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电机电控企业的发展新趋势:产品集成化与整车绑定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伺服电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目前,龙头整车企业自配电机电控依然是市场主流。根据分车型分析,目前大型客车企业则大部分使用自身的电机电控产品,少量从第三方企业外购;中小型客车企业通常使用第三方电机电控产品;专用车车企注重整车性价比,大部分选用第三方产品,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渗透率较高;乘用车领域,第三方电控企业尚未有效渗透,未来乘用车电控市场或将成为第三方电控企业的蓝海市场。

2016年我国驱动电机装机量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6年我国电机控制器装机量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集成化趋势凸显第三方成本优势 
        电机电控产品集成趋势明显。部分第三方企业将车用电机与车用变速器集成,将电机控制器、DC/DC、高压配电仓集成,减小的电机电控的质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汇川技术、蓝海华腾等企业提供的集成式电机控制器产品。除此之外,方正通过外购汇川技术等电控产品集成销售,大地和、上海电驱动通过自主研发实现电机电控成套销售,集成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 

部分电机电控生产企业产品集成进展一览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传统电机、工控企业结合电力电子技术优势切入,新企业专注驱动系统集成,抢滩乘用车电机电控市场可期。江特电机、方正电机等企业从高压电机、微特电机领域延伸至驱动电机业务;英威腾、蓝海华腾、汇川技术等在变频器、伺服系统基础上进军电控市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大地和等企业拥有多年的驱动电机系统研发经验,专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集成产品。此外,上海大郡联合卧龙电机等生产驱动系统,英威腾、蓝海华腾加入沃特玛联盟,大洋电机收购上海电驱动。第三方企业通过技术集成与供应链资源整合降低成本,加强了对接整车企业的筹码。 

部分电机电控企业业务布局一览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第三方厂商将加速渗透乘用车市场 
        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创新+放量”的良性循环,逐渐告别过去普惠式补贴政策下雨露均沾的整体性爆发,龙头企业供应链绑定——电机、电控绑定整车趋势愈发明显,上下游协同获得高成长机遇。 

        截止2017年7月初,工信部共公布了六批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分车型看,在2017年前六批目录根据已披露信息,分别有56%的客车、64%的专用车车款使用第三方企业所产电机,使用整车企业配套电机的车款比重仅为29%和15%;乘用车使用第三方电机的车款占比约为44%,已经接近整车厂配套电机的比例48%,第三方渗透比例仍与客车、专用车有一定差距。电控厂商披露较少,但可以发现乘用车市场第三方企业的渗透率远低于客车、专用车市场。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尚未有效渗透乘用车领域,未来乘用车电机电控市场将是第三方企业的蓝海市场。 

2017年前六批目录车型驱动电机供货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7年前六批目录车型电机控制器供货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根据已披露的新目录数据,我们总结发现大型客车企业则大部分使用自身的电机电控产品,少量从第三方企业外购;中小型客车企业通常使用第三方电机电控产品;专用车车企注重整车性价比,大部分选用第三方产品,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渗透率较高;乘用车领域,第三方电控企业尚未有效渗透,未来乘用车电控市场或将成为第三方电控企业的蓝海市场。 

        客车方面,大型客车企业则大部分使用自身的电机电控产品,少量从第三方企业外购;中小型客车企业通常使用第三方电机电控产品。 2017年1-5月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除中通客车外,内部配套电机的车型比例均超过50%。中型车企如珠海广通,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供应比例分别达到97%和41%。万象汽车等小型车企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装机比例也较高。 

2017年主要客车车企及其电机供应企业对照表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7年主要客车车企及其电控供应企业对照表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专用车方面,车企为了追求较高的整车性价比,通常选配第三方电机电控产品,这使得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拥有较高的渗透率。2017年1-5月新能源专用车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除成都雅骏外,第三方电机企业供货的车型占比均超过50%。电控方面,除传统车企如东风汽车、陕汽等大量使用自产电控产品外,成都雅骏、新楚风等企业采用第三方电控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伴随今年物流车市场的起势放量,高渗透率的第三方电控企业业绩将会有较高增长。 

2017年主要专用车车企及其电机供应企业对照表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7年主要专用车车企及其电控供应企业对照表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乘用车市场中,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尚未有效渗透,未来乘用车电机电控市场或将是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的蓝海市场。我们认为,由于客车和专用车电控产品认证周期短、技术标准较低,外加研发生产价格较高,第三方企业得以快速突入该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产业分工将会更加细化,第三方电机电控企业凭借研发积累的先进技术、产品集成能力和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有望大幅渗透乘用车电控市场。 

        第三方电机电控厂商通过战略合作、合资建厂积极绑定整车企业跑马圈地。2013年汇川技术与宇通客车开始合作研发,曾为宇通独家电控供应商;2015年沃特玛创新联盟成立,联盟成员蓝海华腾成为东风特汽、一汽解放等专用车企提供电控产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创新+放量”的良性循环,乘用车广阔市场逐步打开,第三方电机电控厂商正在开始角逐大型乘用车集团供应份额。联合汽车电子为上汽集团旗下中联汽车电子与德国博世合营企业,为上汽电驱动系统供货商;2014年西门子与北汽合资建设常州工厂,所产电驱系统应用于EV200等畅销车型;2015年安徽巨一与江淮汽车合资生产电驱动系统。第三方厂商联合整车企业锁定下游趋势日渐明显。随着电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具备核心技术、提前布局抢占乘用车市场先机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整车-电机电控企业供应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2025年随着关税战不断升级,中美双方都宣布对原产于两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一环,集成电路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在DRAM和NAND Flash两种存储芯片市场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在这两个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4%、28%和23%。

2025年06月23日
碳化硅(SiC)行业将迎变革 新需求快速涌现

碳化硅(SiC)行业将迎变革 新需求快速涌现

由于SiC衬底生产工艺壁垒高,生产良率较低,全球产量具有明显的瓶颈,因此其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此外,外延片的参数性能会受到SiC衬底质量的影响,其本身也会影响下游器件的性能。由此可见,SiC衬底及外延片是SiC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行业的附加值向上游集中。

2025年06月19日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创新高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潜力巨大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创新高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潜力巨大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3,58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出口金额为1,59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0%,出口增速超过进口增速。受益行业国产替代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出口/进口金额比值逐步提高,从2011年的19.14%提升至2024年的44.47%。

2025年05月14日
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 汽车智能化推动我国毫米波雷达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 汽车智能化推动我国毫米波雷达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发展改革不断推进,毫米波雷达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ADAS系统。2021年我国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已达1274万颗,展望未来,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将不断扩大,2026年出货量有望超7000万颗。车载毫米波雷达数量也快速增长,2024年前端安装总量达到了2341万颗。

2025年05月14日
六维力矩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打开应用新场景

六维力矩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打开应用新场景

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规上工业机器人产量55.6万套,同比增长14.2%。

2025年04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