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8房价必跌十大因素

现在社会话题有一个共同倾向,那就是对于中国的房价问题的探讨都是非常热衷。然而不同的是对于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向可以说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我想究竟中国的房价未来怎样,也都是一个大概的预测,即便是业界最顶尖最NB的专家学者也都不敢说未来房价是必涨还是必跌。

  

  其实笔者本文的标题就是不成立的,稍有一点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哪怕你把理由陈述得再精准,再全面,事实都有可能会因为未来的一个小因素而不会朝着预期方向发展。所以说惯用这种标题的人首先是对房地产市场乃至老百姓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为了能和这些人划清界限,但同时又不能脱离他们,我今天也姑且用一回,也对大家、对自己不负责任一回吧。

  

  不管是举出的16种理由还是49种理由来说明房价必跌的,也都是发挥了其聪明才智,也都是凭借自己对市场的深刻分析乃至综合甚至再分析才得出的那些硬邦邦的理由来的。其实,他们讲的一点错都没有,又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成熟深刻,但是一旦标题用上了“必然”,我总觉得楼市就这么被“八卦了”,失去了本来很严肃的权威性和论证度。笔者也根据大家的观点,把他们扬言房价必跌的理由归纳总结,大致就是下面的10大因素。(对于数据部分不做收录,总感觉一些数据更能骗人)

  

  一、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

  

  看看日本的例子,日本因为人多地少,所以举国上下认为日本的房子应该大涨特涨,结果在最高峰时,东京及周围三个地区的理论地价超过美国整个国家及在美国忸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净资产值。在这样的气氛中,人不免狂热,失去应有的理智。所以恐怕不能因为上海的土地成本高就认为上海房子的价值就应该高达10000以上,因为土地的价格并不代表价值。 从经济学根本上开始分析,看来是比较科学的。

  

  二、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房价下跌

  

  从一般规律来看,25—35岁是结婚的高峰,也是第一次购房的最高峰。上世纪60、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2000年左右正好是处于买房、结婚的高峰。但2008年之后,当1978年出生的人口年龄超过30岁以上时,我国的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将结束他们买房、结婚的高峰期了。 2008年前后的人口结构变化将非常明显,2008年之后的结婚人口比2008年之前下降30%多,而且是突然的下降。这样的人口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因为影响房价的最重要原因是边际需求因素,当边际需求减少时,价格肯定会下跌。没错,从我国国情出发,对于人口大国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却是对房价影响是相当大的。

  

  三、奥运会的结束导致房地产市场缺乏再度膨胀的空间

  

  奥运会举办之后,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必然没有前期“大兴土木”给房价带来巨大的升值空间,而且开发商也失去了炒作的题材。可能有人说了,这仅仅是北京,对中国的房价可能没有影响。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开发商炒作的力度绝非我们所能想到的,不光是北京在拿奥运说事,跟北京沾边的,不沾边的,跟奥运会沾边的,不沾边的,只要是能扯上,都给它扯上关系。毕竟奥运会在中国嘛!

  

  四、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的影响

  

  政府宏观调没有错,但为什么对房价调控的收效总是甚微呢?其实,这种调控尤其是对房地产这种特殊的市场的影响毕竟有一定的滞后性,经预测估计到2008年后可能效果会凸现出来。

  

  中小户型的房子数量将空前增多。以前90平米以上的房子占70%,90平米以下的占30%,现在正好倒了个个。也就是说,即使房价不变,由于房子的小户型的数量多了,以前假设10000平米只能解决100户的住房问题,现在可以解决200户了,从而可以在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为更多的购房者解决住房问题。

  

  另外还有的说,中国房价必跌无疑,否则,政府就是狠狠抽了自己一个耳光,如果预见无错,接下来的国土、建设、规划、金融机构将要陆陆续续出现新闻--肯定有几只“鸡”被干掉,以便给猴看,对不?话虽说得不好听,但是很容易理解。

  

  五、土地不能再成为房价上涨的理由

  

  10月25日,北京市国土局局长安家盛在谈到第一批上市限价房地块时,再次强调“房价和地价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公开出让的住宅用地成交单价已经出现大幅回落,住宅用途为主的土地成交单价从2005年的每平方米2578元降至2006年的2272元,降幅约12%。由此可以看出,开发商所提出的房价上涨是因为地价在不断上涨显然不成立。另外,北京住宅土地招标方式出让不但没有使地价上涨,反而招标达到了抑制盲目竞价出现地价上升的现象。

  

  六、房价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上升到政治高度

  

  现在房价已经不单单是经济问题,它关系到整个社会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稳定房价已经是中央坚定不移的政策。2005年许多地方政府逆向调节已经让中央感到恼怒了,让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都在2006年的人代会答记者问时,将房价问题作为自己最痛心的三件事之一了。今年出台的《意见》由2005年的 7部委增加为9部委,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增加了国家监察部,大家知道监察部是干什么的吗?监察部是处理干部的。也就是说,如果今年再有地方政府稳定房价不力,顶风而上,必将作为出头鸟被干掉。哪个当官的不为自己的乌纱帽担忧啊,想想吧?

  

  七、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房价涨到一定程度肯定会下降

  

  其实这就是哲学上讲的,说这句话可以不用担心会负责任。因为这是真理,房价再怎么涨它总有回返的一天,我也知道房价必跌,但是究竟哪一天会降呢,2年、10年还是30年,我说不准。但是说2008年后房价必跌应该算是一个比较聪明的说法。

  

  八、购房者观念的改变

  

  可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压力和无奈,以及媒体的宣传,人们开始学习国外租房模式的行为,摒弃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把“真正的生活不是看你拥有多少房子,而是看你一套房子里拥有多少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境界,如果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那将是对将来房价的一个严厉的冲击。其实购房和安居不能划等号。

  

  九、建设成本的降低导致房价降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节能建筑的推广,建设成本应该是越来越低,所以房价下跌是必然的。

  

  十、开发商的种种劣行导致购房者望而却步

  

  最近关于开发商的罪行屡屡曝光,购房者与开发商的官司不断,可能由此导致不少购房者对开发商失去信心,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购房者攥着钱不撒手,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开发商就不同了,房子出不了手,那银行高额的贷款利息你可是要月月缴啊。购房者和开发商就这样僵着,你说最后谁会受不了?

  

  以上就是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力挺房价必跌的所谓理由,我觉得既然能找出来的理由那就是对的,但是不能光图我们无房族的一时之快,而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责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中国的木片厂主要分布在湖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2022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597家,2024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估算约为731家,全国木片加工厂数量预计已超1000家,且国内木片加工工厂数量将持续上升。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2019-2023年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由5870亿元左右增长至8615.31亿元。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随着“双碳”的推进,预计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6年有望达万亿级。

2024年11月01日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

近年来,中国智慧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9年我国智慧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为4256.92亿元,2023年增长至5962.6亿元。

2024年10月16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现状分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形成 市场规模稳增

中国已经将智慧城市写入国家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早在2012年12月我国便开始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在2013年1月我国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同年8月国内试点智慧城市数量已达193个;2015年4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300个;到2016年国家更是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并在此后开展对新型智慧城市自评估的

2024年09月20日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数字技术赋能家居产业,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已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近年来消费者愈发注重家居便利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快速扩容,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200亿元。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市场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市场充分竞争特征明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增长3.0%。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0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16213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330815亿元,增长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社会领域投资

2024年08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