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四大电信运营商年度报告综述和未来趋势预测

最近在香港上市的四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公布了年报,整体来看,在电信运营业总体发展环境向好的情况下,四大电信运营商中除中国网通外营业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盈利水平分化非常严重,显示电信运营商内部之间的结构调整在加剧,电信运营业正在酝酿新的变局。



  电信运营商年报整体业绩分化严重



  总的来看,2006年四大电信运营商的年报分化非常严重,显示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明显加速:营业收入除中国网通外三家都实现了正增长,但仅有中移动一家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行业的总体增长速度,其他两家则低于行业收入整体增长速度;而从净利润指标来看,中国移动利润增长非常迅猛,达到23.3%,但其他三家运营商的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总体来看,中国移动的年报一枝独秀,其他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年报都不理想,显示行业内部分化日益明显。另外,为了吸引投资者,四大运营商都推出了较好的现金分红方案。



  中国移动——年报业绩一枝独秀



  中国移动2006年营业收入2953.6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为660.3亿元,同比增长23.3%,高于分析师预期。公司这两项经营指标在四大运营商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净利润就超过了其他三家电信运营商的总和,表明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其他运营商。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达到3.32元,在四大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同时在香港股市也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不止是目前的经营业绩遥遥领先,而从成长性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远超过其他运营商,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地位还在继续增强,成长性也高于其他电信运营商。



  在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已展现出极大的规模效应。由于2006年大力开发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用户总数增长22.1%,达到3.01亿户,净增5400万户,用户数量增长势头强劲。从公司的收入结构来看,尽管目前绝大部分收入仍来自于传统的话音业务,但增值业务收入增长势头迅猛,2006年同比增长38.1%,占总营运收入比例达23.5%,比2005年末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中彩铃收入上升97.2%,WAP收入上升92.6%,两大潜力业务的增长是推动数据业务收入占比提高的关键要素。



  在各地区单向收费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公司的2006年末平均每月每户收入(ARPU)为90元,与2006年中期的90元相比持平,这表明公司通过扩大增值服务收入等措施,已有效抑制了ARPU连续多年下降的不利趋势。



  中国电信——业绩下降期待3G牌照



  中国电信2006年营业收入1750亿元,比2005年的1693亿元增长3.4%。净利润271亿元,比2004年的279.1亿元下降2.9%,属于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无论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中国电信在四大电信运营商中都排在第二。不过,在经历了2004年的业绩高速增长后,2006年公司的业绩增长势头不再,每股收益下滑20.6%,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受手机资费持续下降的影响,中国电信2006年本地电话业务收入比2005年减少3.5%,占总经营收入44.6%,手机资费下降对固网话务量分流进一步加剧,造成本地语音每月每户平均消费值(ARPU)下降。在传统电话收入下滑同时,中国电信其他新业务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其中互联网业务收入大增32.3%,占总经营收入的13.5%;增值业务收入增长41.7%,占总经营收入8.1%。



  从目前来看,新业务的增长还是不能弥补公司电话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损失,公司非常渴望能尽快拿到3G牌照,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晓初在业绩发布会上就明确指出,本地电话使用费收入增长已达10年,2006年出现负增长属意料之事。他还表示,固网通话放缓不会影响申请3G牌照,反而会加快国家发放3G牌照的步伐。而为了迎接3G牌照的到来,公司大幅压缩了小灵通的资本开支,年报显示,中国电信2006年资本开支比2005年下降8.9%,这也给小灵通设备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中国联通——偶然因素导致利润下降



  中国联通2006年营业收入达942.9亿元,比2005年增长8.3%;净利润为37.3亿元,较2005年下降24.3%。公司这两项指标均列四大运营商的最末,净利润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不过,2006年联通的利润下降偶然性因素影响很大:2006年向韩国SK电讯发行10亿美元可换股债券,由于公司股价大幅上升,引起不影响公司现金流量的可换股债券公允值亏损24亿元。实际上,剔除未实现的可换股债券的公允值亏损,联通年度盈利为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调整后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3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调整后每股基本盈利0.486元,比上年增长24.0%。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联通CDMA税前利润10.6亿元,而2005年同期CDMA业务亏损2亿元,CDMA业务首度实现年度盈利。不过,这种盈利是以减少对CDMA用户补贴牺牲用户增长为代价的,2006年联通CDMA业务收入315.5亿元,仅同比增长4.1%,增速大幅度放缓。2002年CDMA业务开始运营以来,CDMA业务一直是联通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但随着联通对CDMA业务补贴投入的下降,2004年以来公司在移动电话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同时,公司在电信行业收入的占有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移动通信行业占电信运营总收入比重逐年上升的势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



  从目前来看,中国联通相对于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移动依然弱小,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两大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差距已明显拉大,2006年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是联通的3倍,净利润更是超过其10倍以上,而从未来的趋势来看,这种差距还有拉大的可能,对中国移动行业老大的挑战作用在不断弱化。



  中国网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



  中国网通2006年的营业收入869.2亿元,比2005年下降0.4%,在四大电信运营商中继续排名最末。2006年实现净利润129.6亿元,比2005年下降6.7%,继续稳居第三位。



  由于手机资费下降对固话分流进一步加剧,网通本地电话用户2006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比2005年减少394万户,为1.149亿户,本地电话每月每户收入(ARPU)和通话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中国网通2006年的新业务发展速度迅猛,宽带及互联网相关服务收入112.48亿元,上升33.7%,对收入贡献率达13.3%,增3.1个百分点;宽带服务每月每户平均消费值(ARPU)66.3元;IPTV用户数为14.45万户,增加了2倍。增值业务收入54.21亿元,增长35.5%,对收入贡献率6.4%。



  小灵通业务和宽带业务的快速增长一直是网通经营的亮点,但随着移动资费的下降,小灵通业务的竞争优势已不明显,用户增长势头不在:2006年公司小灵通用户2733.4万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国网通正和中国电信一样面临着收入增速放慢的困境,公司也期待着3G牌照的发放能改变这一局面。



  四大电信运营商2007年发展趋势预测



  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将趋向平稳



  2006年电信业务收入6483.8亿元,增长11.7%,与2005年11.7%增速基本一致。近几年来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在逐年减缓,不过,2006年收入下滑速度明显放慢显示行业正面临转机。而由于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放缓以及新业务投资方向不明朗,电信投资连续多年下降,而2006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2186.9亿元,增长7.5%,扭转了近年来小幅下滑的局面。在3G正式牌照发放日益临近的情况下,2007年作为3G投资建设的关键年份,将成为电信运营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和电信资费下调的共同刺激下,2007年电信业务总量将继续以高速增长,但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依然保持平稳,增长速度将在12%左右。



  在电信行业收入增长平稳的大环境下,在海内外上市的四大电信运营商业绩尽管仍会增长,但增长空间会受到制约。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要看3G运营的测试结果,3G真正运营后,能否大幅度提升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并推动电信业务的全面升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电信业务收入内部结构调整推动行业变革



  从电信用户发展的状况来看,2006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亿户。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736.7万户,总数达到36781.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1部/百人和35.3部/百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用户中,拨号用户达到2642.0万户,同比减少917.5万户;专线用户达到62136户,同比减少4927户;宽带接入用户达到5189.9万户,同比增加1454.9万户。随着用户基数的增大,中国各项业务的用户总数尽管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增速都有所放慢。



  2006年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各月同比增长率分别保持在25%、11%左右,与2005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从结构来看,电信各项业务发展速度不一,电信业务收入结构变化较大。移动通信收入、固定数据通信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8.5%、24.6%,远远高于电信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47.3%、7.9%,比2005年分别上升了2.83、0.84个百分点,而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62、0.99个百分点,还首次出现了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负增长的状况。



  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电信业务收入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移动通信仍是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45.1%的比例和17.2%的增长率保证了电信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数据通信依然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其收入同比增长率高达22.7%,是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两倍。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2004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和1.4个百分点,而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则分别上升了2.1和0.6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这种电信业务内部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非常不利,小灵通业务的放缓和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负增长的状况让两大固网运营商不得不寻求主业的转型,但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单靠自身的转型已难以扭转收入增长乏力的局面,两大运营商整合后获得3G牌照的可能性正在迅速提升,实现电信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从光通信领域内来看,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场景不断泛化的背景下,特种光纤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特种光纤可以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的推动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

2024年07月04日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三大特性。

2022年06月16日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云通信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通信平台服务,具备可扩展性、易部署易维护、多终端能力、成本低、智能化等优势。近年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普及、云计算快速发展以及需求不断上升,云通信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