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无线充电行业渗透率与自动绕线机需求预测 (图)

         无线充电无线能量传输技术(WPT),又称无接触能量传输(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CPT)技术。无线充电就是以非接触无线方式实现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目前已有的无线充电技术包括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超声波式、红外激光式和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应用最广泛的的是电磁感应式,具有转换效率高,短距离充电等优势。电磁感应式技术原理是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紧挨的配对线圈耦合产生相应的电压进行充电。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有 TI、Power mat 等。 

  
图:不同无线充电技术对比

 
图: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图  

 
图:三星 GALAXY S6 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苹果公司通过专利审核,无线充电渗透率有望达到 60% 
         早在功能机时代就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但是由于功能机时代手机的主要功能依然是传统的电话短信,因此并未在市场引起足够反响。2012 年,Nokia 在 Lumia920 上大胆配臵了无线充电功能,但是该机上的无线充电功能并不成熟,充电速度极慢,未能有效提高用户体验。随着消费电子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在无线充电上的加码,使无线充电市场重新焕发生机。

         三星在 2015 年 3 月 2 日推出的 Galaxy s6/s6 Edge 上选配了无线充电功能,且充电技术在 120 分钟之内基本就可将手机充满,以三星在 Android 智能手机领域的地位,无线充电技术开始迅速为手机用户所关注。2017 年 5 月,苹果最新专利“双频天线的无线充电和通信系统”通过美国专利局审核,今年推出的 iPhone8 将大概率搭载无线充电功能。 

 
图: 无线充电技术的沿革

         2015 年所有无线充电设备共计出货 1.44 亿部,在智能手机中渗透率尚不足 10%,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或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 2020 年,无线充电在智能手机的应用率有望提升到 60%,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手机将超过 10 亿部。而配备无线充电的智能穿戴设备有望在 2020 年突破 2 亿部,无线充电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需求调研及投资方法研究报告
 
图: 2020 年无线充电渗透率有望达到 60%  

 
图:2020 年配备无线充电的设备将达到 12 亿台
         无线充电技术催生上游自动绕线机需求 
         无线充电的产业链涉及机械设备的部分主要包括芯片、传输、电感、模组等部分,由这四部分零件共同组成无线充电的整个系统。 

 
图: 无线充电产业链分析

         无线充电的芯片是整个系统中门槛最高的部分,历来为国外成熟厂商所把控,国内厂商短时期内尚无切入机会。传输部分由防磁片和铜质线圈组成,防磁片能防止电磁干扰,接收端线圈则由磁场变化而产生电流,发射端则由电流变化产生磁场变化,该部分是决定充电效率的重点。电感磁材的选择决定了充电系统的功率和转化效率。最后就是将芯片、传输、电感三部分封装在一起的模组部分,该部分技术要求不高,进入壁垒低,适合国内厂商进入。 
 
         从无线充电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分布来看,无线充电主要的利润中心是方案设计公司和电源管理芯片厂商。其中方案设计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32%,电源管理芯片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28%,磁性材料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20%,传输线圈公司利润占比为 14%,而模组制造厂商的利润占比只有 6%。如果以产业链上下游来计算的话,那么利润则主要在于上游的发射端,利润总占比超过 60%,而下游接收端利润总占比只有 30%多。 

 
图:无线充电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分布图 

         无线充电普及拉动自动绕线机需求。电子线圈是无线充电模块的重要组成零部件,随着手机无线充电模块的放量,电子线圈的需求量将会得到释放。在这一趋势带动下,无线充电电子线圈制造企业将会扩大生产,进而拉动自动化绕线设备需求。 

 
图: 无线充电模块电子线圈

         绕线机设备技术源于日本,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包括日本的日特、小田原、多贺及意大利的马斯利;国内绕线机设备生产厂商的龙头是田中精机,顺络电子也在加快建设绕线机设备生产线。 
 
图:国内外主要绕线机设备生产厂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我国SoC芯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与激烈化特征

自中美贸易战加剧以来,我国SoC芯片迎来巨大的打击,短期内遇到低估,不过随着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型需求的推动,弥补了智能手机带来的颓势,行业发展规模持续走高,2024年国内SoC芯片需求量约为283.02亿个。

2025年04月11日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多因素驱动我国存储芯片市场扩容 但行业自给率仍较低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回暖,以及AI数据中心等新型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存储芯片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国内存储芯片销量约为1944.6亿个。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半导体掩膜版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74.12亿元,2023年达到124.36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71.23亿元。

2024年11月30日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晶圆代工行业:国产化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能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全球晶圆代工产量难以具体统计,所知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份额50%左右,下图全球数据以台积电12英寸晶圆折算产量作为参考预测。据测算可知,受电子行业高景气度影响,全球晶圆代工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12英寸晶圆代工产量为2757万片。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我国晶圆测试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晶圆厂大量兴建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根据台湾工研院的统计,集成电路测试成本约占设计营收的6%-8%,假设取中值7%,结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关于我国芯片设计业务的营收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214.25亿元, 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市场规模为406.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4%。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我国光电耦合器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需求旺盛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

随着近年来光耦器件在工业、汽车电子等应用中的逐渐成熟,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固体继电器与光隔离器等部件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行业中,为光耦合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23年国内光电耦合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96亿元。

2024年10月29日
受益于政策和AI技术驱动 液冷行业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受益于政策和AI技术驱动 液冷行业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截至2022年全球中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国内为1.49,根据“双碳”和“东数西算”双重政策,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集群内PUE要求东部≤1.25、西部≤1.2,先进示范工程≤1.15。

2024年09月07日
我国光存储行业优势凸显下需求日益强烈 但国内具备生产能力国产厂商较少

我国光存储行业优势凸显下需求日益强烈 但国内具备生产能力国产厂商较少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7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