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功能机时代就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但是由于功能机时代手机的主要功能依然是传统的电话短信,因此并未在市场引起足够反响。2012 年,Nokia 在 Lumia920 上大胆配臵了无线充电功能,但是该机上的无线充电功能并不成熟,充电速度极慢,未能有效提高用户体验。随着消费电子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在无线充电上的加码,使无线充电市场重新焕发生机。
三星在 2015 年 3 月 2 日推出的 Galaxy s6/s6 Edge 上选配了无线充电功能,且充电技术在 120 分钟之内基本就可将手机充满,以三星在 Android 智能手机领域的地位,无线充电技术开始迅速为手机用户所关注。2017 年 5 月,苹果最新专利“双频天线的无线充电和通信系统”通过美国专利局审核,今年推出的 iPhone8 将大概率搭载无线充电功能。

2015 年所有无线充电设备共计出货 1.44 亿部,在智能手机中渗透率尚不足 10%,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或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 2020 年,无线充电在智能手机的应用率有望提升到 60%,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手机将超过 10 亿部。而配备无线充电的智能穿戴设备有望在 2020 年突破 2 亿部,无线充电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需求调研及投资方法研究报告》


无线充电的产业链涉及机械设备的部分主要包括芯片、传输、电感、模组等部分,由这四部分零件共同组成无线充电的整个系统。

无线充电的芯片是整个系统中门槛最高的部分,历来为国外成熟厂商所把控,国内厂商短时期内尚无切入机会。传输部分由防磁片和铜质线圈组成,防磁片能防止电磁干扰,接收端线圈则由磁场变化而产生电流,发射端则由电流变化产生磁场变化,该部分是决定充电效率的重点。电感磁材的选择决定了充电系统的功率和转化效率。最后就是将芯片、传输、电感三部分封装在一起的模组部分,该部分技术要求不高,进入壁垒低,适合国内厂商进入。
从无线充电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分布来看,无线充电主要的利润中心是方案设计公司和电源管理芯片厂商。其中方案设计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32%,电源管理芯片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28%,磁性材料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20%,传输线圈公司利润占比为 14%,而模组制造厂商的利润占比只有 6%。如果以产业链上下游来计算的话,那么利润则主要在于上游的发射端,利润总占比超过 60%,而下游接收端利润总占比只有 30%多。

无线充电普及拉动自动绕线机需求。电子线圈是无线充电模块的重要组成零部件,随着手机无线充电模块的放量,电子线圈的需求量将会得到释放。在这一趋势带动下,无线充电电子线圈制造企业将会扩大生产,进而拉动自动化绕线设备需求。

绕线机设备技术源于日本,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包括日本的日特、小田原、多贺及意大利的马斯利;国内绕线机设备生产厂商的龙头是田中精机,顺络电子也在加快建设绕线机设备生产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