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面屏手机:开启下一个硬件创新期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全面屏手机定义:“真假”全面屏 
         全面屏手机是指:配臵了较高屏占比的显示屏的手机。关于屏占比并没有严格定义,通常是 80%以上的都可满足,也有一种说法是 90%。我们这里指 80%。 

         我们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全面屏手机”大多指的是 18:9 宽高比的搭配传统内部模组的窄边框传统手机,算是广义的“全面屏”。而真正的全面屏手机不仅将拥有更高的屏占比、且其内部的模组形态及其生产封装工艺等亦会有较大改进。 

三星 S8 采用全面屏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屏占比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全面屏的窄边框工艺极限:三边 0.5-0.6mm、下边 2mm 
         根据 CINNO 等机构的研究,全面屏的技术要点有五个方向,分别是①窄边框②COF ③18:9AA ④C/R/L Angle ⑤U cut.。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三个方面,18:9 AA 区显示规范,四边窄边框和异形结构。就窄边框的极限工艺而言,通过 GIA, COF 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制程能力的提升,面板窄边框的极限能力一般在三边 0.5-0.6mm, 下边 2mm 左右。 

         根据天马在 6 月份台北电子展上的展示,最新的 5.46 寸 FHD 天马全面屏搭配采用 LTPS 显示、COF 封装,并已经可以做到窄边框左右 0.5mm、下边 1.8mm,接近上面提到的极限。 
         布局全面屏的手机厂商 
         从趋势上看,全面屏手机将以三星 S8、Essential-PH1、小米 Mix 代表的高端机逐渐向中低端渗透。仅就 2017 年下半年来看,我们预计在苹果、三星等国内外厂商推出的 iphone8 等高端机型中,全面屏将成为标配。 

历代全面屏手机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全面屏手机三年渗透率预测:5%、40%、60% 
         CINNO 预计:“2017 年全面屏在智能机市场的渗透率为 6%,2018 年会飙升至50%,后续逐步上升至 2021 年的 93%。” 

         而根据我们调研、了解后的判断,我们预测:2017 年全球手机总销量约为 15 亿部(YOY+3%),其中全面屏手机渗透率在 5%左右;此数据低于 WitsView、 CINNO 等机构预测值,原因在于今年全面屏显示面板及模组的真实产能和出货量有限。LCM 触显大模组的价格预计会比传统高 30%。 

         在 2018 年,我们预计随着 iphone8 等多款旗舰机的放量和用户换机潮的推动,全球手机增速将达到 5%以上;其中全面屏手机销量会进入爆发期,并达到 40%以上的渗透率;在 2019 年预计渗透率可达 60%,成为中端手机的标配。 
         全面屏手机三大核心优势 
         更多的内容,更佳的手握感 
         我们认为,手机的大屏化已面临手掌大小瓶颈:超过 6 英寸的机身让使用者无法单手触摸到手机边缘,且容易滑落碎屏,导致体验感下降。数据表明,最适合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手机尺寸是 5-6 英寸。 

         而这就引出了第一点核心优势:更多的内容和更佳的手握感。屏占比公式=屏幕大小/机身大小,那么全面屏更高的屏占比,意味着:可在展示更多的内容的同时,并不会让机身变大,让手握感和操作感处于最佳人体舒适区间。 同时,更高的屏占比也意味着在机身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展示更多内容。 

全面屏三大核心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全面屏带来全新的分屏体验 
         目前主流手机的宽高比是 16:8,而全面屏一般是 18:9。加大的宽度创造出“分屏浏览”这一全新的使用习惯。全面屏让同一屏幕内看电视剧和微信聊天、淘宝购物比价这些新需求成为可能。 

         软件层面,主流操作系统 Andriod7.0 和 IOS11 系统也在 2017 年 6 月开始增加对多窗口操作的技术支持。 
         全面屏具备科技感和美感、外观创新过程中的一大步 
         根据我们产业链调研了解的信息,2017 上半年开始,手机销量的驱动因素由前几年拍照驱动、外观驱动和芯片性能驱动,逐渐转变为明星代言驱动。外观方面,各大品牌乃至各品牌内的子类都呈现严重的同质化。厂商不得不通过推出多款颜色来吸引研究、但依然乏善可陈;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苹果推出红色款 Iphone7 和 7Plus 来吸引眼球,但销量不达预期。 
         全面屏外观带来外观科技感、整体感则是外观微创新趋势中的一次大飞跃。我们判断全面屏未来将结合曲面技术、AR 技术等掀起新一轮外观升级浪潮。 

小米 MIX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三星 S8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移动支付已成我国主流支付方式 未来行业跨境支付领域或将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

移动支付已成我国主流支付方式 未来行业跨境支付领域或将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移动支付业务443.32亿笔,金额15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8%和5.17%。观研天下预计2024年上半年移动支付金额将达到291.03万亿元。

2025年01月03日
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厂商正在“对标赶超”

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厂商正在“对标赶超”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2023年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4.04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3.65亿元。

2025年01月02日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从光通信领域内来看,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场景不断泛化的背景下,特种光纤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特种光纤可以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的推动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

2024年07月04日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