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目前市场已进入第四代产业园区阶段 智慧化、专业化、资本化、综合化成竞争趋势

        产业园区是承载不同产业发展的载体,主要是指在一定的产业政策及区域政策的指导下,以土地为载体,通过提供基础设施、生产空间及综合配套服务,吸引特定类型、特定产业集群的内外资企业投资、入驻,形成技术、知识、服务、资本、产业、劳动力等要素高度集结并向外围辐射的特定区域。

        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产物,自我国1979 年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建立以来,我国产业园区经历了侧重生产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产业链条需求的多代产业园区阶段,到目前已经进入了侧重综合服务需求的第四代产业园区阶段。

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发展历程

第一代产业园区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各种产业百废待兴,技术、资本基础均较为薄弱,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此时的产业园区,产业定位模糊,企业类型庞杂,功能相对简单,主要是在区位交通条件相对优良的区域,提供满足企业基本生产条件要求的物理空间。

第一代产业园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开放城市,载体形式基本为单一的生产厂房,且以自建厂房为主,主要满足企业的生产制造需求,很少有其余功能形态。而其产业内容也以纺织服装、五金材料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日常生活消费品制造为主。虽然第一代园区的条件相对单一,但其很好地契合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廉价劳动力丰富,消费品匮乏的历史环境,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强劲起步, 也为中国经济积累了发展的原始动力。

第二代产业园区

20 世纪 90 年代,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兴起,带动了第二代产业园区的出现。与第一代产业园区相比,第二代园区除生产制造外还拥有了科技研发、商务办公等功能,并且还出现了标准厂房以及孵化办公楼等功能形态。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得以发展,经济进入投资驱动时代,以上海张江高科、北京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型产业园区也悄然诞生。同时产业园区不再是沿海城市的独舞,内陆省市中具有良好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城市开始崭露头角,异军突起的武汉光谷、西安高新区等产业园区都是典型代表。

第三代产业园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汽车、生物制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产业内部分工愈发复杂,产业链条开始逐步延长, 除了同类企业集聚之外,企业更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与配合,即产业链条对效率的提升。面对这样的需求,产业园区也进行了进一步提升,除具有明确的产业主题外,也更加有意识地进行强链补链延链,园区建筑产品更加多样化, 产品的适用性和组合性较强。

第三代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周边围绕多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产业园区的功能愈发复合化。与第二代产业园区相比,第三代园区内工业厂房的比例开始下降,商务楼和办公楼逐渐成为园区内的主体,在产业方面除了原有产业外还出现了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与原有产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

第四代产业园区

第四代产业园区除具有清晰的产业定位和产业链条外,更注重产业生态和入驻企业的发展需求,园区内聚集企业发展需要的资本、服务、产业、科研机构等各类生态要素,形成一个各主体深度链接、相生互动的平台生态网络。在管理与服务方面,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公共平台等生态化服务,并充分应用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术,使园区管理智慧化程度大幅提升。从第四代产业园区开始,我国园区运营与管理行业进入了全新轨道,完成了重资产重服务的过渡,园区运营服务成为了产业园区的焦点及全新增长点。同时,聚焦园区服务后,园区逐步轻资产化,资金壁垒相对减弱,行业门槛逐渐降低,园区运营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但因起步较晚,大多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经历 40 余年的快速发展后,产业园区正迎来新的十字路口, 具有产业生态、增值孵化、创新驱动等特质的第四代产业园区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在市场上,由于进入资本市场时间较早,拥有一定的产业定位及产业聚集,因此使得第二代及第三代园区运营商占据着行业上市公司的绝对主导地位。例如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而着力于综合服务、构建园区生态的第四代园区运营商大多还处在摸索阶段,与行业内较为成熟的以房地产业务为主的运营商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随着各类园区运营商的激烈竞争和逐步升级,以及多方参与主体的发展成熟,势必将产生部分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园区运营商,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发生进一步变化。

具体园区运营与管理行业上市公司如下

公司名称

上市时间

主营范围

浦东金桥

1993

在依法取得的地块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销售、出租和中介(含侨汇、外汇房);物业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和建筑装潢;餐饮旅馆业等。

陆家嘴

1993

房地产开发、经营、销售、出租和中介;市政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等。

外高桥

1993

房地产经营开发,保税区内的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外商投资项目的咨询代理、国际经贸咨询、承办海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

张江高科

1996

受让地块内的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商业化高科技项目投资。

市北高新

2012年(借壳)

产业地产开发运营、产业投资孵化、产业服务集成。

苏州高新

1996

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和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咨询服务。

南京高科

1997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管理;土地成片开发;建筑安装工程;商品房开发、销售;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工程设计;咨询服务;污水处理、环保项目建设、投资及管理。

电子城

2010年(借壳)

高科技产业园区板块及创新园区板块为主体,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管理、服务的全产业链运营业务。

上海临港

2015年(借壳)

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和服务。

华夏幸福

2011年(借壳)

对房地产、工业园区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中介服务;提供施工设备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生物医药研发、科技技术推广服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第四代产业园区的兴起与发展,有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了园区运营与管理行业的竞争中来,由此给予了行业内企业更大的压力,也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涉足产业园区运营的主体类型逐步多元,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愈趋激烈,我国产业园逐步呈现出智慧化、专业化、资本化、综合化的竞争趋势。

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趋势

增强园区产业综合服务

随着产业园区的演化和发展,园区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当前市场竞争态势下,传统的重开发轻运营模式难以为继。随着我国园区运营与管理行业由产业定位及聚集向园区服务生态过渡,市场对服务整合要求提高,进而对园区产业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园区协作带来共赢发展

园区协作可以分为园区之间和园区内部两种协作模式,园区之间的协作,主要体现在产业领域的协作,包括园区产业定位、产业规划协作,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构建,一线城市总部园区和二三线城市飞地制造基地联动,以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园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协作等内容。该种协作模式基于资源互补、成本属性、规模经济及品牌共享等驱动因素特征,促进园区间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从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协作,园区产业或实现优势互补,或实现强强联合,园内资源实现进一步整合,运营成本明显降低,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打造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改革创新是企业未来竞争的主题。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广泛开展,打造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园区服务生态成为提升园区的软实力重要途径之一。园区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股权投资、公共平台等综合服务时, 人工申请流程慢、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管理难度高的弊端充分显现。充分应用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园区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更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园区寻求差异化、特色化

进入 21 世纪,我国出现了园区热,且基本为侧重产业聚集需求和产业链条需求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产业园区。过多的园区带来了产业同质化,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合作缺失等诸多弊端逐步显现,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各地再拼优惠,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削弱了园区间相互合作, 功能互补的基础条件和可能性,制约了区域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众多园区在盲目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定位,具体表现在产业功能定位趋同,产业布局重复较为严重,在以往的园区发展中,各园区存在主导产业定位相似度较高,竞相发展热门新兴产业,片面追求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等问题。各园区运营与管理应从特色定位、特色产业、特色环境和特色服务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优劣势,打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差异化,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城市更新,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特点鲜明的产业运营载体。产业园区差异化和特色化也成为行业共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W)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产业园区规划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中国的木片厂主要分布在湖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2022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597家,2024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估算约为731家,全国木片加工厂数量预计已超1000家,且国内木片加工工厂数量将持续上升。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2019-2023年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由5870亿元左右增长至8615.31亿元。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随着“双碳”的推进,预计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6年有望达万亿级。

2024年11月01日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近年来,中国智慧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9年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为4256.92亿元,2023年增长至5962.6亿元。

2024年10月16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中国已经将智慧城市写入国家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早在2012年12月我国便开始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在2013年1月我国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同年8月国内试点智慧城市数量已达193个;2015年4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300个;到2016年国家更是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并在此后开展对新型智慧城市自评估的

2024年09月20日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已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近年来消费者愈发注重家居便利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快速扩容,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200亿元。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市场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市场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增长3.0%。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0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16213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330815亿元,增长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社会领域投资

2024年08月07日
我国房地产行业: “三大工程”建设为推进重点 头部效应正不断加强

我国房地产行业: “三大工程”建设为推进重点 头部效应正不断加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9.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约6.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

2024年07月17日
我国电梯行业:需求开始复苏 加装及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

我国电梯行业:需求开始复苏 加装及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

电梯需求由新建地产的新梯需求、加装、存量更换、海外出口、轨交市场组成,2023年在多重需求向好的推动下,电梯整机销量同比增长10.68%至121.86万台,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72%至1557.77亿元,未来新建地产电梯需求下滑,但加装市场、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可对冲一部分地产下滑所导致的需求缺口。

2024年06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