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行业壁垒分析(图)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我国建筑行业是以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可持续发展性欠佳,而随着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发展,未来将迎来以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为推动的发展机遇。
        (1)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大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推动了我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商业综合体的建设需求,从而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等生活理念的出现和普及,市场对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接受度和需求稳步提升,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图:我国城镇化率逐年提升

        (2)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对装配式建筑、BIM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在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鼓励下,上述新兴领域有望进一步取得快速发展并推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在装配式建筑、BIM等新兴领域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大型建筑设计公司,在上述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分享产业升级的红利。
        (3)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应用
        我国建筑业在过往发展中,建筑设计在提交设计图纸后不再深度参与后续的建筑施工过程,呈现出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割裂的状态,带来了一系列弊端,包括:责任方较多增加了业主的管理压力、建设过程中多次招标增加了交易费用、设计与后期的采购施工衔接不足降低了施工效率等。
        传统生产模式的弊端促进了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部由工程总承包商负责,后者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从而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
        建筑业在设计端和施工端融合的趋势为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建筑设计企业可凭借在设计、造价、优化等方面的优势向下游的预制件生产、施工等领域拓展,从而提高设计行业在建筑业中的产值比例。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建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4)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污染和节能降耗等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代表的新型建筑理念、技术和业态,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政策和措施。
        建筑设计是建筑首要环节,这些引导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为建筑设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了建筑设计行业的社会地位,为行业和企业的价值创造和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绿色建筑国家相关政策
 

图:绿色建筑地方政府相关政策
 

        (5)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建筑行业参与主体众多,碎片化竞争特征明显,近年来随着下游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反向促进了上游建筑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根据《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截至201_5年末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为4,8_56家,较2008年的5,128家下降_5.30%0
        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BIM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商业模式的推广,大型平台化的建筑设计企业有望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行业竞争格局将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
        (6)建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建筑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上下游及配套环节较多,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单一主体难以掌握各环节的核心技术和资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筑产业链生态环境和配套环节日渐完善,行业交流和技术互动增多,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意愿明显。近年来,国家对建筑业转型和升级的引导,促进了新型建筑业态和理念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建筑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国家和社会对建筑设计价值创造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价值载体,有利于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高端人才相对不足
        建筑行业兼具创意性和工程性特征,人才对于建筑设计企业和致力于布局产业链的企业至关重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己经形成一批数量庞大的从业队伍,但目前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和创新时期,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逐渐普及,复合型高端人才日趋不足。根据《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截至201_5年末我国建筑设计企业从业人员99.72万人,其中具备高级和中级职称的分别为7.39万人和13.47万人,分别占比7.41%和13.51%,占比不高。高端综合性人才储备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尤其是新型业务的快速发展。
        (2)资本不足
        建筑设计属于轻资产服务型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难以获得满足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所需的资本支持,尤其是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资本不足的限制。
        此外,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建筑设计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快速发展,均需要充足的资本投入。
        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系
        建筑行业产业链长,环节较多,建筑设计企业与其他环节参与者共同服务于开发商或者投资方,建筑设计行业及其企业的发展不仅受上下游影响,也受建筑产业其他环节的影响。
        1、行业上游
        建筑设计主要提供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其他建筑的规划、设计或咨询服务,服务成果主要源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思和创造,处于建筑产业链的前端,不存在狭义角度的行业上游。
        为完成设计工作,建筑设计企业需要采购业务开展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打印机、工程图纸等办公用品,以及辅助设计、效果图制作、打图晒图、模型制作等劳务服务。从合同关系角度,上述供应商属于建筑设计行业的上游。
        上述采购的物品和劳务市场供应充裕,质量、价格透明度高,不存在公司依赖特定供应商的情形。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始进入建筑设计行业,促进了建筑设计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行业下游
        建筑设计企业规划、设计或咨询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建筑或工程项目的发包方,从合同关系角度,建筑设计行业的下游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工程总承包方或其他发包方。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商业综合体的建设需求旺盛,建筑业的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发展迅速,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实施进程看,施工是设计的下一环节,制造技术、施工工艺、新型建材发展日新月异,反向推动了建筑设计的研发和创新。
        3、建筑产业链的协同与融合
        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兴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在设计阶段即前瞻性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深度规划,以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质量,实现建筑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建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融合的步伐加快,上游具备综合设计能力的企业或者下游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尝试向其他环节拓展。该趋势为建筑设计行业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具备全产业链拓展能力的设计企业,可以利用设计研发优势向下游环节拓展,充分发挥设计的价值创造能力,挖掘更广阔的价值载体,增大发展空间。

        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行业在资质管理、技术要求和区域属性等方面的特征决定了行业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
        1、资质壁垒
        我国对建筑设计及其相关行业实行资质管理,对各类型业务资质进行等级分类和管理,从资历和信誉、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审核并颁发资质证书,企业只能在资质许可范围内开展业务。因此,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格资质证书是进入建筑行业的基本门槛。
        2、专业人才壁垒
        建筑设计成果是设计人员创意和技术的综合体现,要求行业人员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实践积累。拥有一支专业技术扎实、项目经验丰富、审美风格多元的设计团队是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持续创造优秀设计产品的关键。
此外,我国对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法规明确了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等级分类、注册方式、执业范围等。综上,建筑设计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人才壁垒。
        3、技术壁垒
        建筑兼具艺术性和工程性,需要综合应用建筑史学、建筑美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技能,同时需要设计软件、结构软件、渲染软件等专业工具的支持,具有较高的综合技术壁垒。
此外,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快速发展,对企业和设计人员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门槛越来越高。
        4、市场壁垒
        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需要建筑企业快速响应,提供贴身服务和技术支持。建立本地化的服务团队,提高响应速度,增强客户粘性,是建筑企业常用的跨区域扩张策略。开拓异地市场需要企业在品牌、口碑、规模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积累,更需要技术平台、质量控制等体系的强力支撑。大型建筑设计企业通常己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平台和质量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5、品牌壁垒
        建筑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经济和美观,客户在选择设计企业时,品牌美誉度、历史口碑和项目经验是重要考量因素。该等要素的建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项目实践,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在品牌客户、复杂项目经验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积累,培育了一定的品牌美誉度,新进企业或小规模设计企业难以
        在短时间内建立品牌影响力,市场开拓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近年来,中国智慧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9年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为4256.92亿元,2023年增长至5962.6亿元。

2024年10月16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中国已经将智慧城市写入国家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早在2012年12月我国便开始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在2013年1月我国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同年8月国内试点智慧城市数量已达193个;2015年4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300个;到2016年国家更是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并在此后开展对新型智慧城市自评估的

2024年09月20日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已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近年来消费者愈发注重家居便利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快速扩容,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200亿元。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呈现出如火如荼发展局面 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呈现出如火如荼发展局面 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增长3.0%。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0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16213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330815亿元,增长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社会领域投资

2024年08月07日
我国房地产行业: “三大工程”建设为推进重点 头部效应正不断加强

我国房地产行业: “三大工程”建设为推进重点 头部效应正不断加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9.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约6.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

2024年07月17日
我国电梯行业:需求开始复苏 加装及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

我国电梯行业:需求开始复苏 加装及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

电梯需求由新建地产的新梯需求、加装、存量更换、海外出口、轨交市场组成,2023年在多重需求向好的推动下,电梯整机销量同比增长10.68%至121.86万台,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72%至1557.77亿元,未来新建地产电梯需求下滑,但加装市场、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可对冲一部分地产下滑所导致的需求缺口。

2024年06月25日
我国建筑劳务行业:市场保持良好运行 专业化仍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劳务行业:市场保持良好运行 专业化仍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建筑劳务行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建筑劳务行业企业数量为5299家,2022年企业数量为6210家,2023年增长至6363家。

2024年05月25日
房地产精细化转型下五恒系统应用市场或进一步打开 企业国际化将迎更多商机

房地产精细化转型下五恒系统应用市场或进一步打开 企业国际化将迎更多商机

产品的多样化、品类的丰富性、结构型的拓展是中国空调行业长远发展的趋势所在。与此同时,APF能效等级在2021年的强制实施之后,并没有进一步推动变频空调产品出货量占比的提升。据统计,2022年国内空调市场变频产品的出货量同比下滑了9.86%,下滑幅度超过了行业总出货量的降幅。

2024年03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