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基本取向,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力度进行调整,保持总需求的平稳较快增长
和以往的调控相比,这一次调控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增加住房供给、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规范和引导住房需求方面,进而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防范资产泡沫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不过,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资产价格和总需求并不是两个相互完全独立的变量,抑制投资性需求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总需求的平稳增长。这次出台的政策同时采用了差别化的利率政策、提高首付比例以及严格贷款发放标准等“量价结合”的手段。相对于价格型调控工具,数量型调控工具的不确定性较大,容易产生政策力度过重或过轻的风险。因此,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继续加以协调,评估各种参数和变量,必要时进行微调,平衡各种调控措施对总需求的影响。
(二)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力度适当微调
剔除基数效应,从环比数据来看5、6月份的投资增速小幅回落。随着调控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下半年环比回落趋势延续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按照目前的进度估计若金融机构能按照年初新增7.5万亿的目标投放贷款,意味着下半年信贷资金的增长基本平稳。但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投资主体自有资金、外资利用、发债和股市融资、银信合作产品发行等其他融资渠道的变化,根据经济的运行情况前瞻性的对信贷投放额度和财政支出进行微调。从保持总需求平稳增长的角度看,下半年货物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转正,但幅度不大预计在0-0.5个百分点。消费预计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贡献预计在4-4.5个百分点。如果三、四季度GDP增长率要在保持在9%以上,再考虑存货调整和服务贸易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需要贡献5个百分点左右,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23%左右比较合适。
2011-2015年中国轨道交通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三)加快落实“新非公三十六条”,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交通运输、能源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和社会回报率较高。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与产业转移和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水平与东部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可以利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有力形势,及时出台和完善实施细则,落实有关责任,消除投资障碍,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投资便利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向中西部。另外,我国当前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能源、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启动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投资项目都可以加快推进。
(四)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应注意清理方式和力度
地方融资平台对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部分金融机构对信贷管理较弱,地方债务规模膨胀过快,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将有助于防范系统性的金融财政风险。从保持总需求平稳增长的角度看,尽管4万亿投资计划当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可能早已经安排,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一定程度可能影响部分地方投资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实施,从而延缓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步伐。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同时注意建立合理规范透明的资金退出机制以及地方债务融资的长效管理体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