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卫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一类。发射这类卫星的目的是供地面上实际业务应用。应用卫星是种类最多、发射数量也最多的人造地球卫星,按是否专门用于军事目的分为军用卫星、民用卫星和军民两用卫星;按应用领域划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多用途卫星等。
1、行业供给分析近几年,我国应用卫星行业产值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415.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317.9亿元。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航天器研制所属国均按主承包商的所属国统计。2017年,美国研制的航天器数量为265个,是2016年的1.7倍,主要源于微纳卫星数量大幅增加;欧洲研制数量达到85个,是2016年的2.5倍多,反超中国,位居全球第2位;中国研制数量为39个,排名滑落至第3位;俄罗斯比2016年增加了56%,继续排名第4位;日本和印度分别第5和第6位。
2017年,较大型宇航公司的排名针对50kg及以上卫星的研制情况进行统计,并且综合考虑了航天器数量和质量等指标,登上前10排名榜的公司包括2家美国公司、2家中国公司、3家欧洲公司、1家俄罗斯公司、1家印度公司和1家日本公司。这10家公司研制的50kg以上航天器总数量占全球50kg以上航天器总数量的75. 80%。
资料来源: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卫星发射企业主要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所。卫星主制造商主要有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四家公司。而四家公司所在广东、上海、北京、吉林四省市。2、行业需求情况
2017年中国卫星发射次数18次,国内卫星发射数量34颗。近几年国内卫星发射数据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国内卫星主要分为遥感卫星和其他卫星。2017年国内卫星发射数量34个,其中遥感卫星发射数量18个,占比52.94%;其他卫星数量16个,占比47.06%。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应用卫星需求地区主要集中在国内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为主要消费区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技术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各种卫星应用系统的出现,表明航天科技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形成一种高科技群体,也是航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卫星应用在全球无缝隙通信、世界新闻电视直播、天气预报、飞机与船舶导航、个人定位、大地测绘与地理信息、海洋信息、工农业状况、自然灾害、空间科学研究以及军事活动等国家和社会各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航天科技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凝结了现代科技精华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我国已有通信、广播、气象、地球资源、空间科学探测、导航定位等卫星,还将陆续发射海洋和其他应用卫星以及载人航天器、登月器等,包括众多的各种地面应用系统在内,中国已是世界上具有较强航天实力的国家。
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开发新频段,提高现有频段的频谱利用率。使用频率向高端发展,使用Ku、Ka、V(40/50GHz)波段。
2、开展卫星通信网与其它异构网的互通、互联、网络同步与交换技术,完成卫通网与异构网协议变换,信令呼叫接口技术等;
3、移动卫星通信网将积极发展与同步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技术,如同步卫星上的大天线的制造与展开、折收技术;小型多模卫星通信手持机技术;星上多波束切换技术和信关站技术,在中低轨道移动卫星系统中的星上交换、星上处理、星间链路技术、越区切换技术和信关站有关的技术;4、网络管理和控制及网络动态分配处理的自动化技术;
5、卫星通信网的网络安全、保密技术;6、与我国卫星通信设备产业化发展有关的生产、工艺加工技术等等。
展望未来,卫星通信将获得重大发展。各种新技术,如光信息处理、智能化星上网控、超导、新发射工具和新轨道技术的实现,将使卫星通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卫星通信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对产业信息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二、卫星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
(1)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研制开发水平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
(2)雷达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影像以及穿透地物的能力,在对地观测领域有很大优势。
(3)开发和完善陆地表面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技术,定量估算和监测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和平衡过程,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由航天、航空和地面观测台站网络等组成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具有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以及全天候、全时域和全空间的数据能力,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
多平台、多层面、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以及多空间分辨率的融合与复合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卫星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地对地观测的新时代。遥感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近几年的突飞猛进,已经为其未来朝着商业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坚强稳固基础。总之,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遥感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三、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趋势:
高精度、高效率终端、高抗干扰能力
随着现代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进步与完善 ,cm、mm级的导航系统逐渐会代替传统导航系统,进一步提升精准的位置服务,进而有效增强服务端水平。 各类接收器的集成化水平更高,减少其具体功耗,增强其功能,使得终端的反应更为迅速。为保障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现代卫星导航系统将电磁波进行传输格式处理,促使抗干扰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得现代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卫星导航系统的广域增强技术
为进一步增强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 , 增强其定位精度 , 其具体手段是借助 GEO 卫星进行辅助。 未来一段时间内, 可借助卫星导航系统的广域增强技术 , 完成对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的短时回报和矫正, 从而将信息传递到用户手中 , 在有效减少信息传递时间的同时 , 可大大提升民用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确度 。在达到 cm 级的基础上, 可保障系统的整体完整性与可用性。
导航星座自主导航与运行管理该部分的技术发展与完善, 对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借助这一技术,可有效减少地球表面监控站的整体数量,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减少信息注入次数。此外,在借助双向测距的基础上,可完成对卫星星历和时钟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和精度,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旧是我国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重点,对推动现代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