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设计的含义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2、建筑设计对于建筑的意义
古代建筑著作《建筑十书》中对建筑的定义是“坚固、实用、美观”,意寓着优秀的建筑设计除了坚固、美观以外,还能兼顾“实用”即节省建筑制造的成本。
建筑设计的核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优秀的建筑设计既可以让建筑产生艺术美感,提高建筑产品的用户吸引力;还可以为建筑工程项目直接节省空间、时间、材料、人力等成本。同时优秀的建筑设计企业还能通过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推动建筑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方法等创新应用,提升效率,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筑设计行业的分类
建筑从使用性质上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生产性建筑又可以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可以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因此,从设计对象角度,建筑设计大类可以分为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和农业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又分为居住建筑设计和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包括商品住宅设计、保障性住宅设计等。公共建筑设计包括商业建筑设计、医疗建筑设计、体育建筑设计、教育建筑设计、文化建筑设计等。
从建筑设计内容的角度,建筑设计分为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物理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光学设计、建筑热学设计)、建筑设备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等。
二、行业管理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
建筑设计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其主要职责为:负责监督管理规范建筑市场;拟订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等相关法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拟订和监督执行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拟订和指导建筑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技术政策;承担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责任;负责行业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相关政策在当地的实施和监管。
建筑设计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要由从事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相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组成。建筑设计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其主要职能为:对建筑设计企业的技术进步、队伍建设和深化改革以及超前导向等问题提出建议;研讨建筑设计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组织搜集、传递和介绍国内外建筑设计的理论发展、新的规范、规定、典型经验和项目信息;组织建筑设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组织和参加国际间建筑设计理论与技术的交流等。
2、行业监管体制
根据 2000 年 9 月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5 年修订)规定,我国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1)行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①企业资质分类和业务范围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我国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的企业,应当在取得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同时,《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就每类资质对企业资历和信誉、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承担业务范围进行了详细规定。
(2)从业人员执业制度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5 年修订),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规划,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执业注册资格分为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和注册景观设计师三大类,其中注册工程师又分为 17 个专业。另外,与公司业务相关的还有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
各专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并在各地工程设计主管部门注册,按执业范围开展工作,并接受定期培训,以保持其执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目前,住建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承担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的考试、注册、继续教育和国际交流工作,以及建造师、物业管理师的考试、注册工作,并协调指导各地、各专业委员会开展执业资格相关工作。
3、行业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相对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基础,包含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行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同时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系列的行业鼓励政策措施。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