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国内外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及需求前景分析(图)


          连接器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机的制造技术,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取得迅速增长,科技不断进步,与民生消费相关的电视、电话、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断涌现,连接器也由军用领域迅速向商用领域拓展,相应的研究和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连接器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电脑及周边、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轨道交通、航天/军事等领域。随着应用领域逐渐扩展,连接器逐渐发展成为了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系列化及专业化的产品。

        1、连接器市场规模及格局变化分析

        (1)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

        连接器是许多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沟通的桥梁,通过对电信号快速、稳定、低损耗、高保真的传输,以保证设备完整功能的正常发挥。近年来,受益于下游数据通信、电脑及周边、消费电子、汽车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规模为343.90 亿美元1,到2015 年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规模达到520.50 亿美元,预计2016 年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到587.93 亿美元。
 
图:2009~2017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
        参考观研天下相关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连接器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2)全球连接器市场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连接器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中国、亚太(不含日本和中国)五大区域,这五大区域占据了全球连接器市场90%以上的份额3。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北美、欧洲和日本连接器市场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下滑态势,而以中国及亚太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成为推动全球连接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2011-2015 年全球主要国家/地区连接器市场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注 ①:“亚太”地区数据不含中国及日本

        (3)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高速发展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大陆的转移,全球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同步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基地。中国连接器制造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连接器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成为全球连接器市场最有发展潜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从2003 到2015 年,中国连接器市场增长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连接器市场份额从12.50%扩大至28.28%,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连接器消费市场地区。
图:2003/2015 年全球连接器市场占有率
 
        注 ①:“亚太”地区数据不含中国及日本

        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3 年GDP 仅13.58 万亿元5,到2015 年猛增到67.67 万亿元6,复合增长率达到14.32%。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通信、电脑、消费电子等连接器下游产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使得中国连接器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连接器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03 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仅约为36.03 亿美元,到2015 年猛增到147.19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

图: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由于我国连接器行业起步较晚,连接器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技术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我国连接器行业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2、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连接器作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需的基础元件之一,是终端应用产品的一个组件,因此,终端应用的发展是推动连接器市场快速增长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连接器行业发展趋势与下游终端应用行业发展保持着非常明显的一致性。

        (1)数据通信行业高速发展推动了通讯连接器行业的持续增长

        数据通信业务是继电报、电话业务之后的第三种最大的通信业务,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数据通信分为“有线数据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通信终端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调解器(Modem)、用户接入终端设备等。连接器作为通信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配件之一,在通信设备中的价值占比约3~5%,在一些大型通信设备中价值占比超过10%。

        从全球范围看,通信设备制造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历程,目前仍属于高速发展期,通信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放大。2011 年全球通信设备支出为1,374 亿美元,2014 年将增长到1,498 亿美元。
2011~2014 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在我国电信固定投资额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工信部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产值为11,653 亿元,2015 年增加到22,439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80%。
图:2011~2015 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随着全球及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将推动数据及通信连接器市场不断向前发展,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消费电子市场的稳健发展带动了消费电子连接器行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与IT 产品加速融合,消费电子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越来越多,平板电脑、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摄像机、掌上游戏机等已成为新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消费电子类产品中需要用到许多不同种类的连接器。一部具备了摄像、音乐、视频等功能的智能手机对连接器的需求通常达到8 至12 个,包括IC 插座、RF 射频、USB、耳机插孔、Battery Conn、I/O、SIM 卡和Camera Socket 等,有些手机仅仅RF 连接器就用3 个。一部数码相机中需要用到USB、Battery Conn、HDMI、I/O、闪光灯、Pogo PIN等连接器,而一部游戏机中需要用到IC 插座、USB、Battery Conn、HDMI、RF 射频、耳机插孔等多个连接器。平均每台笔记本电脑约使用35 到45 个连接器,相当于10 美元的产值。

        在泛数字化浪潮和消费主义盛行的推动下,全球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摄像机、MP3/MP4、掌上游戏机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迅速,全球消费电子规模不断增加。据数据,2014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7,780 亿欧元,2015 年全球市场增幅预计在1.5%,市场规模达到7,900 亿欧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成为行业增长的源动力。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 年的6,280 元增长到2015 年的31,195 元9,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28%;同期农村居民纯收入从2000 年的2,253 元增长到2015 年的10,772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99%。居民收入的提高刺激了人们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包含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支出的增加,成为推动我国消费电子需求不断上升的重要动力。在手机方面,据工信部统计,2014 年中国手机出货量为4.52 亿部,2015 年中国手机出货量为5.18 亿部,较2014 年同比增长14.6%。2016 年中国手机出货量约为5.60 亿部,较2015 年增加8.1%。在电脑方面,预计,随着商用PC 市场进入换机高峰期和二合一极致轻薄等多元化的产品应用,2020 年商用PC 销售量将达到5,558 万台左右,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与此同时,消费电子的技术升级,也促进了连接器行业的技术发展。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新兴消费性电子产品向便携化、轻薄化、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多、产品尺寸越来越小,许多产品厚度已经小于20mm,部分产品厚度小于10mm。为了满足产品对于产品性能与超薄厚度的双重需求,消费电子连接器未来朝着种类多元化、微型化、多功能、良好电磁兼容性、标准化和定制化并存的方向发展。

        (3)汽车行业的稳健发展也带动了汽车连接器的持续发展

        汽车领域是连接器最大的市场,占全球连接器产业的22.2%,汽车行业对于连接器的需求量巨大,一般汽车需要用到的电子连接器种类有近百种,单一车型所使用的连接器达到600~1,000 个。

        连接器在汽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管理系统、安全系统、娱乐系统等方面。随着消费者对车载娱乐系统需求的不断增加,车载娱乐系统连接器已经成为汽车用连接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全球汽车市场,这几年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2007 年,全球汽车产量为7,327 万辆,到2015 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9,068 万辆。而中国汽车市场一枝独秀,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7 年,中国汽车产量888 万辆;而到2015 年,中国汽车产量增长到2,450 万辆,是2007 年的2.8 倍。全球汽车产量不断增加将推动汽车连接器产业快速发展。
图:2007~2015 年全球及中国汽车产量(单位:万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汽车在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慧化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日益增加,包括汽车音响系统、安全气囊、汽车导航系统、ABS 系统、汽车传动控制系统、车内光缆网路均逐渐普及。同时,汽车上的各种功能件及零部件都在不断地向电子化、智能化、精细化及可靠性方向发展,对汽车连接器结构设计、外观设计及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终端应用技术进步推动了连接器行业技术的持续发展

        连接器产品的技术特性受下游行业的技术发展影响很大,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和变迁都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巨大变革甚至革命性的影响,从而推动连接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随着电脑(包括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以及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逐渐融合,引领连接器向着高速化、微型化、高密度化的方向发展。光纤连接器、SFP 光电连接器、HDMI 等高速连接器已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基于终端应用领域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连接器作为传输数据的桥梁,向着高频化、小型化、微型化、高速传输、大容量传输、多信号混合传输方向发展。以USB和HDMI 连接产品为例,从USB1.0 升级到USB2.0,再发展到USB3.0 和USB3.1,其传输速度得到了上百倍的提升,同样HDMI2.0 相比HDMI1.0,其传输速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在传输多路音频及视频信号的同时还增加了音频回传、动态同步等功能。
表:USB和HDMI传输速度
 
        全球各连接器制造商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其市场份额,相继推出了各自新的高速信号连接器产品,高速连接器未来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向新兴产业拓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自中美贸易战加剧以来,我国SoC芯片迎来巨大的打击,短期内遇到低估,不过随着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型需求的推动,弥补了智能手机带来的颓势,行业发展规模持续走高,2024年国内SoC芯片需求量约为283.02亿个。

2025年04月11日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回暖,以及AI数据中心等新型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存储芯片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国内存储芯片销量约为1944.6亿个。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74.12亿元,2023年达到124.36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71.23亿元。

2024年11月30日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全球晶圆代工产量难以具体统计,所知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份额50%左右,下图全球数据以台积电12英寸晶圆折算产量作为参考预测。据测算可知,受电子行业高景气度影响,全球晶圆代工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12英寸晶圆代工产量为2757万片。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根据台湾工研院的统计,集成电路测试成本约占设计营收的6%-8%,假设取中值7%,结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关于我国芯片设计业务的营收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214.25亿元, 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406.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4%。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随着近年来光耦器件在工业、汽车电子等应用中的逐渐成熟,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固体继电器与光隔离器等部件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行业中,为光耦合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23年国内光电耦合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96亿元。

2024年10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