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3D成像行业结构光模组构成部件分析及各环节价值量测算(图)

        四大核心部件构成结构光模组,难度各异

        结构光3D成像技术主要由4大部分组成

        1) 不可见光红外线(IR)发射模组:用于发射经过特殊调制的不可见红外光至拍摄物体。

        2) 不可见光红外线(IR)接收模组:接收由被拍摄物体反射回来的不可见红外光,通过计算获取被拍摄物体的空间信息。

        3) 镜头模组:采用普通镜头模组,用于2D彩色图片拍摄。

        4) 图像处理芯片:将普通镜头模组拍摄的2D彩色图片和IR接收模组获取的3D信息集合,经算法处理得当具备3D信息的彩色图片。


图:结构光方案由4部分构成 


图:Prime Sense结构光方案示意图

        我们认为随着iPhone导入3D成像功能,非苹阵营将快速跟进。我们预计,3D成像行业产值将从2017年的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20年的126.3亿美元,2017-2020年3年CAGR高达177%。根据3D成像中各主要元件的价值占比,我们对各元件未来的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在2020年全球3D成像126.3亿美元的市场中,半导体部分(ISP,3C成像芯片)市场最大,达42.7亿美元,其次为模组制造环节,市场规模达32.7亿美元。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3D成像产业链各环节价值量测算(百万美元,2020年)

        IR发射模组:核心部件高壁垒,影响成像效果

        IR发射模组的工作流程主要为:1)不可见红外光发射源(激光器或者LED)发射出不可见红外光;2)不可见红外光通过准直镜头(WLO)进行校准;3)校准后的不可见红外光通过光学衍射元件(DOE)进行散射,进而得到所需的散斑图案。因为散斑图案发射角度有限,所以需要光栅将散斑图案进行衍射“复制”后,扩大其投射角度。因此IR发射模组主要部件包括:不可见红外光发射源(激光器或者LED)、准直镜头(WLO)、光学衍射元件(DOE)不可见红外光发射源:将以VCSEL为主流
不可见红外光的发射源主要有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和红外LED两种,VCSEL是以砷化镓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研制,主要包含激光工作物质、崩浦源和光学谐振腔3大部分。


图:VCSEL主要由激光工作物质、崩浦源和光学谐振腔3大部分构成

        相比较而言VCSEL光谱准确性更高、响应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投射距离更长,因此比LED光源具有明显优势,我们判断在智能设备中,VCSEL将成为主流。目前VCSEL主要供应商以光芯片厂商为主,包括Lumen tum、II-VI和Finisar,其中Lumen tum大概率为苹果2017款iPhone供应商。


图:VCSEL对比LED,性能领先

        准直镜头:预计将以WLO工艺为主由VCSEL发出的红外光需要经过准直镜头的校准,准直镜头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波瓣较宽的衍射图案校准汇聚为窄波瓣的近似平行光。准直镜头可以采用传统的光学镜头制造方法,也可以采用WLO(晶圆级镜头)。


图:传统镜头VSWLO(晶圆级镜头)

        根据传统光学镜头和WLO的性能对比,WLO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镜头一致性更好,更适合用于制造准直镜头。同时根据厂商信息,AMS旗下Heptagon是该市场领导者,公司表示将在2017年中看到明显的营收增长,我们相信这一预期主要来之苹果的订单。


图:WLCVS传统摄像头模组

        光学衍射元件(DOE)

        经过准直镜头校准后的激光束并没有特征信息,因此下一步需要对激光束进行调制,使其具备特征结构,光学衍射元件(DOE)就是用来完成这一任务的。VCSEL射出的激光束经准直后,通过DOE进行散射,即可得到所需的散斑图案(Pattern)。由于DOE对于光束进行散射的角度(FOV)有限,所以需要光栅将散斑图案进行衍射“复制”后,扩大其投射角度。


图:Prime Sense光学衍射元示意图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3D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图:Prime Sense激光散斑示意图

        光学衍射元件DOE的制造门槛较高,预计将由台积电采购玻璃后进行pattern,精材科技将台积电pattern后的玻璃与VCSEL进行堆叠、封装和研磨,然后交采钰进行ITO工序,最后由精材科技进行切割。

        IR接收模组:窄带滤光片为国内厂商主要机会

        IR接收模组用于对被拍摄物体反射的红外光进行接受和处理,获取被拍摄物体的空间信息。IR接收模组主要由3部分组成:1)特制红外CMOS;2)窄带滤光片;3)镜头Lens;特制红外CMOS
接收端CMOS的要求是其能接受被拍摄物体发射回来的红外散斑图案,不需要对其他波长的光线进行成像。相对普通RGBCMOS而言,红外CMOS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但是增速很快,目前主要厂商包括:意法半导体、奇景光电、三星电子、富士通等。

        窄带滤光片

        在IR发送端,VCSEL发射的是940nm波长的红外光,因此在接受端需要将940nm以外的环境光剔除,让接受端的特制红外CMOS只接收到940nm的红外光。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用到窄带滤光片。所谓窄带滤光片,就是在特定的波段允许光信号通过,而偏离这个波段以外的两侧光信号被阻止,窄带滤光片的通带相对来说比较窄,一般为中心波长值的5%以下。窄带滤光片主要采用干涉原理,需要几十层光学镀膜构成,相比普通的RGB吸收型滤光片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和产品价格。目前业内主要厂商为VIAVI(JDSU拆分而来)和国内的水晶光电。


图:窄带滤光片让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

        接收端镜头(Lens)

        接收端镜头为普通镜头,业内方案成熟,大立光、玉晶光、Kantatsu等厂商都能提供。
总体而言,接收端除窄带滤波片较特殊,制造难度较高外,特征红外CMOS和镜头都是成熟产品,不存在制造难度。

        镜头成像端:产业链成熟,非增量业务

        3D成像功能与传统照相摄像头不是相互替代而是叠加的关系,IR发射模组和IR接受模组是新增的部件需求,镜头成像端就是指目前智能手机的手机镜头模组,主要包含: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镜头(Lens),红外截止滤光片(IR-Cut Filter,IRCF),图像传感器(CMOSI mage Sensor)以及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产业链成熟,供应商众多,在此不再赘述,同时3D成像的兴起对镜头成像端而言并无变革。


图:常见手机摄像头


图:镜头成像端结构

        3D图像处理芯片:难度高,突破难

        3D成像所需的图像处理芯片和一般的图像处理芯片有所区别,其通过复杂的算法将IR接收端采集的空间信息和镜头成像端采集的色彩信息相结合,生成具备空间信息的三维图像。该芯片设计壁垒高,目前供应商仅为几个芯片巨头,包括STM(意法半导体)、TI(德州仪器)、NXP(恩智浦)。


图:图像处理芯片工作原理

        苹果已垄断全球最成熟资源,安卓阵营加速跟进

        目前结构光产业链一流供应商皆已被苹果锁定,包括整体方案商Prime Sense(2013年以3.45亿美元收购),核心部件VCSEL、DOE、WLO、Fliter中的一流供应商皆在与苹果做试样。目前国内厂商在Fliter(水晶光电)、模组(欧菲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但在VCSEL、DOE、WLO、IRCIS、3D图像处理芯片方面能力欠缺,以下是我们对结构光产业链的完全梳理。


图:苹果前置结构光产业链梳理(2017年):外资为主,国内厂商有所卡位

        Lumen tum:全球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市场的领导者,预计获得了iPhone8VCSEL75%以上的订单。公司通过与高通和Hi max的合作,与安卓阵营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名副其实的VCSEL领域巨头。台湾企业Win Semi为Lumen tum的代工厂商。

        台积电:公司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在3D成像产业链中发挥着多重作用,在DOE环节公司介入Pattern,在红外CIS环节,公司为STM提供晶圆制造服务,多方位介入3D成像产业链。

        AMS旗下Heptagon:主要的WLO镜头制造商,其他竞争者包括Hi max、A teryo、,Kaleido以及同欣电。公司能在8寸玻璃基底上实现单片1000颗WLO,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Viavi:窄带滤光片的主要供应商,目前已开始为苹果公司供货。过去与微软、谷歌在HoloLens以及Google glass上的合作将使得公司具备很强的技术优势。

        STM:早期为苹果手机供应ToF芯片用于前置距离感应,目前在苹果3D产业链中公司产品为IRCIS,用于接收端识别发射出去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大立光:公司为全球手机镜头龙头,在传统手机镜头市场市占率30%以上,尤其在高像素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在3D成像镜头市场,公司将继续确立主导地位。在iPhone3D成像模组中,公司的产品已经切入了接收端和成像端。

        Sony:全球CIS龙头,iPhone全系手机除了SE之外,无一例外都采用了Sony的CIS芯片,在iPhone3D成像模组中公司供应成像端CIS。除此以外,2015年通过收购Soft kinetic公司进入TOF领域,主要生产ToF图像传感器和ToF控制器,2017年6月公司发布一款背光式的ToF-type距离传感器。

        Cowell:iPhone SE后置摄像头模组的供应商,其他客户还包括摩托罗拉和中国品牌。

        同欣电:公司为iPhone3D成像模组中3D图像处理IC提供RW服务,另外公司还涉及3D传感模块的陶瓷封装技术以及WLO镜头。由于RW设备对于3D传感中CMOS极其重要,未来随着3D的渗透率提高,公司业务将会有进一步提升。

        Prime Sense:公司为3D成像提供整体方案,2013年被苹果以3.45亿美元收购。在此之前公司产品供应X-boxKinect-1,创下销售记录。在被苹果收购前公司产品一共应用于2000多万台设备,用以实现3D成像功能。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自中美贸易战加剧以来,我国SoC芯片迎来巨大的打击,短期内遇到低估,不过随着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型需求的推动,弥补了智能手机带来的颓势,行业发展规模持续走高,2024年国内SoC芯片需求量约为283.02亿个。

2025年04月11日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回暖,以及AI数据中心等新型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存储芯片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国内存储芯片销量约为1944.6亿个。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74.12亿元,2023年达到124.36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71.23亿元。

2024年11月30日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全球晶圆代工产量难以具体统计,所知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份额50%左右,下图全球数据以台积电12英寸晶圆折算产量作为参考预测。据测算可知,受电子行业高景气度影响,全球晶圆代工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12英寸晶圆代工产量为2757万片。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根据台湾工研院的统计,集成电路测试成本约占设计营收的6%-8%,假设取中值7%,结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关于我国芯片设计业务的营收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214.25亿元, 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406.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4%。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随着近年来光耦器件在工业、汽车电子等应用中的逐渐成熟,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固体继电器与光隔离器等部件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行业中,为光耦合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23年国内光电耦合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96亿元。

2024年10月29日
受益于政策和AI技术驱动 液冷行业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受益于政策和AI技术驱动 液冷行业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截至2022年全球中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国内为1.49,根据“双碳”和“东数西算”双重政策,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集群内PUE要求东部≤1.25、西部≤1.2,先进示范工程≤1.15。

2024年09月07日
我国光存储行业优势凸显下需求日益强烈 但国内具备生产能力国产厂商较少

我国光存储行业优势凸显下需求日益强烈 但国内具备生产能力国产厂商较少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7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