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OLED行业产业链、企业发展机遇及OLED模组段国产设备替代潜力分析(图)

        (1)OLED产业发展与上游设备互相促进和制约


         OLED产业发展与上游设备、材料等零组件的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制约。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为OLED产业链的中游,设备制造、材料制造和组装零件则是OLED上游零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OLED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对上游设备和原材料的市场需求会产生明显的拉动,在当前OLED加速替代LCD的变革时期,具有重塑产业链的巨大作用。同时,新设备与新材料的开发和成本的变动也会反过来作用于OLED的商业化应用进程,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图:OLED产业链

         (2)LCD到OLED,设备企业迎机遇

         AMOLED与LCD关键制程设备大不相同。

         AMOLED与LCD发光原理的差异带来生产工艺的差异,进而导致所需的关键设备、材料等大不相同。其中,TFTLCD制程中所需要的液晶灌封设备与AMOLED用于制备有机薄膜的蒸镀封装设备均为各自的特有设备。

         此外,TFTLCD还有CF上板工序以及贴合CF上板与TFT下板的工序,而AMOLED的TFT基板与发光器件仅能采用串行制作流程。
 
图:TFT-LCD与AMOLED关键制程

         OLED对LCD的替代效应拉动显示设备市场投资持续走高。

         2017年第一季度,显示设备市场年度大幅增长93%,达45亿美金规模。OLED在智能手机领域对LCD的市场替代,加上对60寸与大尺寸4KTV面板的投资,驱动了显示设备市场到达本轮高点。

         同时,据预测,OLED对LCD手机应用的替代周期预计将会持续到下个5年间。
 
图:全球显示设备市场季度收入(十亿美元)

         (3)OLED前中段核心设备基本被国外垄断

         OLED前中段核心设备基本被日、韩等企业垄断。


         尽管OLED的TFT背板段工艺与LCD的TFT下板制作并无重大变化,但由于背板段的TFT技术国内企业至今鲜有涉及,因此短期内追赶有一定难度。

         此外,OLED生产的蒸镀封装段,与LCD生产有较大差异,本段所需技术难度较高,国内尚无企业具有生产能力。当前,前中段上游核心设备的供应大多掌握在日本、韩国等企业手中。

         OLED生产关键设备较多,前段设备包括PECVD、溅射机、曝光机、显影机、蚀刻机、激光结晶机等,整体投入最大,其中一台曝光机价格就大约1500万美元。

         中段设备主要包括蒸镀机、封装机等,单台价值1000~3000万美元不等。其中真空蒸镀机是对AMOLED生产最关键、附加值最高的设备。
 
图:OLED生产用真空蒸镀机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日本在OLED关键设备配套方面优势地位明显,尼康约占OLED光刻机市场份额的90%,ULVAC在PECVD设备市场份额近70%,TOKKI是全球OLED蒸镀设备主要供应商。

         韩国在三星、LG等企业的带动和支持下,设备配套能力仅次于日本,OLED生产关键工艺中几乎均有韩企的身影。
 
图:OLED背板段、蒸镀封装段关键工艺主要设备供应商

         (4)OLED模组段国产设备替代潜力大

         模组装配设备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持续增长性。

         OLED后段设备主要用于邦定、贴合、测试等,价格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不等。与OLED生产的背板段和蒸镀封装段相比,模组段设备采购金额相对较小,设备建设周期较短,但设备更新和升级改造要求也较为频繁,因此模组装配设备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持续增长性。
 
         图:OLED后段工艺所需设备及建设周期(以G6为例)

         我国OLED模组装配领域已实现较大突破,进口替代将不断加速。

         相比于前中段工艺,我国模组后段工艺发展相对较早,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步。目前我国模组组装设备领域企业数量较多,部分企业在OLED模组组装设备领域已实现较大突破。在模组设备领域的进口替代也在不断加速。

         优秀模组组装设备企业OLED设备研发加速,打破国外垄断。

         目前,我国模组组装领域已涌现出智云股份、联得装备、集银科技等一批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部分显示模组组装设备制造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本土优秀企业在OLED模组组装设备领域的加速研发将逐渐打破国外设备的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图:国内主要在建LCD/OLED产线进程

         到2020年,国内模组设备市场空间超350亿元。

         根据我们预测,国内一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总投资在150亿元以上,而OLED高世代线的投资往往数倍于LCD产线,比如于5月点亮的京东方第六代柔性OLED产线,预计总投资将超过460亿元,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OLED高世代线达10条以上,预计2017-2020年这三年将是面板产线行业投资的高峰期,总投资额将在3700亿元以上。

         据估计,设备投资分别约占刚性和柔性AMOLED生产线投资规模的72.3%和82.1%。据估计,后段模组设备约占AMOLED各道设备价值量的14%。按照后段设备10%左右的投资成本占比,截止2020年,后段模组市场空间可达370亿元,空间相当巨大,受益于进口替代加速的国内模组设备企业必将在该OLED“盛宴”中分一杯羹。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自中美贸易战加剧以来,我国SoC芯片迎来巨大的打击,短期内遇到低估,不过随着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型需求的推动,弥补了智能手机带来的颓势,行业发展规模持续走高,2024年国内SoC芯片需求量约为283.02亿个。

2025年04月11日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回暖,以及AI数据中心等新型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存储芯片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国内存储芯片销量约为1944.6亿个。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74.12亿元,2023年达到124.36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71.23亿元。

2024年11月30日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全球晶圆代工产量难以具体统计,所知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份额50%左右,下图全球数据以台积电12英寸晶圆折算产量作为参考预测。据测算可知,受电子行业高景气度影响,全球晶圆代工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12英寸晶圆代工产量为2757万片。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根据台湾工研院的统计,集成电路测试成本约占设计营收的6%-8%,假设取中值7%,结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关于我国芯片设计业务的营收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214.25亿元, 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406.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4%。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随着近年来光耦器件在工业、汽车电子等应用中的逐渐成熟,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固体继电器与光隔离器等部件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行业中,为光耦合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23年国内光电耦合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96亿元。

2024年10月29日
受益于政策和AI技术驱动 液冷行业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受益于政策和AI技术驱动 液冷行业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截至2022年全球中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国内为1.49,根据“双碳”和“东数西算”双重政策,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集群内PUE要求东部≤1.25、西部≤1.2,先进示范工程≤1.15。

2024年09月07日
我国光存储行业优势凸显下需求日益强烈 但国内具备生产能力国产厂商较少

我国光存储行业优势凸显下需求日益强烈 但国内具备生产能力国产厂商较少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7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