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大趋势

2006年是继2005年后的又一个房地产“政策年”。从土地管制到金融信贷紧缩,从住宅供应结构调整到税费调控,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且针对由于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的房价持续走高的现象,采取了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这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其传导渠道,作用于中国房地产的方方面面,将对市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最终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验证。  

  展望2007年的政策走向,尽管政策调控的效果尚未充分得到体现,但作为稳定规范市场的政策,稳定价格、规范市场、防止泡沫、促进发展仍然将是政策出台的核心目标。因此,从当前的市场状况看,2007年在税收、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仍然存在政策出台的空间。热议中的物业税、土地市场治理、物权法出台、流动性过剩问题、逐步上升的汇率预期,仍然将是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应该说2007年的政策仍然是影响市场走向的最大因素,而这种影响或将加强。  

  “地根”进一步收紧,  
  规模化开发趋势明显  
  新增地产项目的规模化开发将成为2007年土地开发的主要趋势。  
  土地一级开发将在2007年演化成一种主流的开发模式,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探寻:其一是开发商实力为大规模一级开发提供有力保障。其二是随着土地市场的日趋完善及土地政策的进一步紧缩,拿地压力越来越大,开发商凭借一级开发的先入优势获得二级开发权已成为“曲线拿地”的新途径。  

  2007年的土地市场运作将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存量土地一级开发,包括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及退二进三(工业厂区改商业、住宅等第三产业)项目,另一类是增量土地一级开发,包括土地征用和农转用土地。其中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的高成本高难度让开发商望而却步,严格控制农地转用的政策,也让开发商对农用地避之不及。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加速都使得旧村改造成为一级开发的热点,但是相关的产业、就业、土地三大问题却成为开发的难点。但旧村改造项目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大,而这种规模化的开发模式也给开发商带来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行业并购走向纵深化  
  从企业层面考察200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兼并收购仍是一个重点。政策调控、市场竞争导致的对房地产企业资源储备的要求是并购整合的基本推动力。同时,同城开发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进入异地市场,以降低各自的开发风险,而中小开发企业寻求困境下生存空间,开发商之间本着不同目的联合启动了2006年房地产行业企业并购热潮的引擎。  

  可以预见2007年房地产企业并购将会在2006年基础上得以延续并进一步的发展,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并购仍将是主流,大企业之间以战略联盟为目的的并购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一个方向。而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结合的房地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方式,都是以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进行土地、资金、人力、品牌等资源价值的整合与挖掘,对不同资源的优化组合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最终目标。  

  大集团收缩战线,  
  集中资本应对拿地高门槛  
  国内的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多数从一线城市起家,逐步拓展到全国市场,随着外资的进入,一线城市中心区域土地供应总量减少,竞争越发激烈,拿地门槛提高,对开发企业资质和土地出让金的支付条件等都控制严格。许多国内企业放慢了拓展的步伐,甚至收缩战线,回到自己熟悉的城市深耕市场。而对于招拍挂市场中高达数十亿的土地出让金,国内企业联合拿地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出现,以此与资金实力强劲的外资相抗衡。土地是房地产企业生存的根本,土地储备量是衡量房地产企业实力的标准,资本匮乏无法在土地市场上有所斩获的房地产企业,必将步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被市场所淘汰。  

  城市经济圈发展将带动二三线城市市场成熟  
  国内已经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集群经济圈的格局,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目标是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  

  根据2004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GDP约占全国的10%,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GDP约占全国GDP的18%,京津环渤海湾城市群的GDP约占全国的9%,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对于全国GDP总量的贡献率只有37%,比美国纽约、洛杉矶和五大湖区三大城市群对全美GDP的贡献率低30个百分点,比日本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三大城市群对全日本GDP的贡献率低32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发展主力载体和战略制高点,中国三大城市群远未形成国家财富积聚的战略平台。因此三大城市圈的发展潜力巨大,单纯依靠中心城市的标杆作用略显不足,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发展才是提升城市集群竞争力巨大的后发力量。  

  市场呼唤升级的专业服务  
  20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当这种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并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时,资本运作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日益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竞争的重点。  

  一方面,从成熟国家房地产企业转型的经验可以看出,开发企业要在未来市场上做大做强,与金融资源的对接是其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的企业与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将可抓住未来两年房地产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机,利用资本力量,迅速做大做强,并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达到企业主体多元化的目的,从而规范企业的运作,提升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升级中的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形成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专业分化的模式,走向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路径,从而形成众多的房地产专业服务产业链。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从专业化角度分析,可分为两大类技术领域,一大类是市场类技术,一大类是产品类技术。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废旧家具产生量、处理量持续增长 智能化与产业链整合为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废旧家具产生量、处理量持续增长 智能化与产业链整合为行业发展趋势

二手出售是废旧家具行业相对高价的环节,通过对一些外观良好,更有价值的废旧家具的出售,从而赚取回收差价,是废旧家具的传统主流模式,这样也能更大化的发挥废旧家具的附加值。2024年,废旧家具行业二手出售市场规模约为54.64亿元。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建筑幕墙行业整体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提高 市场规模扩大且呈强者恒强趋势

我国建筑幕墙行业整体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提高 市场规模扩大且呈强者恒强趋势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遭受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房屋竣工面积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为91218.23万平方米。虽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然保持了稳定。建筑幕墙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扩大,我国建筑幕墙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4312.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135.7亿元左右

2025年04月17日
物联网、5G、云计算和AI成我国楼宇智能化热点  预计2026年市场将达万亿级

物联网、5G、云计算和AI成我国楼宇智能化热点 预计2026年市场将达万亿级

2019-2023年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由5870亿元左右增长至8615.31亿元。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随着“双碳”的推进,预计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6年有望达万亿级。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智慧园区市场建设需求增长 国内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且合作趋势明显

我国智慧园区市场建设需求增长 国内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且合作趋势明显

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战略部署,为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优化了发展环境,推动了园区智慧化升级改造。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园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2025年01月22日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我国木片行业供需及竞争分析:市场供不应求 中小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中国的木片厂主要分布在湖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2022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597家,2024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木片加工企业估算约为731家,全国木片加工厂数量预计已超1000家,且国内木片加工工厂数量将持续上升。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我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级

2019-2023年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由5870亿元左右增长至8615.31亿元。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随着“双碳”的推进,预计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6年有望达万亿级。

2024年11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