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Mini LED 产业应用及市场情况(图)


        Mini LED 采用背光设计、微缩芯片等技术,可获得轻薄、高画质、低功耗等特性,性能水平接近于 OLED,在亮度、显色等方面优于 OLED。Mini LED 以背光源应用为诉求,可适用于车用面板、户外显示屏、大尺寸电视、手机、电竞笔电等领域。据集邦咨询预估,2023 年整体 Mini LED 产值将达到 10 亿美元。 
        
        目前,因 Micro LED 相关技术暂未突破,众多厂商已纷纷转向 Mini LED 的相关应用的开发。其中,台湾地区在 Mini LED 布局十分积极。面板厂有友达、群创等,LED 芯片厂有晶电、隆达等、LED 封装有亿光、荣创等,IC 设计有聚积、瑞鼎等厂商。 
        
图表:Mini LED 台湾供应链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车用显示器应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市场渗透率的提高,车用显示器需求量大幅增加。2017 年全球车用显示器总量约为2.41 亿,预估 2025 年全球车用显示器总量约成为至 6.24 亿,2017-2025 年复合成长率(CAGR)为 13%。 
        
图表:全球车用显示器市场总量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全数位汽车仪表板是一种网络化、智慧化的仪表板,其功能更强大,显示内容更丰富,线束连结更加简单、更全面、更人性化地满足驾驶需求。车用显示面板在仪表板、中控面板及娱乐用板应用普及率不断提高,仪表板发展至合并显示(10.3-12.5 吋),中控面板发展至全车显示的控制(10.1-17 吋),娱乐用板发展至非嵌入式显示(10.3-11.4 吋)。目前,一体式整合面板尺寸 10.3-12.5 吋为现在车用市场主流,PPI (Pixel Per Inch)约 111-199,亮度需求 800-1000 nit,高亮度显示以符合晴天高环境亮度的显示质量。车用面板发展趋势除了增大面板尺寸、广视角与高亮度等基本要求外,也开始往不规则状与曲面的样式发展。 
        
        当前车用显示市场仍以高稳定性 LCD 为主流,但 LCD 仍需背光无法做成高曲面,无法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OLED 可达到车用显示器性能需求,但其有机材料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影响其在该市场中的应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Mini LED 采用无机材料,具备高信赖性的稳定性。其通过微缩芯片尺寸,在背光模组中矩阵式排列 LED,亮度可实现 1000nit 以上;异型切割特性使其在异型显示器等背光源产品诉求上得以应用;结合软性基板,可满足高曲面需求,并通过区域调光功能可获得高对比度、广色域。Mini LED 凭借其各方面优势,可抢占车用显示市场,并具有良好前景。 
        
图表:日本JDI 展示的Min iLED 背光汽车中控面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面板大厂群创表示,公司正和车厂合作开发 AM Mini LED。在 CES 2018 期间,群创首次公开开发的 AM Mini LED 车用面板。群创提出使用主动式矩阵 Active Matrix TFT 电路来驱动的 AM mini LED 架构,实现了顶级的 HDR,在价格方面同样具备竞争优势,并且产品达到轻薄设计的需求。目前,公司已和许多车厂客户合作开案,可望在 2 年后量产出货。但群创表示今年会有一个秘密武器,预计在下半年 AM mini LED 投入量产。 
        
图表:友达10.1 英寸AM Mini LED 车用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大屏显示器应用 

        OLED 显示相比于上一代显示领域主流 LCD,具有独特的自发光特性、高对比度、可视度高、功耗低、色域广、画质好等性能优势。并且 OLED 本身采用有机发光材料,使显示器更加轻薄、可柔性显示。OLED 一经推出,便引爆了电视市场。随着 OLED 制造技术的进步,OLED 电视已不断占据电视市场,成为新一代显示领域的主流。 
        
        在显示器显示效果和结构设计等方面,OLED 面板显著优于 LCD 显示,但其材料的稳定性较差、制造技术尚未成熟、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暂时没有得到解决。OLED 因生产成本问题,目前主要定位在中高端显示器市场。 
        
        Mini LED 通过背光设计等方案,可达到媲美 OLED 面板的显示效果,并且在材料稳定性、显示器使用寿命方面,性能优于 OLED 面板。在生产成本方面,以 65 吋 UHD 为例,Mini LED 成本接近于 OLED。并且 Mini LED 的生产制造技术相对成熟,可进一步降低其生产成本,在价格方面形成对 OLED 的优势。Mini LED 在大屏电视市场,Mini LED 可与 OLED 形成竞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供应链方面,封装厂的荣创搭配面板厂的群创,共同合作发展 Mini LED 电视背光的解决方案;另外,在 NB 及显示屏市场的应用,供应链则以封装厂的隆达搭配面板厂的友达,共同合作发展 Mini LED 自发光源的解决方案。 

        3、手机显示应用 

        OLED 作为目前显示技术的主流,同样在手机显示市场中也有较高的普及。当前,众多手机品牌如苹果、小米、 vivo 等,推出的旗舰手机均有采用 AMOLED 屏幕。但 OLED 屏幕成本问题、手机烧屏、色彩衰退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星手机常烧屏、显色衰退等现象被投诉。并且,当前 AMOLED 面板的产能供应吃紧,部分手机品牌手机厂商可能无法取得 OLED 面板的供应。 
        
        Mini LED 芯片尺寸微小,搭载背光设计,结合软性基板形成自发光源,可实现结构轻薄化、高曲面、高分辨率、广色域等性能。并且 Mini LED 显示稳定性可极大避免烧屏、显色衰退问题。随着技术和产品设计方面的进步,6 英寸手机显示屏需要的 Mini LED 芯片数量已由 9000 颗减少至 4000 颗,这也有助于成本的降低,进一步推动手机市场对于 Mini LED 显示的采用。瑞丰光电在公告中表示,以 6 英寸手机面板为例,目前普通 LED 背光设计的液晶面板成本约 20-30 美元,柔性 OLED 成本约为 80-100 美元,采用 Mini LED 背光设计的液晶面板成本约为 40-50 美元。 
        
        据报道,已有手机厂商包括华为、OPPO、小米等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布的智能手机采用 Mini LED 背光显示屏,已要求台湾面板厂商于 6 月进行生产。台湾封装厂荣创和面板厂群创表示,共同合作发展 Mini LED 手机背光的解决方案。群创表示,将在一年内准备完成 Mini LED 技术,并预期在 2018 首先推出 Mini LED 相关产品。未来三到五年,群创将以 Mini LED 搭配软性基板,衍生开发出更多产品。 

        3、众多厂商积极拓展 Mini LED,预计今年可实现量产 

        现阶段 Micro LED 显示仍有许多技术需要解决,许多厂商转向 Mini LED 背光方案,并预计将在今年实现量产。目前,台系 LED 供应商积极拓展 Mini LED 应用产品,包括晶电、隆达、友达等。 
        
        晶电积极耕耘 Mini LED 领域,在 Mini LED 方面项目进展迅速,将在今年 8 月的 Touch Taiwan 展示 Mini LED 相关产品,产品将在手机、小间距显示屏等小尺寸应用及平板、显示器等中尺寸设备上进行应用。晶电表示,智能手机型有望在第 3 季度实现量产并出货。据外资指出,晶电今年下半年将出货 Mini LED 产品给华为,预计将占晶电下半年营收 3%至 5%。而中尺寸 Mini LED 最有可能于第 4 季度开始部分出货。预计 2020 年 Mini LED 产品将占晶电整体营收的 20%-25%。但最近仍面临投产之后的良率、修补和成本问题,进度略落后预期,晶电表示希望今年就提供客户整体解决方案,而不只是提供 LED 芯片。 
        
        自 2018 年以来,隆达电子积极进行战略布局,除了持续调整产品组合,收敛照明成品业务,同时还加速滁州新厂建置,推进 Mini LED 和 Micro LED 的技术研发。近来,隆达在股东大会表示,在 Mini LED 方面,公司产品进度开展顺利,部分客户已经验证完成,将在第三季度小量出货,应用于高阶显示器与笔电。隆达电子表示,今年 Mini LED 占营收比重仍较小,等到Mini LED背光产品今年第4季开始规模出货,Mini LED明年贡献隆达营收比重可望超过 10%。目前,公司客户应用主要包括电竞笔电、车用面板、医疗显示器、高阶专业绘图显示器等高阶产品。
        
        驱动 IC 厂聚积先前与台工研院共同合作开发 Mini LED 技术,最近已有一定成果。聚积表示,公司已将 Mini LED 技术导入手机供应链, 已将样品送至各大陆手机品牌,预计将于第四季度量产 Mini LED 背光驱动 IC,并于 19 年第一季度开始放量生产。同时,2018 年下半年会有 Mini LED 的显示器问世,也会有 Mini LED 的电视相关制化产品问世,预计 Min LED 的显示器与手机等产品将在 2019 年上半年开始有营收贡献。聚积除了在手机市场布局之外,同时也与穿戴产品、虚拟实境头戴装置等领域客户合作当中,明年同样有机会接获订单。 
        
        群创积极研发 Micro LED 面板,并先转向发展 Mini LED 背光,将 Mini LED 结合 LCD 液晶屏。群创领先业界提出使用主动式矩阵 Active Matrix(简称 AM)TFT 电路来驱动的 AM Mini LED 架构彻底解决 Mini LED 设计生产中存在的成本及轻薄问题。群创在 Mini LED 上的布局主要以车用为先,群创光电在 2018 年 CES 展发布了采用 10.1 寸 AM Mini LED 技术的车用背光显示屏,由传统侧入式背光转成具有高对比的直下式背光,以增加行车显示的清晰度,提升行车安全。群创更以 AM Mini LED 搭配软性基板,作为异型/曲面 LCD 所需背光源的最佳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和许多车厂客户合作开案,可望在 2 年后量产出货。但群创表示今年会有一个秘密武器,预计在下半年 AM mini LED 投入量产。此外,群创通过旗下子公司群怡投资于今年 3 月入股光鋐,成为光鋐最大法人股东,进一步掌握 LED 零组件货源,为 Mini LED 及后续 Micro LED 的研发及生产提供支持与保障。 
        
        友达在 Mini LED 研发与生产上布局积极,公司已开始向客户提供用于游戏显示器的 mini LED 背光液晶面板样品,供客户验证,有望于 2018 年第 4 季度实现电竞用显示器 Mini LED 量产。并跟进电竞用笔记本电脑 Mini LED 生产,手机及 VR 的相关 Mini LED 产品也在准备当中。5 月 22 日至 24 日于美国洛杉矶举办的 SID Display Week 2018 期间,友达展示了一系列 mini LED 背光液晶面板,展示了其在 mini LED 背光技术发展中的进展。展品包括 27 英寸超高清(UHD)144Hz 高刷新率游戏显示器面板,15.6 英寸超高清 LTPS 游戏笔记本电脑面板,用于智能手机的 6 英寸 in-cell 触摸面板,以及用于 VR 耳机的 2 英寸 LTPS 面板。      

        宏齐在股东会上表示,公司专注在显示屏、车载面板等产品,并加强研发 Mini LED 及 RFID 芯片等产品。在 Mini LED 部分,宏齐研发的 4 颗 Mini LED 组合成一颗 Mini COB 封装产品可以应用于电影院的 LED 荧幕,目前已经开始交货,手机用 Mini LED 则在认证中。 

        亿光表示,公司将积极调整营运方向,目前产品发展聚焦在 Mini LED、车用及不可见光等利基型产品。随着 LED 应用的层面渐广,智慧城市、智能汽车、虚拟实境、人工智能与穿戴装置兴起,对 LED 需求也大幅提高。目前,亿光 Mini LED 产品正在送样,预计第 4 季开始量产,将应用在车用、手机相关产品。目前其车用产品已打入欧美一级车厂,产品包括头灯、尾灯、车内与车外照明等,将从今年第 3 季开始出货,推估车用产品今年贡献亿光营收比重将超过 10%。 
        
图表:台湾厂商 Mini LED 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台系诸多厂商积极拓展 Mini LED 应用产品,大陆厂商也开始跟随脚步,抓紧对 Mini LED 布局和相关技术产品的开发。1 月中旬,兆驰股份在活动中表示,公司既有设备可进行 Mini LED 产品生产,并将进一步进行 Mini LED 的技术研发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华灿光电,目前国内第二大 LED 芯片供应商,在背光应用的 Mini 蓝光芯片到显示应用的 Mini-RGB 芯片上已经推出较为成熟的芯片产品,相关产品已得到多加客户认可,引领了部分产品尺寸的开发。公司表示,其相关产品的量产进程会依照终端产品的推出以及市场的推广情况进行。 
        
        2月份,三安光电全资子公司与三星电子签署《预付款协议》的公告,为了建立长期的商业合作关系,三星电子将支付厦 门三安 1,683 万美元预付款,以换取厦门三安产线生产一定数量的用于显示产品 (“显示屏”)的 LED 芯片,厦门三安和三星电子将持续讨论 Micro LED 战略合作,待厦门三安达到大规模量产产能时,三星电子将考虑厦门三安作为首 要供应方,并协商探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供应协议。 
        
        3月乾照光电在活动中表示,主要研究的 Mini LED 显示屏和 Mini LED 背光已送样布局。公司计划,在今年 6 月份以后,Mini LED 显示和 Mini LED 电视或手机背光的产品会有一个放量的过程,期望在 2019 年能够实现量产。
         
        4月瑞丰光电在募投项目的公告中显示,瑞丰光电已具备 Mini LED 的封装生产能力。瑞丰光电在 Mini LED 技术布局较早,在部分关键技术上已取得一定进展。公司表示,已与国际知名通信公司在手机用 Mini LED 背光显示模组、柔性曲面 Mini LED 封装显示技术上取得合作开发,并实现小批量生产。 
        
        6月国星光电在美国 Infocomm 视听展和广州国际照明展期间,首次公开展示 Mini LED。该款 Mini LED 采用集成封装技术(Integrated Mounted Devices,简称:IMD),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思维,集合了 SMD 和 COB 的优点,解决了墨色一致性、光色一致性、拼接缝、漏光、维修等问题,同时,多维度降低了 LED 显示屏的制造成本。国星光电Mini LED 有望在中小尺寸显示、背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款 Mini LED 的推出加速行业进入 P0.X 时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2025年随着关税战不断升级,中美双方都宣布对原产于两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一环,集成电路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在DRAM和NAND Flash两种存储芯片市场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在这两个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4%、28%和23%。

2025年06月23日
碳化硅(SiC)行业将迎变革 新需求快速涌现

碳化硅(SiC)行业将迎变革 新需求快速涌现

由于SiC衬底生产工艺壁垒高,生产良率较低,全球产量具有明显的瓶颈,因此其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此外,外延片的参数性能会受到SiC衬底质量的影响,其本身也会影响下游器件的性能。由此可见,SiC衬底及外延片是SiC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行业的附加值向上游集中。

2025年06月19日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创新高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潜力巨大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创新高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潜力巨大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3,58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出口金额为1,59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0%,出口增速超过进口增速。受益行业国产替代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出口/进口金额比值逐步提高,从2011年的19.14%提升至2024年的44.47%。

2025年05月14日
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 汽车智能化推动我国毫米波雷达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 汽车智能化推动我国毫米波雷达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发展改革不断推进,毫米波雷达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ADAS系统。2021年我国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已达1274万颗,展望未来,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将不断扩大,2026年出货量有望超7000万颗。车载毫米波雷达数量也快速增长,2024年前端安装总量达到了2341万颗。

2025年05月14日
六维力矩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打开应用新场景

六维力矩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打开应用新场景

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规上工业机器人产量55.6万套,同比增长14.2%。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自中美贸易战加剧以来,我国SoC芯片迎来巨大的打击,短期内遇到低估,不过随着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型需求的推动,弥补了智能手机带来的颓势,行业发展规模持续走高,2024年国内SoC芯片需求量约为283.02亿个。

2025年04月11日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回暖,以及AI数据中心等新型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存储芯片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国内存储芯片销量约为1944.6亿个。

2025年04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