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手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消费高端化趋势明显

        手机零售是指通过手机连锁店、百货商场、家电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将手机销售给消费者。

手机零售行业销售渠道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手机零售行业主要包括传统线下实体店销售模式和新兴线上网络平台销售模式。传统线下实体店销售模式具有即时、可见度高的特点,新兴线上网络平台销售模式具有快捷、价格较低的特点。

手机零售行业销售模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手机零售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操作系统开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和手机厂商,中游为电信运营商、渠道服务商等,下游包括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等。

我国手机零售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手机零售行业快速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共提出5大类16项具体措施推动实体零售商转型升级,释放手机零售等行业的发展活力。

我国手机零售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名称

制定部门

主要内容

2014.02

《关于加快我国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明确指出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手机行业品牌建设,并提出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着力为优势品牌成长、特色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的攻策环境。《意见》的发布推动了中国手机行业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规模和品牌效益并举发展,借由手机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意愿,规模较大的手机零售商能得到更多机会、资源,对零售端展开整合。

2016.11

《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

国务院

共提出5大类16项具体措施推动实体零售商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活力。其中,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经营机制与简政放权、促进公平竞争以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措施将为手机新零售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017.02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5大领域8各产业、40个重点方向,进一步细化到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将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车载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终端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完争新优势的天键领域。随着皆能手机行业的个断友展壮大,手机零售行业的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增。

2017.08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以及提出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治信息产品。《意见》的发布为手机广商往中高端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也推动整个手机行业和手机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8.07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在2020年启动商用。《计划》的发布极大促进5G的发展,随着5G的不断普及5G换机潮将带动中国手机零售行业的发展。

2018.10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

国务院

提出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商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创新,提升智能手机、计算机等产品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5G手机将带动智能手机迎来新一轮的换机潮,智能手机的中高端化发展将促使手机产品均价的提高,《方案》的发布将推动手机零售行业量价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3.79亿部,2020年1-9月我国手机出货量为2.05亿部。

2015-2019年我国手机出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手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为9839.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6%;2019年我国手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为**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2015-2019年我国手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基于此种情况下,我国手机零售行业市场注意力发生偏移,高端化趋势明显。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2.85元,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781元。

2015-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手机零售价格区间4000元及以上的占比达到13%,2019年我国手机零售价格区间4000元及以上的占比达到**%。

2015-2019年我国手机零售价格区间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手机零售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未来商机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从光通信领域内来看,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场景不断泛化的背景下,特种光纤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特种光纤可以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的推动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

2024年07月04日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三大特性。

2022年06月16日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云通信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通信平台服务,具备可扩展性、易部署易维护、多终端能力、成本低、智能化等优势。近年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普及、云计算快速发展以及需求不断上升,云通信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