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房地产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p#第一章 全国建材行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e#

第一节 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一、节能减排政策

    (一)政策简介

    作为传统行业的建材行业,一直以来被称为“两高一资”行业。2006年,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2007年,建材工业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耗总量和工业部门能耗总量的7%和10%,因而备受国家重视,被列为国家重点关注的行业。

    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先后推出十多项建材行业环保政策。节能减排对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降低由落后生产工艺产生的较新型干法工艺更高的能耗;第二,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改善供求关系;第三,推进行业并购重组,进而提高行业集中度,并促进行业竞争模式由低价无序竞争转向增强区域控制力的竞争;第四,通过建设余热发电、循环经济等项目,在降低行业自身成本的同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政策解析

    节能减排作为现阶段最为紧迫、攻坚的重点工作被凸现出来。前一阶段,建材行业在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同时,付出了大量消耗能源、过度使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巨大代价。因此,在政策的指引下,建材行业应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走节约型、环保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政府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势在必行。尽快出台行业节能减排标准和各项鼓励与惩罚制度,让企业有章可循、行业有法可依。

    其次,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企业以奖励和补偿。面对大批落后产能的淘汰企业,面对大量的科技创新的新型生态建材产品不断涌现,面对大批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之路的人才,政府应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创新人才等,把节能减排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点。

    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个行业都要行动起来,和政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相互理解与支持,进一步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共同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以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二、水泥政策

    (一)政策简介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电石渣综合利用,国家发改委近日决定对全部利用电石渣替代天然石灰石生产水泥项目的规模和工艺放宽限制。发改委5月29日公布的规定显示,现有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配套建设的电石渣制水泥生产装置规模,不受产业政策所定规模的限制,但须达到1000吨/日及以上。发改委同时鼓励规模较小的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通过与周边水泥企业或其他可消纳电石渣的企业合作,使电石渣得到充分利用。

    (二)政策解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通知要求,今后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企业可享受优惠政策。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今后国家将鼓励电石渣综合利用,并对全部利用电石渣替代天然石灰石生产水泥项目的规模和工艺放宽限制。按照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关于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现有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配套建设的电石渣制水泥生产装置规模,不受产业政策所定规模的限制,但须达到1000吨/日及以上。同时鼓励规模较小的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通过与周边水泥企业或其他可销纳电石渣的企业合作,使电石渣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通知》要求,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生产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其电石渣生产水泥装置单套生产规模必须达到2000吨/日及以上。现有电石渣水泥生产线可以采用湿磨干烧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新建电石渣水泥生产线装置必须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企业,经政府循环经济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享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三、陶瓷政策

    (一)政策简介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对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进行战略调整的内容之一。《标准》对陶瓷工业各种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对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污染防治提出技术原则、路线和方法的指导,并提出其行业应鼓励、限制、淘汰的技术工艺及设备,引导陶瓷工业向清洁、健康的方向发展。《标准》以我国当今陶瓷工业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规定了陶瓷工业企业的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陶瓷工业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以及锅炉、火电厂排放大气污染物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根据《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耗限额》规定,现有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电耗)限额规定及新建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电耗)限额的规定成为强制性标准。该两条强制性标准严格规定现有建陶企业与新建陶企业的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单位电耗限额。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中的限额基本上比《建筑卫生陶瓷能耗等级定额》标准中的国家特级要求还高。《限额》将可能成为一个强制性标准,成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一个技术门槛、能耗门槛;成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一个准入门槛。

    以上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都对我国陶瓷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题,同时,由于陶瓷产业属典型的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上政策对陶瓷产业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无疑给企业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压力,企业如果要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必将加大其生产技术的投放力度,销售也需保持较高增长,然而出口退税的一再调整是的企业出口受限,对于陶瓷企业来说无疑为雪上加霜。

#p#第一章 全国建材行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e#

    (二)政策解析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小企业众多,且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低等问题。出口产品多以中低档为主,在款式和工艺方面缺乏创新,企业之间相互抄袭、贴牌生产现象严重,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远低于欧洲和日本,产品附加值低,行业竞争力弱。同时,小型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薄弱,单位产品能耗高,且没有资金进行节能设备改造,污染严重,效益低。

    为此,国家与地方政府不断制定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提高企业准入的耗能、环境标准条件,鼓励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一些达不到标准条件的高耗能、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进行强制关闭。而新《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将有20%左右的达不到标准的中小陶瓷企业被淘汰。

    由此可见,未来我国陶瓷行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小企业和小手工作坊将受到准入条件以及强制性环保标准的限制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同时,拥有环保设备、达到环保标准,且具有品牌与质量优势的企业将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下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银行避开对前者的信贷投放,后者值得银行关注。

    第二节 全国建材行业总体运行分析

    一、5月建材概况

    (一)人造板产量

    

 


   


    (二)建筑涂料产量

    

    

#p#第一章 全国建材行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e#

    (三)砖瓦产量

    

 


    


    (四)商品混凝土产量

    
    

#p#第一章 全国建材行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e#

    二、建材行业整体分析

    目前,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建材行业产能恶性扩张的可能性极小。预计在2008年出口明显受阻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将再次显现,因此08年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4%的较高水平,对应建材产品的需求增速都将保持在10%以上。虽然由于信贷季度性控制政策的变化,行业可能产生季节性波动,但行业整体供求关系将继续好转。

    (一)供求决定景气度

    建材行业的景气度由供给关系决定。在行业利润率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紧缩的预期下,市场普遍担心需求下降会使行业景气下降。现在,市场还是将重点放在新增产能上,对于需求方面不必过度担心。

    首先,行业景气周期核心的驱动力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的好坏是行业周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不受成本因素干扰,在供求关系偏好的情况下,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通过产品价格的上升得到转移。

    其次,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我国以固定资产投资带动GDP增长的发展现状很难改变,因此我国对水泥和玻璃需求量将持续高速增长,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最后,从历史情况来看,我国建材行业需求波动的幅度明显小于供给波动的幅度,因此行业周期与供给变化的相关性大于需求变化。在判断行业走向时,对供给面的关注程度应大于对需求面的关注程度。

    (二)产能扩张可能性不大

    建材行业产能扩张的速度取决于建材行业投资的增幅,这种增幅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行业现实的盈利能力。首先,整个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而作为需要不断进行资本性投资维持企业规模扩张的行业,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其下一年度的资本新开支,从而影响到产能的投放;其次,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到行业外资金进入建材行业的意愿,2003年末到2004年初,全国水泥的火爆行情直接导致了大量行业外资金进入水泥行业,从而引起了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水泥行业严重供过于求。

    二是宏观调控。首先,企业基于行业景气度的投资意愿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目前,以发改委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基于行业景气度的调控,目的是防止行业利润波动过大。其次是基于节能减排的调控,目的是为了响应我国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无论是从行业景气度角度,还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分析,2008年建材行业出现产能过度扩张的可能性都不大。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行业向正常盈利水平的回归,行业投资意愿逐步增强。但是,由于基于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将使这种投资意愿转化为现实投资的难度增加、周期拉长。

    预计,2008年新增水泥熟料产能为1.4亿吨,折合水泥新增产能1.8亿吨,考虑2008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000万吨,因此,2008年净新增水泥产能为1.3亿吨。2008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与2007年基本持平,为5700万重箱,2007年投产的产能约为5800万重箱。

    (三)需求具有季节性

    目前,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4%的前提下,我国建材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预计2008年水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和2007年11%左右的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即2008年水泥新增需求将达到1.5亿吨以上,全国水泥需求量将在14.5亿吨以上。

    预计2008年玻璃产品的需求增速将略低于2007年约15%的增速,增速在13%左右,即2008年玻璃新增需求将达到6200万重箱以上,全国平板玻璃需求量将在5.1亿重箱以上。

    相对于需求的总体增长,由08年信贷政策变化导致的需求季度性变化更需要关注。在2006年和2007年1季度,信贷放款高达全年总额的将近40%,而08年按照央行的调控目标,这一比例将下降到35%,这有可能对1季度建材需求的同比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材行业的供需在2008年将继续好转,虽然好转的幅度并不能像2006年和2007年那样明显,但足以保证行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回升。根据对水泥供给和需求的测算,2008年水泥新增需求将大于净新增供给2000万吨左右,在2007年3000万吨的基础上有所下降。根据对平板玻璃供给和需求的测算,2008年平板玻璃新增需求将大于净新增供给400万重箱左右,在2007年700万重箱基础上有所下降。

    (四)行业整合是主线

    在现在这轮行业运转周期内,建材行业的发展主题有三个:固定资产投资轮动、行业整合和资产重组。由于前两个主题与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一致,较好把握,而后一主题则确定性较差。

    以水泥和玻璃为例,这一轮行业运行周期与以前周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这一轮周期中,部分区域已经完成新型干法水泥替代落后产能和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的行业整合的双重目标,这些区域里的行业龙头自然成为投资标的。对于玻璃行业,虽然玻璃行业在浮法玻璃领域也存在和水泥一样的整合预期,但是由于玻璃产品与水泥产品主要的区别在于其产品的差异化,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进行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远大于浮法行业整
#p#第二章 全国建材行业市场运行分析#e#

第一节 全国建材行业整体情况分析

    一、全国建材行业整体效益分析

  
    2008年1-5月,全国建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1%,利润总额增长52.50%,总资产增长19.41%,二季度全国建材行业各指标比2007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受房地产市场拉动,建材行业全年销售一路上涨,行业规模及行业利润均实现达到最高值。

   


    二、全国建材行业企业情况分析

    

#p#第二章 全国建材行业市场运行分析#e#

    

    

    

    截止2008年5月,全国建材行业企业总数为24882家,亏损企业为4846家,亏损面为19.48%,亏损总额达5983953千元。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省市为山东省,企业数量为3340家,亏损企业数量最多的省市为广东省,共计亏损515家,亏损面达到22.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排名为第二位,亏损额达到346851千元,亏损额偏大。
#p#第二章 全国建材行业市场运行分析#e#
 
    第二节 全国建材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一、全国建材行业经营规模环比分析

    

    截至2008年5月,全国建材行业企业数24882家,企业有所增加,行业规模迅速扩张。2008年1-5月行业人均销售率同比上升29.14%。行业产品销售费用比2007年同期上升48.85%,企业销售成本及管理费用略增。应收账款净额比2007年增长14.92%。

    

 


    二、全国建材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p#

第二章 全国建材行业市场运行分析

e#
    
    2008年全国建材行业销售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同时盈利能力较2007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各项指标均较2007年同期增大,其中销售利润率增长14.49%,成本费用利润率增长15.17%,行业的资金利润率比2007年同期上升138.87%,总体来看,二季度虽然受上游煤电油价格上升影响,生产成本上升,但并未对行业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全国建材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2008年1-5月,全国建材行业营运能力各项指标较2007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存货周转率比2007年同期增长9.56%,达到14.87,存货风险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上升15.91%,达到10.67,其他指标也有不同幅度的增大,整体看行业资产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全国建材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2008年前5个月全国建材行业偿债能力较2007年同期略有提高。其中资产负债率比2007年同期有所下降2.25个百分点,为58.11%,仍处于最优值区域,权益乘数与2007年同期下降3.21个百分点,行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进一步增强,偿债风险降低。同时行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较2007年同期幅度增加17.38%,达到5.02,行业利息偿还能力增大。

#p#第二章 全国建材行业市场运行分析#e# 

    第三节 全国建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分析

    一、全国建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全国建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8年1-5月从全国建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指标来看,小型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在全国不同规模企业中略微处于领先。各种类型企业盈利能力相差不大,大、中、小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6.48%、6.50%、5.39%,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7%、6.98%、5.8%。

    三、全国建材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p#

第二章 全国建材行业市场运行分析

#e#

    

    二季度全国建材企业中,小型企业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类型企业,企业营运能力较强。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上看,中型企业该指标最低,小型企业最高,说明小型建材企业在流动资产中市场份额较大,能够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占用,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中型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较慢,存货占用水平高,销售实现较慢,存货转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慢;中型企业无论是应收账款周转率还是存货周转率均处于劣势。

    四、全国建材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季度全国全国建材行业中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高,为58.84%,稍高于大、小型企业,大、中、小型企业资产负债规模均处于最优范围;从不同规模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来看,小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为6.38,大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为3.44。总体看来,中型、小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好,相比而言,大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弱,但偿债风险不大。
#p#第三章 建材行业子行业运行分析(1)#e#

第一节 水泥行业

    一、水泥运行分析

    (一)水泥产量

    1-5月全国水泥产量51438万吨,同比增长9%,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7.1个百分点。从时间看,1、2月份受雪灾影响,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出现停水停电以及煤炭供应紧张等情况,许多水泥企业被迫停止生产,水泥产量下降明显。3月份灾后重建等因素推动水泥产量恢复性增长。4、5月份由于国家紧缩信贷政策对水泥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水泥产量增速再次下滑。

    

    

    
    由于CPI和PPI高企,2008国家实施紧缩的信贷政策,使地方投资有所减缓;同时,雨雪和地震灾害的影响,迫使许多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中止。

    1-5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0294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519亿元,同比增长31.9%,增速比前4月下降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对水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1季度水泥产销率97%,比去年同期的97.7%略微下降。

    

    1-5月,全国水泥熟料产量为3.84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4%,其中预分解窑熟料产量为2.04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6%,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例达53.1%,比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福建、江西、河南和广西等省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增长超过50%。1-5月,其他水泥熟料产量为1.8亿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其他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停产251家,减少水泥熟料产量1546万吨。

    中西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快速增长。1-5月,中西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3.8%和23.9%,均高于东部地区13.7%的平均增长水平。东北地区水泥产量快速增长,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华东和西南地区水泥产量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东北地区水泥市场活跃。1-5月,东北地区水泥产量为272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增速居其他地区之首。黑龙江、辽宁和吉林3省水泥产量都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1.8%、18.8%和18.6%。但从东北地区水泥市场的总体需求看,增长态势还是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

    华东和西南地区水泥产量增速减缓。1-5月,华东地区水泥产量为2096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1-5月,华东地区水泥生产企业停产47家,减少水泥产量421万吨;1-5月,西南地区水泥产量为574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贵州水泥产量下降的影响。1-5月,贵州水泥产量同比下降了6.5%。

    (二)水泥价格

    水泥产品供需关系改善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在水泥需求旺盛的前提下,水泥价格出现上涨。由于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同导致水泥需求情况不同,各地区水泥价格存在较大差异。6月初我国部分省会城市P.O42.5散装水泥价格及涨幅看,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是08年我国水泥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地区,主要城市价格涨幅都超过了15%。

    

    除了直接的供求关系影响外,其他多种因素也会间接推动水泥价格上涨。不同区域内落后水泥淘汰的速度和新增产能投放的对比状况不同会对水泥价格产生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去年底08年初成都、重庆地区水泥价格在周边落后水泥产能快速淘汰但新产能尚未释放的前提下,水泥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现在两个地区的水泥价格仍然保持了500元/吨的全国最高水平。08年二季度山东省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力度加大,水泥价格也出现了大幅的上涨,并为上海市及江浙地区水泥价格上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电力供应短缺也会造成水泥产能不能充分发挥,推动水泥价格上涨。此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相对受益,因为新型干法水泥与落后工艺水泥存在差别电价,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小水泥企业的电力供应也得不到保障。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上升,从而推动水泥价格上涨,这也是08年多数地区水泥价格能够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另一个层面看,如果水泥需求不旺,水泥企业很难能够通过转价的方式来提高价格。此外,区域市场水泥企业产能集中度的提高、地震灾后重建等因素也对水泥价格的走势产生正面影响。

    二、水泥深度分析

    (一)供需分析

    水泥产品因相对单一的用途而与宏观经济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在宏观经济增速减弱的背景下,2008年下半年水泥产品的需求增速会出现一定回落,但行业供需持续好转的趋势依然未变。另一方面,由于煤炭价格持续快速大幅的上涨,水泥企业的生产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水泥产品需求依然乐观在工业化阶段,水泥的需求拉动来自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水泥需求与宏观经济的历史指标关系看,水泥产品的需求仍然保持乐观的增长。

#p#第三章 建材行业子行业运行分析(1)#e#

    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不改水泥需求增长趋势

    从过去20年我国水泥产量与GDP之间的关系来看,我国水泥产量随GDP增长保持了持续增长。2001-2006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水泥产量的增长保持了高于GDP的增长速度。GDP增速超过6%时,水泥需求都会保持增长。虽然宏观经济增速出现回落趋势,但考虑到宏观经济并不会出现大幅下降,水泥需求的增长趋势并不会改变。实际上,随着近十年来GDP增长率波动的收窄,水泥需求的周期性波动也在减弱。

    投资增速回落带动水泥需求增速回落

    水泥需求的最直接驱动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2001年-2007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水泥需求量(水泥产量扣除当年的出口量,增速基本与产量一致)基本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也会出现回落,并进而导致水泥需求增速的回落。预计08年水泥产量将达到14.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水泥需求量约14.5亿吨。

    投资结构或现分化,基建投资对水泥需求的拉动明显

    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和工业投资增速回落的可能性更大。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滑,自身现金流及信贷的压力使得企业的快速扩张得到抑制。工业投资增速回落对水泥需求的影响很小,因为工业投资中较大的比例是对机器设备的采购,同时很多厂房使用钢结构建筑,因此工业投资对水泥需求量不大。房地产市场对水泥的需求占到1/3左右,如果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出现下滑,水泥的需求肯定是受到负面影响。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大将会明显的拉动水泥的需求。

    虽然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基础设施水平与其他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时,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可能性很大。“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交通基建投资仍将处于大幅扩张的阶段,中央政府的计划投资额达到3.8万亿人民币。其中,增长较快的来自于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领域。“十一五”我国铁路投资达到1.25万元,基建投资至少有翻倍的增长;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预计将达到人民币21000亿元;国家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机场45个左右,建设资金投入约1400亿元。从地方政府来看,城市化步伐加快后城市交通压力增加,预计到2010年末,我国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将达到2091公里,达到2006年末通车里程的3.3倍。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水泥需求拉动的重要因素。

    工业化与城市化拉动水泥需求处于长期上升周期

    长期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两个因素将拉动水泥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处于上升周期。从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指标看,2007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达到1吨左右,但人均累计水泥消费量(1950-2007)只有11.2吨左右,距离20-22吨左右的高峰值仍有较大差距。而根据国外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泥消费量才达到最高值。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水泥消费量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我国水泥消费最先达到高点的应该是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预计2010年达到的可能性较大),区域上看先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然后往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我国水泥的消费高峰存在由东向西的区域性的渐进式过程。

    (二)产能分析

    新增产能迎来新一轮高峰

    由于落后水泥产能淘汰提供了市场空间,水泥企业开始新一轮产能扩张。2007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开始出现上升。08年一季度,水泥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2亿元,同比增长40.1%。根据国家落后水泥产能淘汰的计划,预计本轮产能投放的高峰期在2007-2009年。从投产产能看,本轮产能投放低于2004-2005年的新增产能。虽然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等量淘汰的原则,但实际水泥扩产的产能仍然高于淘汰的量。预计2008年新增熟料产能在8500万吨左右,2009年还会保持较高的投产产能,2010年新增投产产能会有明显回落。经过本轮产能扩张,水泥行业将达到结构调整的目标,水泥产品的替代空间降低,新增产能的投资也将明显下降。

    落后产能淘汰加速,供求关系持续好转

    2007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给地方政府划定淘汰的水泥量指标并要求地方政府上报淘汰企业的名单,水泥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加速。从实际淘汰效果来看也是比较理想的。2007年全年通过拆除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200万吨,自2006年以来全国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达到8700多万吨。实际上,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都制定了远高于国家淘汰量的淘汰计划,环保及能耗指标的压力将会迫使地方政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力度继续加大。

    如果按照最保守的估计,考虑08年500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的淘汰,实际水泥产能增速在4%左右,相比9%左右的水泥需求增速,水泥产品的供需关系将持续好转。

    实际上,随着大型水泥企业粉磨能力的提升导致熟料外销量的大幅下降、煤炭价格上涨及限电措施、水泥新标准的实施都将进一步加速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

    (三)成本分析

    水泥生产成本中最大的支出在于能源成本支出,也是波动较大的一部分。油价、煤价的持续上涨导致水泥企业生产和运输成本的日益突出,下半年电价也有上调的可能性,无疑水泥的生产成本支出还会增加。水泥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可以通过涨价、节能降耗等方法进行消化。成本上涨的负面影响需要辩证看待,它对行业竞争环境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煤炭快速上涨,大型企业优势扩大

    目前,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中涨幅最大的是煤炭。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快速上涨,5月份我国煤炭价格在高位又出现了快速大幅上涨。由于煤炭价格在水泥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达到40%,煤炭成本的上涨导致熟料生产成本的上升。另外,煤炭价格持续高涨背景下,煤炭质量可能出现下降,直接导致煤炭单耗水平的上升。煤炭价格上涨推动熟料价格上涨并进一步传导至水泥价格的上涨。

    煤炭价格上涨背景下,整个水泥行业的竞争环境会好转,大型水泥企业的优势会进一步扩大。从相对竞争来分析,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对大型水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首先,由于大型水泥企业的年煤炭消耗量很大,企业一般具有比较稳定的煤炭供货渠道,在煤炭供应相对紧张的前提下,大型水泥企业的煤炭供应不会出现问题。另外,一般大型水泥企业都是集中统一采购的,因此,价格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大型水泥企业的生产线都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而且单线产能规模都比较大,因此,单位产品的煤炭消耗也是比较低的。而立窑的煤耗则高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0%以上,湿法窑的煤耗水平要高至少50%。煤炭价格上涨对落后水泥企业的负面影响更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落后水泥产能的淘汰,大型水泥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控制力则会加强。

    煤炭涨价的敏感性分析

    假定目前煤炭采购价格为500元/吨,P.O42.5水泥价格为300元/吨,对于不同单耗的水泥生产线,消化煤炭涨价的能力差异很大。当煤炭价格从500元/吨上涨至900元/吨的过程中,水泥企业如果要消化煤炭成本的上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泥价格的最低上涨幅度参见表一。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同样水泥价格水平下,大型水泥企业因煤炭采购价格较低、单位煤耗水平较低从而盈利能力受到的影响更小。

    节能减排消化成本压力

    成本上涨使得水泥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增强。当前水泥企业节能减排应用较为成熟和效果最好的一个方式即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纯低温余热发电。在煤炭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水泥企业投资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积极性大幅提高。2007年我国投产的余热发电生产线86条,安装发电机组59台,装机容量571MW,发电能力38.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4万吨。截止到2007年年底,安装余热发电装备的新型干法生产线达到了122条,机组92台,装机容量740MW,发电能力49.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3万吨。08年6月份,我国《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将正式对外发布,对于规范和推广余热发电将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第二节 玻璃行业

    一、玻璃运行分析


    (一)玻璃产量

    1-5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2.43亿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其中浮法玻璃产量为2.02亿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5.4%,浮法玻璃比例达83%。浙江、河北、广东和山东平板玻璃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6.2%、14.7%、7.6%和3.3%;江苏平板玻璃产量下降7.2%。江苏平板玻璃产量已连续3个月呈持续下降态势。

    1-5月,全国夹层玻璃产量为122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9.6%,尽管从总体看增速较低,但部分地区却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河南、重庆和上海夹层玻璃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6.1%、33.1%和30.7%。广东和福建夹层玻璃产量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河北夹层玻璃产量下降7.6%。

    1-5月,全国钢化玻璃产量为467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6.2%,除浙江钢化玻璃产量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外,江苏、广东和安徽等主要产区产量均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1%、24%和172.4%。

    1-5月,全国中空玻璃产量为71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5.6%,山东、河南和天津等主要产区产量均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7.1%、73.2%和40.5%。但浙江中空玻璃产量增长相对较低,仅增长8.3%。
#p#第三章 建材行业子行业运行分析(1)#e#
   

 


   

    

    
    (二)玻璃价格

    产能的大幅投放、出口量的下降以及企业库存量的持续攀升,最终将导致玻璃企业竞价销售,玻璃价格步入下降通道。我国重点联系玻璃企业浮法玻璃主要品种价格走势看,主要浮法玻璃品种价格自去年10月份达到近两年多的高点后开始出现回落,到08年4月份,我国重点联系玻璃企业浮法玻璃价格已经从去年10月份的高点回落10%左右。考虑到我国平板玻璃产能的后续投放以及宏观经济紧缩,房地产开发投资面临回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增速也会出现下滑,玻璃需求也存在负面影响,下半年浮法玻璃的价格走势不容乐观。

    

    从玻璃企业的生产成本来看,占比和波动较大的原燃料成本。玻璃生产的一个重要原材料是纯碱,而多数企业的燃料还是以重油为主。从过去六年我国重点联系玻璃企业的纯碱、重油季度购进价格来看,玻璃企业的原燃料成本出现快速上升。从2006年二季度开始,纯碱的购进价格就出现了持续上涨,到08年一季度,纯碱价格已比2006的二季度的价格上涨超过40%,相比去年四季度涨幅超过18%。重油价格则基本跟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由于08年国际油价出现了持续的大幅上涨,我国预计重油的涨价幅度也会超过30%。虽然玻璃企业部分实施了油改气等节能降耗措施,但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已经形成。从当前价格水平看,纯碱和重油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仍然很大,预计纯碱和重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玻璃成本同比上涨达到10元/重量箱左右。

    


    二、玻璃深度分析

    如果玻璃行业产能扩张得不到控制,2008年玻璃行业的景气度将会从高位回落。从玻璃行业08年前4个月的数据看,多个指标显示,平板玻璃行业的景气度已经初现回落。

    (一)出口分析

    虽然国内需求较为旺盛,但是产能投放的速度太快造成较大压力,因此,玻璃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消化部分产能。2001年-2007年我国平板玻璃出口量保持连续增长。其中,2007年我国出口平板玻璃2.8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3%,增长率自2005年持续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需求旺盛,因而出口量下滑,另一方面可能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出口量下滑。2007年我国平板玻璃的出口量占当年的产量比例超过10%。但从08年的情况来看,形势较为严峻。在人民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中国的木片厂主要分布在湖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2022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597家,2024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估算约为731家,全国木片加工厂数量预计已超1000家,且国内木片加工工厂数量将持续上升。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2019-2023年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由5870亿元左右增长至8615.31亿元。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随着“双碳”的推进,预计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6年有望达万亿级。

2024年11月01日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近年来,中国智慧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9年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为4256.92亿元,2023年增长至5962.6亿元。

2024年10月16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中国已经将智慧城市写入国家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早在2012年12月我国便开始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在2013年1月我国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同年8月国内试点智慧城市数量已达193个;2015年4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300个;到2016年国家更是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并在此后开展对新型智慧城市自评估的

2024年09月20日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已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近年来消费者愈发注重家居便利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快速扩容,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200亿元。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市场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市场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增长3.0%。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0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16213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330815亿元,增长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社会领域投资

2024年08月07日
我国房地产行业: “三大工程”建设为推进重点 头部效应正不断加强

我国房地产行业: “三大工程”建设为推进重点 头部效应正不断加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9.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约6.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

2024年07月17日
我国电梯行业:需求开始复苏 加装及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

我国电梯行业:需求开始复苏 加装及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

电梯需求由新建地产的新梯需求、加装、存量更换、海外出口、轨交市场组成,2023年在多重需求向好的推动下,电梯整机销量同比增长10.68%至121.86万台,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72%至1557.77亿元,未来新建地产电梯需求下滑,但加装市场、存量替换市场有望贡献明显增量,可对冲一部分地产下滑所导致的需求缺口。

2024年06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