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三层交换机的未来发展及应用趋势

三层交换是在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交换技术,最初是为了解决广播域问题。经过多年发展,三层交换技术已经成为构建多业务融合网络的主要力量。当前,三层交换机的应用环境正面临哪些变化?产生了哪些新技术?其发展趋势怎么样?未来的市场需求怎么样?请看专家解读—



  产生及发展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在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交换技术,它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规模较大的网络中的广播域问题,通过VSP?column=news&key= LAN target=_blank class=qqx_gjz>LAN把一个大的交换网络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广播域,各个VLAN之间再采用三层交换技术互通。最初的三层交换机往往是把二层转发和三层交换做在两个单元中,还没有用一个芯片完成完整的三层交换功能,这样的交换机往往也是机架式的,比如3Com的 Corebuider9000、Corebuider3500,思科的5505、6509,朗讯的Cajun P550等,一般都有一个专门处理三层数据的单元或者模块。



  在传统的交换机中,三层交换引擎往往是整个交换机的瓶颈,无法实现大容量的线速的三层交换,而且模块和模块之间会采用总线式结构。千兆以太网标准出现之后,有些机架式交换机内部也采用了千兆端口实现模块和模块之间的互通。1998年Intel推出了 550T、550S可堆叠的盒式三层交换机,背板容量达2.1Gbps,可以实现8个百兆端口的线速交换,这是当时市场上最早出现的盒式交换机之一,性价比也比较高。但无论是当时的盒式三层或者是机架式三层交换机,最主要的功能仅仅是为了隔离广播域,路由协议的支持都比较简单,仅仅支持RIP、OSPF等小型网络的动态路由协议,VLAN之间的路由默认也是互通的,没有什么控制功能。



  随着网络规模的变化,以太网技术从一个办公室网络走向一个办公楼的局域网乃至整个园区网,而在 1998年之前,园区网技术往往会采用最早的FDDI技术和ATM技术。这种应用变化对三层交换机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对数据转发的控制能力和广域网之间的路由互联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可靠性、可用性要求也大大增强,二、三层交换功能也发展到由一个单独的芯片完成,交换容量也从最初的5Gbps发展到现在的几百Gbps的水平,由此出现了一些关键技术,如CrossBar技术、基于硬件线速的访问控制技术、端到端QoS技术、更丰富的协议支持等。详情见配文。



  应用环境的变化



  即使在三层交换技术相当成熟的现在,三层交换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它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三层交换机的应用环境正在面临巨大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太网的传输速度从10Mbps逐步扩展到100Mbps、1Gbps、 10Gbps,以太网的价格也跟随摩尔定律以及规模经济而迅速下降。如今,以太网已经成为局域网(LAN)中的主导网络技术,而且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出现,以太网正在向城域网(MAN)大步迈进,因此也拉动了三层交换机的更深层次的变革。这种拉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以太网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由于以太网技术最初就是为局域联网而设计的,因此,其在支持企业局域网络连接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构造的简易性、扩展的灵活性以及速度的不断提升,使之成为构建企业网络的首选技术之一。今天,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给以太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2. 城域网络建设成为以太网技术的新天地。当前,城域网络建设的架构基本可以分为MSTP+IP和以太网模式。而以太网技术由于更适合于已有的企业网络连接,同时具备网络建设灵活快速等优势,在城域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以太网的城域网络,更适合数据的传输以及宽带化的增长需求。同时,以太网络结构适合对大客户以及业务密集区域的覆盖,如企业网络、校园网络等,因此具有更高的收益预期。



  3. 宽带的融合业务趋势,为以太网走向广域提供了空间。数据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新的运营商期待一种能够提供融合业务,同时又具有较好经济性的网络。基于IP的宽带以太网交换技术,将使这一目标逐步成为现实。面向光的10G以太网技术成为市场的热点,这使以太网技术走向广域,并最终实现从局域到广域的统一宽带网络体系,实现对综合业务的支持,形成以太网一统天下的局面。



  技术发展趋势



  三层交换机所面临的应用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三层交换机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技术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体系架构上灵活支持多种技术的融合



  今天的核心交换机的交换容量已经达到了几百Gbps的水平,可以满足十几个万兆端口和几百个千兆端口的线速转发,所以性能已经不再是瓶颈,如何很好地在网络融合的趋势下承载业务是各个网络设备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在的网络是路由和交换技术的融合,广域和局域的融合,安全、IDS等技术和交换机技术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核心交换机上直接可以扩展防火墙模块、IDS模块、 2.5G/155M POS、ATM、2M等路由器的接口模块。这种融合给在网络中部署各种策略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比如单独的防火墙只能部署在网络的边缘,在网络出口位置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但70%以上的安全问题往往来源于内部,它无法对内部网络进行有效控制。而防火墙作为一个模块插到交换机内部之后,可以灵活地部署在任意两个VLAN之间,极大地提高了部署的灵活性。通过扩展路由器接口,可以更加节省用户的投资,满足更加灵活的组网需求。



  实现这样的融合,在交换机的结构上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体系上采用全分布式CrossBar架构



  也就是说除了交换网板上有一个核心的CrossBar架构之外,每一个和交换网板连接的模块上还采用一片CrossBar芯片,实现和核心交换网板之间的标准化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接口板模块就可以采用非常灵活的结构,不管模块上采用了什么样的芯片结构,只要和交换网板之间采用了一片CrossBar芯片,就可以实现互相之间完美互通。这种结构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接口板上的CrossBar芯片直接连接到两个冗余的交换网板上,冗余切换是直接通过接口板上的CrossBar芯片完成,不需要其他部分的参与,因此可以实现极快的恢复速度从而实现极高的可靠性;另一方面CossBar把接口板上的任何类型的数据标准化了,从而使交换机中引入其他芯片技术成为可能。而采用这种结构的劣势是成本相对较高。



  ● 软件体系和硬件体系都具备全分布式转发结构



  在这种体系结构下,交换机在运行中每个接口模块的软件相对独立,主控板软件主要起到表项管理、同步等功能,各个模块内部的二、三、四层转发不需要交换网板和主控板的参与,因此就使得模块上运行特定功能的软件成为可能。



  ● 在交换机中引入NP(网络处理器)技术



  NP芯片是介于CPU和ASIC之间的一种芯片,也是在CPU和ASIC之间取得的一种平衡技术,同时具备了CPU的灵活性和ASIC的高性能。NP技术是目前在多业务融合环境下路由器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芯片技术,解决了在多业务环境下的各种协议支持和转发性能问题。现在NP已经在路由器、防火墙上广泛使用。在前面所提到的两个前提下,交换机引入NP技术成为可能,通过扩展含有NP芯片的模块,实现了对扩展广域网接口、防火墙功能模块等特定功能的支持。



  如今对于融合的重视已经明确地体现在各个主流供应商身上,Juniper斥巨资收购安全厂商NetScreen、思科收购IDS厂商Riverhead等事件都是这种融合趋势下的产物。



  2.更强的多业务承载能力



  更强的多业务承载能力是城域网的基础。在局域网和广域网融合的趋势下,城域网正在规模兴起,在电子政务网、教育科研网、宽带城域网领域,VPN等业务正在从骨干向汇聚转移。随着以太网交换机芯片技术的发展和汇聚层设备性能的提高,尤其是融合特性核心交换机的出现,原先主要由骨干设备提供的MPLS VPN业务逐渐由汇聚层以太网交换机来提供。最初采用骨干设备提供该项业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汇聚层设备的性能不足,而现在汇聚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原来的骨干设备;从业务提供方面来看,汇聚层设备较骨干设备多,更接近用户,提供业务更方便;从网络的可靠性来看,骨干设备由于其特殊位置,应向着功能专一化和简单化以及高性能的方向发展,而汇聚层设备则要同时兼顾性能和多业务支持能力。这种趋势要求核心交换机支持完善的路由、交换特性,最终的设备形态就是一个集路由器、交换机一体化的设备,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3.更强更丰富的网络监控和管理能力



  更强更丰富的网络监控和管理能力是有效转发的基础。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通过RMON功能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转发性能进行远程分析和监控。但管理这些设备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交换机上运行的业务进行细致的管理,比如MPLS VPN业务的网络管理。还需要对交换机上所接入的用户进行管理,比如针对具体的端口或者IP地址的流量进行统计和管理。进行全面的流量分析的另一个要求是将流量镜像到探针或协议分析器中的能力,通过智能镜像功能可以将所有流量从某个端口或VLAN发送到用户指定的端口中以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经过管理中心判断之后,再确定对业务中的某个端口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交换机和IDS、流量分析仪等其他设备之间的联动。通过对数据流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强大的分析监控能力,保证交换机上所有业务的有效转发。



  市场情况分析



  以下是计世资讯对2003年交换机市场的统计。



  说明:高端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为30Gbps以上的机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厂商正在“对标赶超”

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厂商正在“对标赶超”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2023年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4.04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3.65亿元。

2025年01月02日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从光通信领域内来看,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场景不断泛化的背景下,特种光纤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特种光纤可以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的推动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

2024年07月04日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三大特性。

2022年06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