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3D视觉结构光方案技术及工作流程分析(图)

        结构光先驱PrimeSense(苹果收购)方案分析

        以色列公司PrimeSense创立于2005年,于2006年研发出3D传感器,在当年的E3大展上与微软建立了联系,在2009年E3大展时,微软发布了内置PrimeSense3D传感器的Kinect一代。2010年年底,PrimeSense与华硕合作开发了XtionPro,和Kinect采用了同样的3D传感器。

        2012年,PrimeSense推出了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小的3D传感器Capri。由于Primesense在2013年被苹果收购,不再对外输出技术,因此微软在2014年的Kinect2.0上开始使用自己的3D传感器。

 
图:微软Kinect1代采用Primesense结构光技术

 
图:微软Kinect1代工作原理

        Primesense的核心技术为LightCoding光编码技术,属于结构光技术的一种,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结构光技术。

        结构光技术就是用光源照明给需要测量的空间编上码,将一维或二维的特定图像投影至被测物体上,根据图像的形变情形,判断被测物体的表面形状和深度信息。与普通结构光方案(如英特尔Realsense结构光方案)不同的是,LightCoding的光源称为“激光散斑”,是激光照射到DOE衍射光栅后形成的衍射斑点,只要在空间中打上这样的结构光散斑,整个空间就被做了标记,把一个物体放进这个空间,只要分析物体上面的散斑图案,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非常快的进行景深信息的采集和捕捉。

 
图:用结构光方案确定物体的深度信息

 
图:英特尔RealSense结构光发射与回收光模式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3D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Primesense的LightCoding就是以红外线发出激光,透过镜头前的DOE(衍射光栅)形成激光光斑,随后均匀分布投射在测量空间中,再透过红外线摄像头记录空间中的每个散斑,获取原始资料后,再透过芯片计算成具有3D深度的图像。

 
图:微软Kinect1代结构光LightCoding方案散点图

 
图:微软Kinect1代主要零部件

        因此,拆解微软Kinect1代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的零部件包括:红外光发射器、红外CIS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核心数据处理芯片(PS1080)。

 
图:Primesense结构光方案产品结构与原理图

        Primesense结构光方案的工作流程是:红外激光器发射近红外光,经过DOE等光学器件的编码形成激光散斑,随后投射到空间物体上;激光光斑投射到物体上之后会发生位移变化,红外CIS采集变形之后的光斑信息,将信息传送至PS1080芯片,经过芯片内算法的计算可以得到物体的Z轴深度信息;可见光CIS采集物体的XY轴平面图像信息,同样传送至PS1080芯片,平面信息与深度信息综合处理便可以得到空间内物体的三维信息。

 
图:Kinect1代使用的摄像头与发射器

 
图:微软Kinect1采集的三维图像

        在芯片方面采用的是Primesense自制的PS1080系统级SOC芯片,可以提供640*480分辨率图像,x/y平面分辨率3mm(2m距离情况下),深度精度为1cm。PS1080芯片拥有超强的并行计算逻辑能力,可控制近红外光源,进行图像编码并主动投射近红外光谱。同时,通过一个标准的红外CMOS图像传感器接收投影的LightCoding红外光谱并且将编码后的反射斑点图像传输给PS1080,PS1080对此进行处理并生成深度图像。

 
图:Primesense自制PS1080芯片


 图:微软Kinect1代3D摄像头核心参数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自中美贸易战加剧以来,我国SoC芯片迎来巨大的打击,短期内遇到低估,不过随着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型需求的推动,弥补了智能手机带来的颓势,行业发展规模持续走高,2024年国内SoC芯片需求量约为283.02亿个。

2025年04月11日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回暖,以及AI数据中心等新型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存储芯片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国内存储芯片销量约为1944.6亿个。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74.12亿元,2023年达到124.36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71.23亿元。

2024年11月30日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全球晶圆代工产量难以具体统计,所知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份额50%左右,下图全球数据以台积电12英寸晶圆折算产量作为参考预测。据测算可知,受电子行业高景气度影响,全球晶圆代工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12英寸晶圆代工产量为2757万片。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根据台湾工研院的统计,集成电路测试成本约占设计营收的6%-8%,假设取中值7%,结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关于我国芯片设计业务的营收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214.25亿元, 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406.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4%。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随着近年来光耦器件在工业、汽车电子等应用中的逐渐成熟,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固体继电器与光隔离器等部件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行业中,为光耦合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23年国内光电耦合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96亿元。

2024年10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