、保重点物资运输将是交通部门的长期任务,需要交通和生产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协调与衔接,进一步对现有设施挖潜、改造、扩能、提效,通过改善运输组织和管理,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可望好于上年同期。
三、2006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的主要问题
1.运输能力整体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依然脆弱
运输能力整体不足,特别是在主要干线和部分地区铁路运输能力严重短缺,与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局面很不适应,造成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脆弱。如在部分枢纽港口,由于长期以来港口集疏运铁路通道规划建设滞后,造成铁路运能供给紧张,铁路运能为保重点而顾此失彼,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2.重要运输通道不够畅通。主要干线能力饱和
重要运输通道不够畅通,主要干线能力饱和。尤其是作为交通部门重中之重的煤炭运输,其运输系统极不完善,不仅作为煤运主力的铁路外运通道能力饱和,而且作为“北煤南运”重要通路中转枢纽的部分港口,其吞吐能力也显不足。其他配套的公路、内河航道、煤运船舶等集疏运方式,在部分地区、部分通路上能力也趋短缺。一旦出现产供运销脱节、相互不够协调,煤运系统极易断链,运输紧张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3.交通主管部门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交通主管部门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组织能力和协调作用亟需强化,应切实探索在近期内运能难以大幅提升的条件下,有效实施保障运输的方式、方法,以努力实现“一般时期能适应、关键时刻有保障”的基本目标。
四、2006年下半年交通运输形势展望
下半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这给运输生产带来有利的条件。其影响客货运输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货运稳定增长的宏观环境良好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9%,按一般规律,如无特殊情况,在执行中往往会超过预期目标。下半年随着中央各项调控措施逐步到位,经济运行趋向平稳,投资更趋理性化。较好的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既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运输生产的平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增长环境。同时,下半年国家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措施,适当控制经济增幅,将对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货物运输压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2.客流稳步增长的基础坚实
2006年上半年旅客运输在“春运”、“五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的带动下增长较快,下半年客运快速增长的利好因素依然存在,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走势。促使客流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们出行机会增多,为客运需求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由于长达两个月的“暑运”即将开始、“十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继续存在,可望持续拉动客流增长;三是居民在正常支出中将更多地趋于旅游等非实物性消费。旅游作为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游、出境游和入境游等旅游项目全面拓展,除“暑运”之外,秋季是旅游旺季,冬季的北国冰雪游已成气候,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客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总之,下半年客运形势继续看好,增势有望再创新高。
3.基础货源仍是增长重点
2006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增加值保持着两位数增幅。虽然部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受到严格的宏观调控,过热的投资行为会有大幅下降,但为保障国民经济良好运行,煤、电、油、钢等能源、重要原材料生产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尤其是电力供应紧张仍是今年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下半年电力供应预测短缺1200万千瓦,为了保证电煤供应,煤炭运输紧张局面还将持续,据有关部门分析,全年煤炭生产将超过22亿吨;原油产量维持在1.7亿吨水平左右,消费量会继续增加,扩大石油进口势在必行,预计全年原油进口将突破1.4亿吨;钢产量将超过3亿吨,全年钢材消费量将突破3.5亿吨,铁矿石进口受价格、需求、政策等因素影响,增速已回落,但进口量仍会超过3亿吨;水泥产量也在10亿吨以上。能源、原材料是大运量行业,基础工业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直接拉动运输需求的增长,为交通运输尤其是货物运输提供了数量大、运距长、跨区域的基础货源,成为铁路、港口等部门运输生产的重点。此外,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仍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需求,并对运输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望下半年运输生产形势,在总体向好的同时,运输紧张状况还会比较突出,而且依然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矿石等大宗货物的运输方面。煤炭仍是重点物资运输中的重中之重,下半年煤炭运输紧张状况不容乐观;除铁路作为煤炭运输主力,主要运煤干线能力吃紧之外,沿海煤炭主要装船港及煤运船舶运力仍将呈现偏紧和不平衡之势。进口原油、铁矿石的接卸及疏运状况已有改善,但压港现象还局部存在,仍需适度关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