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现状及十三五规划,近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指示精神,按照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总体要求,在我校升本工作逐步落实的积极背景下,积极推进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治学方针,为了使“十三五”期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和保持专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要求,现对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拟定如下的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
(一) 专业建设的背景
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近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电话信息服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动漫设计)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设备维护与顾客服务、软件开发与硬件维修以及系统配置、监控系统等人才最为短缺。
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通过对全国40个城市的1.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的劳动力需求调查,发布了“企业岗位、专业人才需要排行榜”,榜单显示,目前企业急需的前10类专业人才依次是营销、机电、计算机、工商管理、经济、会计、机械自动化、法律、国际经贸、电子通讯。另外,据调查分析,计算机IT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名列第二位。由此可见,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他各行各业对IT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平面设计以及动漫设计等类的需求将有强劲的上升趋势。
按照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沧州坐落在“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上,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将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物流等高新产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必将带动对IT人才的大量需求。掌握先进技术、具有较高素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大批实用型人才必定大有用武之地。
(二) 专业建设的意义
培养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建设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本地区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IT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这些普遍推行现代化管理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专业改革,尽快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专业建设的基础
几年来,我们一直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明确要求每位教师必须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参加实际项目的开发工作,以积累实践经验。目前,本专业专职教师13名,校内兼职教师3名,外聘教师5名。根据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可使用的有4个专业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4个,同时与沧州、石家庄和北京等10多家企业有业务联系。
(四) 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高水平、现代化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与高质量实训项目有待加强
经过多年的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虽然已具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但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基地,教学设施和设备比较陈旧,严重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有待更新,需要提高实训室的模拟和仿真程度。从实用出发,挖掘需要开发的项目,在进行校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站组建、网页制作、系统升级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时,充分吸纳老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通过开发具体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开发能力,提高设计、研发和发布技术水平。这种能力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所能达到的,也是用人单位急需的。
2.专业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已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但仍缺乏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没有时间进行“充电”,制约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念的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配套的专业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4.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待加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校企合作和定向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突破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计算机应用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培养政治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计算机产业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性人才。
三、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企事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重新构建计算机专业群的课程体系;通过强化实践工作能力,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有机分工、衔接与融通。
2.专业建设目标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的目标。以IT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企事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重组课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抓住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以IT企业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总体框架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形成一套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
(3)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充分挖掘现有实训基地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争取学校财力和政策支持,新建1个生产性的IT技术创业实习基地,1个3G网络实训室,1个网络工程实习基地,1个多媒体实训室,更新完善通用实训室和硬件实训室设备,使校内实习基地2个、实训室总数达到5个,做到每项实训任务每生一机。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保证机器随时处于良好状态;注重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在现有3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个,并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度。
(4)“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大力加强专职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所有专职教师都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承担软件服务外包任务、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
(5)专业与课程标准与管理制度建设。依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紧密合作制定专业和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在完成工作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标准体系。
(6)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目标。针对教学过程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健全评价、考评、激励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稳步提高就业率。
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岗位群解析表
岗位群 | 职业能力 | 质量目标 |
软件设计与开发 | 中小型软件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等能力 | 双证率达到90%。学生所获得的证书包括:计算机调试员、程序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页设计员、硬件工程师、微软认证工程师等 |
网站设计与制作 | 中小型网站的网页设计、网页美工、网站配置、网页开发、信息安全与防护等能力 | |
网络技术 | 中小型网络的网络工程、网络配置、服务器搭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设备维护等能力 |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
(1)技术服务建设的目标。通过同IT企业的紧密合作,依靠校内高水平教师、学生和学校聘请的IT行业专家,创建IT技术服务中心,承接校内外的IT技术服务任务,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各类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社会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的目标。首先,从技术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提供实训环境等方面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为本地区普及计算机技术做出贡献。其次,以IT技术创业实习基地和网络工程实习基地为基础,创建学生创业中心和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服务支持中心,为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创业和本地中小型IT企业的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
在学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之下,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
1.继续与实习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联系,探讨办学模式与办学实体,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实训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2.探索订单培养、校企共建、课程置换、引进校外企业资金和将企业引入校园等校企合作模式,广开思路,开放式办学,实现多条腿走路。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建多赢”的局面。
(二)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改变原来的按专业培养模式变为按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确定三个主要专业方向:Java软件开发、.NET软件开发、网页设计。为深化这一建设方向,计划将“专业内方向细分”与“定向强化”相结合调整课程设置。
新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后分专业,第二、三、四个学期集中学习所有专业课,使学生明确本专业三个培养方向,并在这三个学期内达到“多能”的程度。第四个学期结束后由学生选择“一专”的强化方向,同时将三个方向的学生再次细分成三个教学班,在第五个学期分别进行“定向强化”,从而达到“一专”的程度。选好方向的学生在第五个学期系统学习该方向的进阶课程,其他方向课程不再学习。定向强化课程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目前青年教师尚需安排高水平技能培训。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培养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以及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一线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定位应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素质前提下,偏重工程实践及应用,重点是培养实际编程、软硬件维护、行业专门工具软件的使用技巧等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语言表达、专业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知识面、实践能力和就业时的适应能力,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通专结合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讲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获取知识的可持续性。
(2)专业建设特色:以专业模式的改革,带动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减少课堂教学的总学时数,加强学科基础内容教学、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优化课程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立创新实验基地和科技竞赛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3)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专”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具备完全胜任某一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能够在某一行业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这需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大量的实践训练和项目参与,并能够在三年级到特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一专”方向由学生在第四学期已充分了解本专业各培养方向后自主选择,确定后在第五学期进行“定向强化”,其他专业课程不再学习。“多能”要求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一专”方向之外,能够掌握本专业其它两个方向的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虽不能完全胜任各个相关领域,但已具备该领域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经过短期培训或自主学习可以达到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三个方向的专业课要在第五学期之前全部授完并使学生达到“多能”要求的程度。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产学相结合,能力与素养并重”的办学理念,采用三级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1)课程设置上采用“大平台,小模块”模式。“大平台”是通过开设计算机类通用公共课程,如“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既可以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知识储备,使学生更具发展潜力。“小模块”即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围绕“职业特定技能”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技术人才。
(2)教学方法上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形成以“项目为主线,任务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主”教学体系。
“项目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践促理论;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学生能自主发现知识的不足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项目统领整个学科体系,教师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每个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关知识点的集合形成每门课程。如下图所示:
“项目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经历4个阶段:第一是项目的确定。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定位选定项目,明确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搜集必要的资料和素材,写出总体指导方案。第二是项目分解。教师将项目分解成相对独立的任务,每个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经过与学生的充分讨论,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写出任务指导书。第三是任务实施。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依据培养方向将学生分组,由学生主导进行组内人员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的职责,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在此阶段中,教师可进行集中授课、分别指导、跟踪检查、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第四是成果讲评。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设计原理,自评技术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接受教师点评,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提交“任务说明书”。
(3)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练、做”四位一体,以“做”为主,“学、练”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小型网站;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一项多媒体形象设计。
(四)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在分析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据IT企业工作流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实操内容,进而重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建设要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将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也必须做相应的改革。第一、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办法,加强过程监督与考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建立完善社会需求、质量跟踪、课堂效果三项调研的制度。第三、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机制,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建立有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
(五)“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安排社会需求调研、企业挂职进修、承担社会服务外包项目方式,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指导水平。
计划在2015年开始每年派出一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进修,保障培训效果,教师经过高水平系统培训可以完全胜任“定向强化”课程的教学任务。2018年之前完成每个方向至少一名专业教师的培养任务,确保教学改革顺利推进。如在2018年之前未能达到预期教师优化进度,可以聘请校外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授课。在2020年之前完成对所有专业课教师的系统培训。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力争在3年内使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达到80%以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顶岗工作或开发实际应用项目经历,每年在企业工作不少于一个月,鼓励年轻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现有校内兼职教师3名,校外兼职教师5名,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在聘任兼职教师时,掌握应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行业从业经历、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一线专家为我校实训实习指导教师。
4.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建立校风和学风的关键,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师风能建立健康的学校文化,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刻苦学习。为此,要制定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定期检查教师对相应制度的落实情况,了解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把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教职工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和进行教学科研奖励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
(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主要加大“计算机应用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教学需要。
表-2 校内实训室建设规划表
实训室 名称 | 数量 | 主要设备 | 需要台数 | 实训功能 | 备注 |
软件实训室 | 1 | 计算机 | 200 | 编程、文档编辑、软件系统安装与维护 | 现有, 需要完善 |
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 | 1 | 计算机 | 40 | 程序设计、编码、调试、软件发布 | 现有, 需要完善 |
网络实训室 | 1 | 主机、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线、网络工具 | 40 | 组网、网络管理、信息安全、 | 现有, 需要完善 |
硬件实训室 | 1 | 散件模块、焊接设备 | 100 | 系统维护、硬件组装与维修 | 现有, 需要完善 |
IT技术创业实习基地 | 1 | 计算机、行业软件、数据库 | 20 | 满足学生从学习到实训,从实训到创业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 新建 |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我系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5个,计划到2017年底,达到新增3个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和教师赴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行之外,争取与企业签订项目开发协议,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加强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表-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表
合作企业名称 | 可提供的实训项目 | 一次可接收实习生数 | 备注 |
河北冀软实训基地 | 认识实习、软件开发综合实训 | 100 | 现有 |
河北视窗信息公司 | 认识实习、软件开发综合实训 | 20 | 现有 |
北京ATA公司 | 微软课程实训、Adobe课程实训 | 30 | 现有 |
河北风华科技公司 | 软件综合开发实训 | 30 | 现有 |
河北三瑞信息公司 | 软件综合开发实训、网络工程实训 | 20 | 现有 |
| 认识实习、软件开发综合实训 | 50 | 新建 |
| 认识实习、软件开发综合实训 | 30 | 新建 |
| 计算机网络布线、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试验 | 30 | 新建 |
| 图形图像处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视频编辑等数字媒体实训 | 20 | 新建 |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外设的故障维修、电路故障维修等硬件实训 | 30 | 新建 |
(七)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专业建设的过程,是扩大学校社会服务的过程,也是增强“校企合作”的过程。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与本地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在全日制办学扩规模、上档次的前提下,积极利用资源和专业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服务,坚持“走出去,招进来”的路子,深入市场为计算机应用等服务行业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教师在加强社会服务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声誉和就业竞争力。
(八)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收集、汇总专业教学文件、实训资料(实训基地简介、运行管理文件、学生实训档案)、专业课程教学资料(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教学视频材料),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资料,使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搭建网络平台,将优秀教学资源上网,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