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呼唤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认为,三网融合的驱动力除了技术发展之外,还包括运营商对于投资回报率以及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因素;同时,用户业务需求的多样化与用户终端功能的综合化也迫切呼唤融合;而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信息发展战略中,都把三网融合作为信息领域的发展目标,这也进一步明确了融合的方向。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认为,网络融合使得整个通信业面临转型,手机视频、IPTV等业务开始崛起,新兴的互动式传媒服务将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个性化、网络效应、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将值得运营商深入研究。融合为运营商带来了拓展增值业务的新机遇,例如通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形成了IPTV;通信业与娱乐业的融合形成了网络游戏;通信业与商业的融合形成了电子商务。增值服务、集团客户、农村市场、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说越来越重要。尤其面向行业和企业解决方案,运营商更要下大力气去拓展,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创建新的业务模式。而行业解决方案的特征是量身定制、高忠诚度、低渗透力、高附加值,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应该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在网络融合时代联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开展广泛合作,谋求共赢。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战略部经理王世琪也表示,用户需求的变化和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推动了网络融合,网络融合符合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融合不仅体现在网络层面,我们更应该关注终端融合和业务融合。这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监管问题期待突破
一直以来,监管问题被认为是影响三网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陈家春认为,从体制角度看,希望三张网络的管理部门,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各自界限;从技术角度看,三网融合是三种网络在网络功能和业务能力上趋同的过程,在趋同过程中实现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放;从市场化角度看,三网融合必须保证网络和业务的互联互通需求,未来信息服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必将引入多元化的主体,共同参与产业链上的竞争;从用户角度看,用户希望能享受到廉价、方便、丰富的服务,用户能有自主选择权,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业务提供的方式;从信息安全角度看,推进三网融合与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相辅相成的,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的建设保障,也要结合网络的具体情况,提供满足业务安全需求的技术保障。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也认为,如果我国现行监管政策不变,IPTV继续遭受封杀,则市场前景十分黯淡;如果监管政策有重要突破,预计在2010年全国固网可能有至少1000万用户的市场规模。若以2010年为参考点,单用户成本为600元~1000元计,则制造业的市场至少为60亿元~100亿元。运营业的单用户年附加收入以500元计,则2010年的收入可达50亿元。
由此可见,在信息通信深化转型、从单一通信服务走向多元化全面信息通信服务、推进信息化应用的关键阶段,业界对于监管问题取得突破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强烈。
全面推进网络融合
目前对融合的认识日趋全面,并且将融合分解为网络融合、终端融合、业务融合、计费融合等各个层面,几种网络融合是实现全面融合的重要基础。关于网络融合所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目前为产业界和运营业所共同关注。
实现三网融合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其中把握网络各个层面在融合进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刘韵洁提出,光纤传输网的改造完善是三网融合的基础、承载网是三网融合的关键、核心业务网是三网融合的引擎、城域网和接入网是三网融合的保证。韦乐平也认为,从宏观上看,融合至少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支撑系统的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和监管政策的融合等8个方面;从较微观的网络技术层面上看,融合至少涉及技术融合(通用接口、软硬件、协议信令等),水平方向的融合(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CPN、终端等),垂直层面上的融合(应用、业务、传送、控制等),控制面融合,支撑系统的融合(网管系统、计费系统、综合业务平台等),窄带和宽带融合,移动和固定融合等。
中国卫通副总工程师陆绥熙认为,融合将给卫星通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传统通信卫星单纯作为地面电路及光纤的备份和延伸,甚至作为与地面电路共存情况下的互联网宽带接入,都是不经济的。应该充分考虑到卫星通信的广播、容灾和覆盖能力来选择合适的业务,因此,卫星通信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业务的融合,需要那些融广播、通信、互联网以及导航定位等于一体的业务。
从专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面临的主题。但是,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融合。正如韦乐平在发言中所说的那样,无论是技术、业务,还是产业、市场,无论是三网融合,还是电信网自身各个层面的融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融合之路将是漫长的,也许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不懈努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